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一座我爱的城。从40多年前,来到这个城市的第一天起,我就爱上了这座城。
虽然,那时候,西峰还算不上是个城市,只是一个小镇,可在我的记忆里,它一直是美丽的,也是亲切的。那时候,真的是车马慢,窄窄的街道上行驶着慢悠悠的马车,还有牛车,驴车,汽车少儿又少,稀罕着呢!很少有高楼大厦,记得最清楚的是大十字的新华书店和小十字的电影院,都属于当时的最高建筑。
最爱去的地方,就是新华书店与电影院。那时候,大人几乎不给小孩零花钱,我们的零花钱都是靠自己卖废品赚的。空酒瓶、纸箱子、塑料盆都是可以用来当作废品卖的东西。那时候的孩子,很少张嘴向父母要零花钱,伸手要钱对于那年月的孩子来说,实在是一件丢脸的事情。手中不多的一点零花钱买书也舍不得,更多的时候是借书,图书馆、邮局的书摊,都可以借阅。当然,也有特别喜欢的,想买又舍不得花钱的书。只能厚着脸皮站在柜台前一目十行地看完,才在店员的白眼下把书放回原处。那时候看的最多的是连环画,大一点开始阅读文学书籍,也就是大人眼里的闲书,不敢明目张胆地看,只能偷着看,或者向同学借书看。但必须读的要快,归还的要快,人们不是常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嘛。电影院,是父母带着去的,记得每次去看电影的时候,欢天喜地,连蹦带跳。可到了看完电影回家的时候,一路走一路犯困,磕磕绊绊跌跌撞撞迷迷糊糊地往回走,不知道被母亲骂了多少次,就是骂不灵醒。轮到下次看电影,还是老样子。出门的时候,母亲极不情愿地带着我,我却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死缠烂打地都要跟着去,母亲出于无奈,只好勉强带着我。母亲一路走的飞快,总想把我甩在身后。我甩着小辫,小跑着也要追上母亲的脚步,母亲哭笑不得,拿我没办法,只好说,“一起走。”不用说,看完电影之后,上演的剧目一定和以前一样,谁让小孩子爱犯困呢!
无论是作为小镇的西峰,还是作为城市的西峰,在我眼里就两个字“亲切”。西峰人,憨厚老实本分,永远都是一副好客的样子,远道而来的朋友,在这里感受到的首先是热情与好客。家常饭总觉得拿不出手,直接带客人上饭馆。西峰人对吃的讲究是出了名的。哪家饭馆如果服务不到位,大家伙一句:“快倒灶了”,这话一经说出口,邪气的很,果不其然,没几天就关门倒闭了。反之,哪家饭馆服务到位,热情好客,大家伙一夸赞,那家饭馆就越发的红红火火,门庭若市。西峰人对穿的讲究也是出了名的,大街上随处都能碰见穿着时髦的漂亮女孩。就连上了年纪的大妈大叔,衣着打扮都非常时兴、鲜亮。西峰娃最喜欢的就是小十字的四头黄河古象雕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骑在黄河象背上拍照。之前的小十字有个环形转盘,黄河象的雕塑就在转盘的中心,站在雕塑前,东西南北的车流人流尽收眼底,还不用担心出行的安全问题。于是,这里就成了儿童的乐园,成年人的世界。当年,小十字的标志性建筑是百货大楼,百货大楼货物琳琅满目,而且物美价廉,是西峰人购物首选之地。而百货大楼的对面,就是老电影院。基于地理位置的优越,加上休闲娱乐于一体,小十字成了当时的市中心。
40多年后,小十字依然繁华,只不过已经不再是市中心。但在人们的记忆里,说起西峰,首先想到的还是小十字。小十字的转盘早已拆除,小十字的黄河古象雕塑还在,只是迁到了小十字东边的东湖公园。而小十字北边的百货大楼,西峰人的城市标志性建筑正在重建中。
40年巨变,西峰像条巨龙在陇原大地的上空腾飞。这个城市生活着我爱的人,也生活着爱我的人,不管走多远,最终要回到的地方,还是西峰,一座我爱的城。喜欢西峰,一个即使有了高铁有了煤炭有了石油,依然能慢下脚步,过一种车马慢的闲适生活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