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时的记忆中,矿山就是父辈工作的地方。这里有他们的青春欢乐,他们的根就在这里,在最美的年龄,脱掉时尚的衣服,换上简朴的工作服,向着井巷深处走去,身后留下矿灯的影子,水靴把寂寞的巷道奏响。
矿工旧事,延续着一种不朽的精神,老矿工们就像一枚深藏的矿石,洗尽泥土,光芒依旧。而如今矿山对于矿工子弟来说并不陌生,也成了我们工作的地方,我们接过了父辈手中的接力棒,成为名副其实的“矿二代”。
回望历史,兰坪凤凰山铅锌矿已走过了五十年。听父辈们讲,凤凰山从一个动荡的历史中走来,经历了以土地和劳动力为主要要素的改革开放时期,到技术要素作用的逐步凸显,再到数字经济时代。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都必须依托产业工人给予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智慧和力量。一代代人的传承延续了半个世纪,一代代金鼎人的交接带来了金鼎锌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光荣传统的生生不息。
不知不觉在矿山工作三十年了,从刚毕业的懵懂少年,踏进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时,对于这种重复性的工作,迷茫过,失落过。但年轻的我对于未来的憧憬和期待,战胜了那些小迷茫。年轻是本钱,但是不奋斗就不值钱。有梦想,有活力,有朝气,这就是本钱,但是要让本钱值钱,甚至生钱,就需要我们付出汗水和努力。
矿山的生活并不是索然无味的,三十年的矿山生活经历,我的内心渐渐从容,从容的可以静观这崇山峻岭间风起云涌,从容中也让我感悟出平凡矿山生活里的感人之处。人生就是一个在平淡中寻找温暖,体味感动的过程,当我用真心体味这山间的真情,我发现我自己也爱上了矿山这片热土。刚到矿上时,这里还是一个泥泞的工地,后来见证了十万吨电锌厂的诞生,经历了从县级企业到省属、民企和进入中铜、融入央企中铝的变革,我们见证着金鼎锌业的欣欣向荣。
我们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个感人的矿二代故事,他们一家三个矿二代孩子继承父辈、薪火相传,发扬“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我们为公司的发展建功立业。
1965年5月,故事的主人公以地质人的身份进入凤凰山,沿线进行地质填图和普查时,在南大河沟里发现了一块块露天、闪闪发亮的化石,追逐的目光搜寻着周围的山麓,欢快的脚步沿着山脊前行。凤凰山赋存铅锌矿!于是,中国版图上的一颗“小星点”—兰坪金顶地界,诞生了兰坪铅锌矿。从此,这片储量上千万吨级的特大型铅锌矿床处女地吸引了地质专家,开启了这条开发兰坪铅锌矿的奋进之路。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落后的采掘工艺、陈旧的厂房、3匹毛驴运输、粗放的火炉练铅方式,矿工生活条件最为艰苦,他们住草房、睡芦席、吃粗粮,一边投身繁重的井下作业,一边谱写着“激情燃烧的岁月”,我简直就像在听天书。年近80岁高龄的父亲是凤凰山铅锌矿的第一批开拓者,耄耋之年,耳不聋、眼不花,体格硬朗,思维敏捷,谈起矿山的发展变化,有感直抒,滔滔不绝。
老人1965年参加云南地质三大队,也从事过井下采矿工、练铅工。回忆中,老人深邃的目光透出坚定的执着,在艰苦的作业环境和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下,工人们劳动强度高,安全条件差,铁筢子、铁簸箕就是作业工具;凉开水、冷馒头就几口腌咸菜就是饱腹的佳肴;困了乏了就在矿井里打个盹;苦了累了就吼几嗓子粗犷的号子醒脑提神,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每一个人都是不折不扣的拼命三郎。
看到今天蓬勃发展的矿山新景,老人笑容依然,“从当年的抡大锤,推小车,发展到今天现代化、数字化的矿山,白晃晃的锌锭从边远的小城走进了上海期货市场,黄土变成了金灿灿的钱袋子。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啊,是一代代矿工艰苦奋战的成果,我希望将来我的孙辈、矿工几代人依然可以享受到这片土地带来的富饶。”
七十年代,在杂草丛生的凤凰山麓,兄弟俩先后在油毛毡搭建的棚里出生,名字以凤为起,凤凰山的“山”和啼鸣的“鸣”组成。儿时就玩着一块块矿石长大,对凤凰山结下深厚的情感。这时许多第一代矿工的子女已经长大成人,他们开始接过父辈手中的旗帜,成长为矿山的第二代主人。时间的磨砺,他们分别走上了管理岗位,他们以新时代奋斗者的人生理想融入历史前进的洪流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闪光,正如一滴水可以映射太阳的光辉一样,平凡的岗位成就了他们的出彩人生。
这位老人后来对子女说了一句话:“孩子们:兰坪铅锌矿富含多金属财富,已在父辈们的手中建设成规模化的企业,保持激情让矿区充满生机;深挖潜力,让效益富了人民;感恩企业,在岗位上履职尽责”。那一幕幕感人的场景,那挥之不去的往事,像支歌、像首诗,时常萦绕在我的耳边,又如点点的萤火,搅扰着漆黑而宁静的夜晚,回放着每一个昨天。
此刻,作为一名新矿工,我更加珍惜自己的选择,也更坚定为大家播撒光明与温暖的信念。接力棒握在手中,牢记嘱托,时刻激励着我们以新时代产业工人昂扬之姿、奋进之态传承接力,把个人发展融入到企业发展的使命中,以奋斗之我让中铝励精图治、创新求强的精神接续传递,续写中铝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