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讲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农村青年创业的萌动和艰辛及对美好生活和自由婚姻的向往和追求。
王志,家住在双岗集东头,父母都六十多岁的人。有两个姐姐和两个哥哥,都已结婚成家。王志家中经济不好,自记事起,自家的生活都艰苦,一年吃不上两顿肉,一件衣裳穿在身上,都补丁摞补丁了还一直穿着。在他眼中,觉得不能与邻居的孩子比吃穿,自尊心常常受到伤害,但是,在他初中毕业后,一种强烈的愿望在他心中酝酿,他要改变贫穷的家庭面貌,不能再这样贫困下去了。父母生活潦倒了一辈子,那是时代和家庭条件造成的,孩子多,土地少,又不会做生意。如今,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吹遍神州大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要借改革春风改变贫穷的家庭面貌,不能再让人看不起了。王志说干,就干。没有钱,想办法借。他有个堂哥,在双岗乡中学教书,找他借点钱,应该没问题。他曾经说过,支持自己干事业。王志这几天一直在琢磨这事。
四月的天气已是花红柳绿,到处莺歌燕舞。王志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他要到双岗乡中学找堂哥借钱养鸡。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王志心情格外舒畅。
王志从堂哥手中借来了两千元现金,从山东临沂购买了200只鸡苗,每只鸡苗0.5元,总计花了一百元购买鸡苗。从小长到大,王志只见母亲喂养过小鸡,而且都是自家老母鸡孵化的,也不过有二十几只。如今,自己要养鸡,而且,一次性喂养200只,既有点新鲜,又有点担心。如果养殖失败了,两千块钱就要泡汤。一定要成功,绝不能失败,王志暗下决心。王志首先从县新华书店购买了一本又一本“养鸡手册”、“养鸡新技术”,“养鸡一百问”等等资料。按照书本上介绍的給鸡崽注射鸡瘟疫苗,又按照书本上介绍的配制鸡饲料。200只鸡把王志忙得晕头转向,没时间去乡文化站看书,也没时间写文章了。不过,有几位朋友倒经常来王志养鸡场聊天。
闫红和柳艳是王志的初中同学,也是文友,两个女孩子是王志的常客。闫红,身高一米六零,说不上漂亮,但是,看上去也有女孩的几分俏丽,一双大眼睛水汪汪的,扎着一条马尾辫,穿着朴素,举止大方。初中毕业后在家帮助父母干农活,闲暇时看看书,没事时就找邻村的柳艳聊人生,谈文学,偶尔也写点小诗什么的。柳艳家住大柳村,离双岗集不到一公里。柳艳个头不高,胖乎乎的,一张苹果脸很是好看,留着齐耳短发,给人的感觉迷人而精明。不过,柳艳的爹娘很传统,对柳艳管教严格,不让她一个人出门,更不让她和男孩子来往。每次柳艳到王志家玩都是和闫红一块,而且瞒着爹娘。
虽然王志不懂养鸡技术,但是,由于肯钻好学,在书本理论的指导下,第一批200只小鸡,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喂养,可以出售了。尽管王志喂养很精心,但是有20多只小鸡中途病死。180只商品鸡,王志赢利了500多元。没想到第一次养鸡竟然成功,而且赚了钱,王志信心更大了,他决定扩大养殖规模,去山东临沂购买了500只鸡苗。原来两间房子鸡舍空间小,在原鸡舍旁边又扩建了两间。闫红和柳艳来的更勤了,她们不但和王志谈论文学,而且,在王志忙着打扫鸡舍时也伸手帮忙。其实,柳艳已暗中喜欢上王志了。每次临走时,柳艳总是要借一本书,为的是下一次来时好有个借口。
看着王志养鸡成功,闫红和柳艳也想找条门路做点买卖。闫红和柳艳商量了几天几夜,也没找出啥致富之道。闫红家经济条件一般,家中拿不出钱支持她做生意;柳艳家经济条件不错,只是柳艳爹娘思想老化,柳艳几次说想学王志一样养鸡,都被爹娘训斥了一顿,并骂道:“一个女孩家养什么鸡,喂什么鸭,好好在家干几年农活,等有合适的人家,过几年就结婚,等生了孩子,就照看好孩子,拾掇好家务就行了,干生意做买卖是男人的事。”
爹娘一番的臭骂,柳艳很是无语,不过,心理一直发赌!农活之余,柳艳就一个人躲在小屋里看书,越看书,越觉得父母的思想太僵化,太不通人情,只是一个弱小的女子,她又如何摆脱父母的约束。柳艳在家吗?谁?是我,没听出来吗?是闫红,今天哪阵风把你刮来了。柳艳从小屋里走出,闫红已推开大门走了进来。两个女孩子嘻嘻哈哈牵手走进了柳艳的闺房。柳艳住的是两间西厢房,房间不大,中间隔着一面山墙,一明一暗,明间堆放着农具一应杂物,暗间铺一张木板床,床上帐着粉红色蚊帐,玉白色蓝条条的床单铺在床上,带有蝴蝶图案的被子整齐地叠放在床头,旁边有一个绣花枕头,一本{{小说月报}}紧挨着枕头平放着。靠近朝东的窗户有一张带抽屉的小桌子,桌子用红漆漆的,不过,颜色已暗淡,好像有些年头了。桌子上整齐地摆着许多书,多是文学方面的,{{十月}}、{{当代}}、{{清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百花园}},{{收获}}等文学刊物。
最近,又在看啥书?闫红问柳艳。现在啥书都看不进去,看看人家王志都有事业干,咱整天天像父辈一样下地干农活,真是荒废了青春。柳艳说完这段话,无奈地叹息着。听说,牛万富马上办针织厂,闫红看着柳艳说道。牛万富这小子真行,上学时就有远大的理想,也许他会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柳艳说着站起来给闫红倒了一杯白开水。他们男孩子说干啥,父母都支持,可是,咱们女孩子就不行了,闫红接过柳艳递来的杯子说。哎,柳艳,你是不是喜欢上王志了,闫红压低声音问。你胡说八道,谁喜欢王志了,我看是你喜欢上人家了吧。柳艳说着低头弯腰去捡地上的一片碎纸,不过,掩盖不住面颊上一片绯红。咱都快二十岁了,也到了找对象的时候了,你想找个啥样的男友,柳艳垂首摆弄着衣角问闫红。咱能找个啥样的,只要勤劳善良,不憨不傻,知道关心爱护心痛人就行了,闫红回答着柳艳。你的条件不高,这样的对像大街上到处都是,柳艳风趣地说。我倒想知道你想找个啥样的?闫红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水说。我找对象的条件也不高,有事业心,为人真诚,有责任感,心地善良,有共同语言。柳艳说这些话时一脸的严肃,显然是心里话。你到底对王志有没有那个意思,闫红笑着问柳艳。有,又如何,没有,又如何。不知道人家心中有没有咱。柳艳像是在回答的闫红的问话,又好像是在自言自语。
王志的第二批鸡养的并不顺利,不到半月死掉了近五十只鸡崽。不知道啥原因,都是死于拉稀。眼看着又有十几只小鸡精神恍惚,低头耷脑的,王志查遍了所有养鸡资料,也喂了不少药,总是控制不住。是不是你的鸡饲料有问题,柳艳提醒王志。王志突然想起来了有一袋子玉米,在加工前发现有霉变的,在粉碎时忘了把它留下。对,就是鸡饲料出了问题,王志感激地看着柳艳说。只有把加工的三百斤鸡饲料换掉,王志有点心疼,但是,不这样又不行。你先把这几百斤有问题的鸡饲料放在一边,换换新饲料喂喂看啥情况,柳艳建议。好,只有这样了。
王志重新加工了鸡饲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喂养,又在饲料里伴上治疗肠道的药物,小鸡不再继续生病死亡。通过这件事,王志觉得柳艳挺有头脑,渐渐地欣赏起柳艳来,不过,王志并不喜欢柳艳。他以为柳艳思想太传统,动不动就说,她爹娘不让干这干那。王志也不讨厌柳艳,因为柳艳的到来能给他寂寞枯燥的生活带来点笑声,尤其柳艳的文学知识丰富,对一些问题想的很细,看的也比别人透。柳艳很欣赏王志的吃苦精神,一个人喂养几百只鸡,忙里忙外。加工鸡饲料,一天喂食三四次,打扫鸡舍,那难闻的鸡屎气味,一般年轻人是受不了的,但是,王志总是在鸡舍里一呆就是几个小时。
柳艳的大姨给柳艳介绍了一位男孩,在双岗集上卖猪肉,柳艳一听头摇的拨浪鼓一样。你到底想找个啥样的?柳艳爹生气地问。咱是乡下种地的,能在集上找个卖猪肉的不错了。起码人家一年到头有肉吃,有钱花,总比嫁给农村一辈子种地的强得多。柳艳的娘接过话茬说。现在是婚姻自由,你们总不能包办婚姻,柳艳一脸怨气地说。好,好,现在你长大了,翅膀硬了,但是,你的婚姻绝不能你自己说了算,我们当父母的也得把把关。柳艳爹气愤地说着,并点燃一支烟,猛抽一口,一团烟雾在屋子里弥漫。艳,这事不急,你先想想,大姨也是为你好。现在我们做父母的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包办孩子的婚姻,首先要征得孩子的同意,否则,强扭的瓜不甜。柳艳大姨一边安慰着柳艳,一边劝说着柳艳爹娘。
柳艳大姨走后,柳艳情绪很低落,睡在床上思前想后。王志的身影总是在脑海里浮现,但是,王志是否真的也喜欢自己。这事不能等了,咋向王志表达呢?对,先写封信试探一下。柳艳翻来覆去睡不着,在心理琢磨信咋写?想了半夜,也没想好,迷迷糊糊睡着了。一觉醒来,天已大亮。四月的天气已经很暖和了,柳艳起床推开窗户,一团柳絮飘进屋子,打着旋落在桌子上。柳艳突然感觉有灵感上来,尽管头还有点昏沉沉的。“一团两团千万团,团团柳絮飞满天。借问东风可有意,何故追随衣上粘。”对,就把这首小诗送给王志,看他啥反应。柳艳从笔筒里抽出一支钢笔,在一张纸上匆匆地写下了这首(咏柳絮)小诗。尽管不太符合古诗格律,但是,可以表达自己的心声。
柳艳把小诗夹在一本{{小说月报}}的书页里,柳艳骑着自行车沐浴在暖暖的春风里,心里舒畅多了,路旁绿葱葱的庄稼正茁壮成长,燕子在田野上,在树梢上飞来飞去。柳艳没有心情欣赏这大自然赐予的美景,她心里总是在想着见到王志后怎么说话。不大一会,来到了王志家。王志正忙着打扫鸡舍,穿一身白色工作服,像护士一样,只是头上没有戴护士一样的帽子。柳艳和王志打了招呼,把{{小说月报}}放在王志鸡舍门外一张板凳上,就借口有事匆匆地走了,一路上想的一大堆话,一句也没用上。
王志看到了柳艳夹在{{小说月报}}里的一首小诗,心中涌起一种暖意,不过,很快这种感觉就消散了。王志现在不想找对象,主要是事业无成,养鸡的钱都是借来的。他想养几年鸡,等手头的钱宽裕了,再考虑婚姻大事。再说,从内心里他不喜欢柳艳,但是,人家女孩子对自己有了这种意思,咋答复人家。王志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决定保持沉默,不给柳艳任何表示。
柳艳和闫红又来了,王志热情地招待着。他们在一起无非谈论一些文学和朋友间的传闻,王志,听说牛万富和他的副厂长姜桂芳在恋爱。闫红快人快语地说。牛万富这小子,事业无成,先把漂亮的媳妇弄到手了。王志看一眼柳艳笑着说。人家是既爱江山,又爱美人。柳艳翻看着一本书漫不精心地说。王志,你的美人在哪里?闫红看着柳艳笑着问王志。哎!“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事业无成,不谈婚事。王志长叹一声说道。柳艳听到这句话,咳嗽了一声,并从桌子上端起一杯茶轻轻喝了一口,面颊上漾出一片绯红,不过,很快烟消云散了。柳艳猜想这句话是在暗示她几天前的那首小诗,或是王志真的先干事业,再谈对象。呵呵,王志,你行啊!有大丈夫气概,佩服,佩服!闫红调侃道。
对了,王志,我和柳艳想在双岗集上租间门面卖农药种子,你看咋样?闫红突然话题一转说道。你这个主意不错,现在,农村责任田到户,老百姓都很重视自家的庄稼管理,听说集东头卖农药的老姚都发财了,一到逢集买农药种子的排队。只是你两个女孩家,父母支持吗?王志疑惑地问。现在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有几个还呆在农村打坷垃的,不都出来做事了吗?找不着事干的,都进厂做工。闫红说道。父母不支持,不怕,只要有朋友支持,就行。柳艳接着话题说。那也需要资金的,你们父母愿意拿钱吗?王志问。难的就是钱,老同学,我们今天来就是找你说这件事,一是问你行不行,二是向你借点钱。闫红一双眼期待地看着王志。你们能借多少?王志漫不经心地问。不多,500元,你养鸡不能没有这点钱吧。闫红反问道。我养鸡有多少钱都能用上,王志心里明白,自己养鸡的钱都是借,两批鸡赚了不到2000元,想继续扩大规模,仍需要钱,但是,这些王志没有告诉任何人,尤其,她不想让身边的女孩子知道,因为他想在这些女孩心中树立一个创业青年的高大形象。
没问题,不就是500块钱吗?不够用,再来我这拿。王志豪爽地说道。太感谢了,等我们发了财,一定忘不了你,老同学。闫红一脸笑容地说。啥时间开业,我好前去祝贺!王志说着从上衣内兜里掏出一沓钱来,有50元的,有100元的,还有10元,20元的。真是大财主,柳艳看着王志手中的钱说。他们又聊了一会,闫红、柳艳便离开了王志的鸡场。
闫红和柳艳从王志手中借到钱后,便开始找门面,在双岗集南头有一间门面空着,一打听是闫红一位表亲的房子。租金不用说,比别人的便宜,而且,可以先用着,啥时间给房租都行。闫红和柳艳高兴坏了,想不到这么顺利。闫红又从家中拉来一张桌子,有一米半长,一米宽。闫红的父亲用自家的木料做了个柜台架子,上边可以摆放农药样品。
闫红和柳艳的农药种子店开业了,也是放了挂鞭炮,没有给亲戚朋友下请帖,王志又去山东进鸡苗去了,也没有赶回来祝贺。还不错,刚开业就有不少农民来买农药种子,闫红和柳艳高兴得一天都笑容灿烂。尽管柳艳的父母不支持柳艳卖农药,但是,柳艳没有向父母要一分钱,父母也没有什么话可说了,况且,她是和闫红一起干的。随她去吧,现在的女孩子,当父母的已经管不了。这都是改革开放开的,柳艳的父母这样认为。
闫红和柳艳的农药种子小店经营的不错,开业不到三个月净赚了4000多元,还清了王志的500元,剩下3500元,这在当时来说收益可观。不过,农药种子有很强的季节性,过了农忙时节,平时来买农药种子的很少。闲来无事,柳艳就和近邻理发店老板郭军聊天,郭军二十多岁,高高的个头,长像酷似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因此,柳艳给郭军起了外号:“郭靖”。郭军家住双岗乡农村郭庙村,他家世代理发,除了理发还会吹唢呐,平时没事时,郭军总是吹上几曲唢呐,闫红和柳艳是最好的听众。
年轻人相处时间久了,难免产生感情,柳艳很喜欢郭军为人率直,真诚,况且郭军又有手艺在身。一来二去,柳艳和郭军谈起了恋爱。虽然都没有道破,但是,双方是心照不宣。这事闫红看的最清楚,总是在他们之间打趣,一没事就喊柳艳,“靖哥哥”找你有事;或者告诉郭军“蓉儿”找你有事。郭军不在时,柳艳和闫红谈论最多的就是“郭靖”。经过半年的热恋,柳艳和郭军的事已隐瞒不下去了,柳艳也不想隐瞒了。有一天,柳艳回到家里把这事直截了当地告诉了爹娘。没想到柳艳爹娘坚决反对,反对的理由是,郭军是个剃头的,而且是个吹唢呐的,这在旧社会可是“下九流”。可是,柳艳反驳说,这都是啥年代了,还“上九流”,“下九流”的。真是老封建老思想,不管你们同意不同意,我决心已定,除了郭军不嫁。
你只要敢嫁给一个剃头的,我和你断绝父女关系,从今以后别进这个家门,就算我没生你这个闺女,柳艳爹气得嘴唇直哆嗦,蹲在门前的空地上已脸色铁青。柳艳娘劝说道:“艳,咱啥样的对象找不到,为啥非相中一个剃头的,你愿为这事给爹娘闹翻脸吗?”啥事我都可以听你们的,但是,婚姻大事,是我自己一辈子的事,我自己当家,我不喜欢的人,是不会嫁给他的,我喜欢的人,谁也挡不住。不是我说的和你们断绝关系,是爹说的。总之,这件事你们赞成也好,反对也罢,我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好,好,你长大了,长能了,你现在就给我滚出家门,去找那个剃头的。柳艳爹说着站了起来,一把拽住柳艳的一只胳膊向大门外走去。不用拉我,我自己会走,柳艳挣脱着。艳,俺闺女,你个不孝顺的孩子,为了一个剃头的,把我们二十多年的养育之恩都忘了,俺白养了你二十几年。只听柳艳的娘在院子里哭喊,双手拍打着大腿,两只脚把地跺得哗哗响,像发疯的母鸡。
柳艳一跺脚离开了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家,没有从家中带走一点东西,连一件衣服也没来得及带走。柳艳眼泪在眼眶里只打转,但,强忍着不让眼泪流出。柳艳急匆匆地向双岗集走去,快到自己的农药种子店,柳艳加快了步伐。店里只有闫红一个人坐着,在翻看{{当代}}。闫红一抬头看见柳艳回来了,只见柳艳眼睛红红的。闫红问,柳艳你咋啦,是不是你爹娘不同意你和郭军的婚事。岂止是不同意,他们要和我断绝父女母子关系,这不是把我撵了出来。柳艳很伤心也很委屈地说道。太过分了,你爹娘思想真是太封建了。下一步打算咋办?这事得赶快给郭军说。闫红说道。我去找你那个“郭靖”说去,闫红说着向郭军理发店走去。
郭军正忙着理发,见闫红走了进来。闫红,半天没见你来玩了,这会得闲了,柳艳呢?郭军问道。你还记得柳艳?暂时不给你说,等你忙完了再说。闫红一屁股坐在一把椅子上等着。大约过了十来分钟,郭军忙完了活,那个理发的付了钱走了。闫红这时才说,郭军,柳艳出事了。出啥事了?郭军急忙问道。能出啥事,还不都是为了你,闫红一脸埋怨地说。为了我?到底咋回事?快说,急死人了。郭军着急地看着闫红说。她和父母断绝了关系,他爹把她赶出了家门。闫红激动地说。你赶快去安慰安慰柳艳吧,都是因为你。闫红说着站起来向外走,郭军来不及收拾东西,跟着闫红来快步向农药种子店。柳艳正坐静静地坐在柜台里面,一双眼仍然红红的。
柳艳,对不起,都是我不好,让你受委屈了。你爹娘不要你了,我要,今天当着闫红的面,我向天发誓,一定娶你为妻。选个日子,我们就结婚。郭军两只眼发出热烈的光芒看着柳艳。柳艳已满眼泪水,不知道是喜悦的泪,还是委屈的泪。低头坐着没有说一句话。这事就这样定了,近一段时间,柳艳到俺家住,等你把婚事准备好了,就选定个日子结婚,闫红看着郭军和柳艳说。
就这样,两个月后,柳艳和郭军结婚了。郭军请来亲朋好友,摆了几桌宴席,柳艳娘家人一个也没到场。
柳艳与郭军结婚后,仍和闫红经营着农药种子生意,郭军依然干着理发店。
夏季来临了,田间地头,农民正在忙碌着,为秋天的收获,挥汗如雨。一片片绿叶挤满枝头,路边的小草已郁郁葱葱。
夏季也是农药种子的销售旺季,闫红和柳艳的生意相当红火,一间门店里买农药种子的总是排队。但是,这样的生意没有持续多久。到秋季农作物收获时,有不少农民找上门来,说从这店里购买的玉米种子不结籽,光长棵子,要求赔偿损失。这下,可麻烦了。小店不大,总计卖出的玉米种籽种植的有500亩,每亩包赔300元,就是十五万元。玉米种籽有问题,并不是我们的责任,这种籽都是从县种子公司购进的。我们得去找县种子公司,闫红和柳艳向农民解释着。
好,我们等待结果,否则,到工商所告你们。买种子的农民说着气愤地走了。闫红和柳艳商量着咋办?能咋办,明天我们店面关门一块去县种子公司反应情况。闫红和柳艳来到县种子公司一说情况,县种子公司负责人说,这事我们知道了,今年卖出的这批玉米种有问题,已有不少乡镇农药种子店来反应了,你们回去吧,我们正在和辽宁玉米种子培育基地交涉,等有了结果在县电视台统一通知。
经过一段时间等待,县种子公司有了消息,凡是购买问题玉米种子的农民凭乡镇农药种子店收据每亩包赔经济损失500元。这场风波总算平息了,但是,由于闫红和柳艳的农药种子店没有办理“农药种子经营许可证”,被罚款5000元,并责令停业关门。闫红和柳艳一商量,关门就关门吧,不干了。就这样,两个没有经历过坎坷生活的年轻姑娘,人生第一次创业,因一场假种子风波,经营不到两年的农药种子店不声不响地倒闭了。
王志养鸡的规模越来越大,从养殖200只鸡初始,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已扩大到2000只鸡。原有的鸡舍太小,又扩建了五间鸡舍。这段时间因为忙于建鸡舍,购买鸡苗,也很少和外边的朋友来往,就连闫红和柳艳的农药种子店面关门的事也不知道。今天闫红来玩,王志才知道事情经过。
你们打算下一步干啥?王志问闫红。我想学习培育蘑菇,闫红说。到哪儿去学,王志问。前天从收音机里听到一个广告,河南西峡县办有培训班,包教包会,负责回收产品,闫红从桌子端起一杯茶喝着说道。那你就去学学看,趁年轻没结婚,想干啥就干点啥,等结婚了,有人管束,就没这样自由了。王志边拌着鸡饲料边说。看你说的,头两句说的话还在槽,说着说着就跑题了,就跟你结过婚似的。
闫红和王志聊了半天话告辞了,王志又忙着给鸡添加饲料和水。这半年来,身边朋友发生的事情太多了,闫红和柳艳的小店关门,柳艳和父母断绝关系,义无反顾地嫁给剃头匠郭军。
我也养鸡两年多了,虽大钱没赚到手,但,事业在不断扩大,也算小有成绩,自己年龄也不小了,身边的女孩子倒有不少,可是,真正有缘份的是谁?王志边拌着鸡饲料边想这些事。最近,田雨来的挺勤,说她也想学习养鸡,可是,我看她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过,田雨这女孩子太软弱,凡事没主见,王志在心里胡思乱想着。
这2000只鸡是王志近两年来养殖规模最大的一次,他想通过这次养殖增加自己更大的收入,因为他越来越需要钱,找对象是必然要有一大笔开支的,而且还要为结婚重建新房,这都需要钱。无论多苦多累,王志都干劲十足。然而,命运总是捉弄人,正当志王雄心勃勃想通过养鸡大发一笔财富时,一场鸡瘟让一切都成为泡影。2000只鸡在不到一周时间内死亡了1200只,王志欲哭无泪。剩下的800只鸡也不敢继续喂养了,在没长到三斤重量就草草卖掉了。王志一打一算,减去喂养成本赔进500多元。王志的希望破灭了,一个不认输的倔强年轻人,也是第一次在事业面前低下了头。
失败不可怕,自己还年轻,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要到风浪里搏一搏。王志收拾行李,打算到南方闯一闯,或许能闯出一片天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