雪后的淮北平原,一眼望不到边的白,村庄、河流、田野,显得那么空旷寂静。光秃秃的树枝,也被雪包裹着,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一个衣衫褴褛的妇人,艰难地在雪地上慢慢地走着。她左胳膊上挎着一只破旧的竹篮,半个像拳头大小煤炭一样颜色的窝窝头,孤零零地躺在篮子里。窝头已冻得像石头一样硬,随着竹篮的晃动滚来滚去。娘,我饿。一个面黄肌瘦的八九岁男孩,有气无力地哀求道。孩子,咱要了半天才要了这半块窝头,不知道下半天能不能要到了。
娘,我实在走不动了。小男孩说着,一屁股瘫在了雪地上。一双旧棉鞋前后都漏出发黄的棉絮,上边粘满雪泥。单薄的灰布旧棉裤有几处破洞,上身的小棉袄也溜薄溜薄的。两只袄袖沾满米黄色的鼻涕,像一层薄薄的冰结在上边。走不动就坐下来歇歇吧,妇人拄着一根棍子说着也慢慢坐了下来。娘,咱啥时候能有馍吃,不再要饭了。小男孩两只无神的眼瞅着竹篮里半个窝头说。别想那么多了,孩子,实在饿了,这半个窝头你先啃两口。小男孩从娘手里接过半块坚硬的窝窝头,吃力地啃了起来。啃了半天,才啃掉如玉米粒大小的一个缺口,缺口处粘有模糊的血迹,显然是小男孩啃窝窝头时,用力过大,磨破了嘴唇。小男孩把窝窝头又放回竹篮,低头用冻得红肿的小手抓一把雪往嘴里塞........
小男孩名叫潘有良,这是解放前,他小时候逃荒要饭的一段经历。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本地第一任村支书,那时叫大队书记。
潘有良解放前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他经常说,要不是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可能他也要给地主打一辈子长工。记忆中他的父亲长年在地主家干活,一年到头还是缺吃少穿。潘有良记得一到冬季和春季,家中基本无粮食可吃,就跟着娘到外地讨饭。那时候,潘有良最大的梦想就是有地种,有饭吃,不饿肚子。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耕者有其田,1950年冬全国分批进行土改,潘有良一家均了8亩地,几代人的梦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尽管那时粮食产量很低,但是,经过一家人的辛勤劳动,总算有饭吃了,不再过着缺吃少穿,朝夕不保的日子。像千万万个家庭一样,潘有良一家从心眼里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那时候,潘有良觉得天空是那么蓝,河水是那么清澈,就连冬天的北风吹在脸上就觉得是暖洋洋的。
1956年响应党的政策,潘有良一家入了高级社,土地划归了集体所有。因为潘有良坚决拥护共产党的政策,劳动积极性高,脏活、累活抢着干,1957年便入了党,当年秋季被推选当上了本村第一任大队书记。那一年他36岁。在旧社会连做梦都不敢想,咱穷人还能当家做主人。潘有良经常在群众面前说。
当上大队书记后,潘有良规划了远大梦想,他要带领大队2000多名社员种好地,多打粮食,人人都有饭吃。为了鼓动群众的干劲,潘有良书记每天都奔走在各个小队,了解生产情况。
尽管大家干劲十足,可是,粮食亩产量还是低,主食仍然以红薯面为主,一家一户小麦分的很少,只有过年时才能吃上1-2顿白面馒头和饺子。咋样才能提高粮食产量?为此,潘有良书记大伤脑筋。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当时,种地主要靠农家肥,生产队喂的都有牛、马、驴、骡,这些牲畜的粪便是最好的肥料,但是,一个生产队有一两百亩耕地,几头牲畜能拉出多少粪便?潘有良思考了几天,想出了增加农家肥的几种办法:收人粪尿,搞高温积肥,同时,动员社员抽空到野外拾粪,按斤两折成工分。尽管这样还是提高不了多少粮食产量。
一转眼,到了1980年,潘有良因病退了下来。退职那天,潘有良拉着新任支书万家宝的手说:“家宝,我当了几十年的大队书记,也没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都是我能力不足。我经常在群众大会上说,到了2000年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那时候点灯不用油,犁地不用牛;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看来,只有在你这一代实现了,我是看不到了。1986年秋潘有良因积劳成疾离开了人世,临终前他还说:“是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他,是共产党给了他幸福的一生。”
万家宝当选大队新支书后,没有忘记老书记潘有良的话,他要带领群众走向一条富裕路。1982年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家家都分到了土地,大家的干劲更足了。虽然土地分到户,但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仍是农村工作的重点。村支书万家宝更忙了,他经常跟着乡镇干部到外地学习,并引进优质小麦、玉米良种,还向镇里申请村里尽快通电。在村支书万家宝的积极努力下,在不到三年内各自然村90%的农户用上了电。
由于良种的引进,加上科学施肥,粮食作物产量大大提高,到1987年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吃上了白面馒头。吃饭已不成问题,温饱基本解决了,下一步就是如何增加经济收入。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那时,农村都是土路。一到下雨天,路面坑坑洼洼,泥水多深,一里路能走半个多小时。眼看着收割掉的庄稼泡在水里,不能用板车拉出来。如果遇到连阴雨,收割掉的庄稼就会在田地里生芽霉烂。
为了修路,村支书万家宝动员群众去捡旧砖头、碎瓦,甚至到窑厂拉煤渣,但是,旧砖碎瓦铺的路,晴天还可以,雨天还是不行,经过重车辆碾压,依然高高低低,有的能压出很深的车辙,晴天走在上面还坑洼不平。啥时候,咱农村也能铺上平坦的柏油路!村支书万家宝私下里经常这样想。
1990年村支书万家宝退居二线,李小康当选了新支书。李小康高中毕业生,有知识有头脑有干劲。当选村支书后,他贷款在村里办起了木材加工厂,加工的千层板,出口日本。几位会木工的村民都进场当了技术工。经过几年的经营,收益不错,但是,只能增加少数人的经济收入,多数村民农闲后还是无处务工。
听说到山东威海捞海菜可以挣钱,于是,村支书李小康就单独去了趟山东威海了解情况。果然,当地有不少小老板需要雇外地人下海捞海菜或者出海打鱼,不愿出海的也可以晾晒海菜或者晒鱼干,一个月能挣1000多元。在威海几天内,村支书李小康看到当地农村发展比内地快,有50%的农户都盖上了小洋楼,水泥路通到各村。家乡啥时候能发展到这一步,村支书李小康坐在返回的火车上想了一路。从山东威海考察回来后,村支书李小康几乎天天开广播会,动员村里年轻人外出打工。在村支书李小康的宣传和动员下,到1995年村里80%的年轻人都去了沿海城市打工。
时间飞逝,一晃到了2000年,农村犁地收割庄稼基本都实现了机械化。由于年轻人外出打工,几年下来攒了不少钱。有了钱,就扒掉茅草屋,盖上了青砖大瓦房。村支书李小康因带领群众致富有功绩,被提拔到镇里当了科技副镇长。
村里又换了一位新支书,三十多岁,是村木材加工厂的负责人宫同富。宫同富当上村支书后,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尽快走上致富路,成立了“木材加工合作社”,以入股的形式加入,到年底可以分红利。因为经过十几年的经营,本村加工的千层板已销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六个国家。可以说供不应求,销路不愁。村里成立了木材加工合作社,有30多户入了股,年底每户可以分到8000多元,这在当时来说是笔不小的收入。
村支书宫同富经常走南闯北,又出过国,见识广。他经常开广播会说,再过几年咱农民种地不用交公粮,也不用交农业税啥的,小孩上学不用缴学费,看病可以报销,咱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可以领工资。别吹牛了,宫书记。你说的这些事恐怕只能做梦才能实现,有群众调侃村支书说。
2010年宫同富所在的行政村有60%的农户盖起了楼房,村支书宫同富说:“这一切都要感谢党的富民政策,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咱群众的好日子”。这一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村支书宫同富总是早出晚归。村里有个好吃懒做的光棍汉李华轩,已经快40岁了,父母都不在了。村里轻壮劳力多外出打工,李华轩总是呆在家里,吃罢饭不是打牌,就是闲溜达。宫同富几次上门做工作,他答应的挺好,但是,不见行动。村支书宫同富有一天问李华轩,难道你不想娶媳妇成家。我要钱没钱,要房没房,谁愿意嫁给我。李华轩两手一甩说道。只要你勤劳肯干,钱会有的,有了钱,自然就不愁媳妇了。宫同富书记总是耐心地劝说。我干啥能挣到钱?李华轩问村支书宫同富。如果你愿意干,镇里无偿给你提供十几头山羊,还可以帮你建羊圈,你看如何?那行,我愿意。李华轩满脸兴奋地说。
光棍汉李华轩在村支书宫同富的帮助下,开始养起了羊。自从养羊以后,李华轩勤快了,也不打牌了。每天一大早就赶着羊群到村南地树林下牧羊,他还报名了畜牧职业技校,每星期去15公里以外的学校听课。在李华轩养羊期间,村支书宫同富几乎每隔几天都要来看看,问问李华轩需要哪些帮助。
在村支书宫同富的帮扶下,李华轩五年内发展到150头羊,年收入6万多元。有了钱,李华轩扒掉土墙瓦房,盖起了两层楼房,也娶上了媳妇。李华轩说:“这一切得感谢宫同富书记,不是他的帮助,没有我的今天”。可是,村支书宫同富则说:“应该感谢的是共产党,是党的扶贫政策帮扶了你”。在党的扶贫政策及村支书宫同富的帮扶下,村里22家贫困户都脱了贫。这一切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变成现实。
在村村通工程政策的推动下,2015年水泥路终于通到各村,一下雨就坑洼不平的泥泞道路不见了。九年义务上学免费、看病报销、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月月领养老金也实现了。这一切真的连做梦都不敢想,如今,都成了现实。看来,村支书宫同富以前广播会上说的,不是放空炮。如果不是共产党领导,真的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村里几位老年人闲聊时,总有说不完感谢政府感谢党的话。
2021年3月,淮北大地已是春意盎然,绿油油的麦苗正茁壮成长,河堤上的垂柳在春风中摇曳。一辆红色轿车正行驶在乡村水泥路上,车上坐着一位26岁的年轻人,名叫孟成臻。他是下派到宫同富村的大学生,是来接替村支书一职。
孟成臻毕业于某农业大学,他的梦想就是要做新时代农村的带头人,带领群众走出一条现代化的农村之路。作为新农村的带头人,要做好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孟成臻知道,国家十四五规划,已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农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完善农村水、电、路、气、通讯、物流等基础设施。要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湛蓝的天空下,几只燕子在田野上飞来飞去,一望无边的麦田在春风里泛起绿浪。即将上任的村支书孟成臻,站在田垄上,远望着对面正在建设的新村,思绪万千........(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