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还是那片蓝天的头像

还是那片蓝天

网站用户

儿童文学
202007/05
分享
《大地妈妈的讲座第二期第二章沃土起飞的地平》连载

第八章 童心紫梦

第八章童心紫梦

桑葚汁把童年渲染.png

扶桑姑娘和小龙马漫游在童话的时光里,这两个天外来客,在东海之滨桑葚园与小伙伴们不期而遇,欢享桑葚盛宴。

东海之滨桑葚园林里面,一排排桑树携手并立,桑树上,一串串大大小小的桑葚宝贝,鲜嫩水灵、玲珑多姿,羞羞答答躲藏在翠绿的叶片下挂满树梢,红得像黑珍珠那样晶莹剔透,那么诱人可爱像待嫁的贵妃楚楚动人。此时此景,一曲童谣在耳际响起“小时绿衣相伴,长大红袍、紫袍换,酸酸甜甜惹虫馋”,儿时记忆中的童谣又回荡在耳边。那诱人的颗颗黑珍珠,颗颗紫色的玛瑙--似串串珍珠链,如串串翡翠珠在眼前晃动--

五月桑葚季,小嘴染得紫红,桑葚汁浸透肺腑,紫色玉浆把大地玲珑剔透浇灌,小伙伴们在东海之滨桑葚园感受一场桑葚盛宴!

     却说扶桑姑娘踩着小龙马的肩头攀着桑树枝,小心翼翼地爬了上去,这是一株大约有十米高的大桑树,树杈是由三根粗大的树干形成,茂密的枝丫伸向四周,密密匝匝富有弹性的枝条被桑葚果压弯了腰。一个比扶桑姑娘小的孩子早已站在了桑树杈上,见了她上来热情地提醒:“姐姐慢点,没有恐高症吧?”树下的小龙马“呵呵”笑道:“妹妹你别小看,这个姐姐是属猴的。要说上树采果打秋千,我们男孩都是手下败将。”扶桑姑娘道:“弟弟赶快上树吧,记得多采些:送给扶桑妈妈泡酒美容养生、滋润肌肤,越吃越年轻! 孝敬老人泡酒健康又长寿--哦小妹妹摘了多少了?”小妹妹:“刚上来一会儿。”扶桑姑娘看了看小妹妹篮子里的桑葚,突然问道:“小妹妹,这桑葚果民间称其为圣果,更有‘五月桑葚赛人参’的说法。你没听前面的阿姨和姐妹们的对话吗?‘见食不吃装憨’。你难道不喜欢桑葚果?为什么只摘不吃?”

      小妹妹:“你怎么知道我只摘不吃?”

    “呵呵,这桑葚果是不能偷嘴的。你的下巴干干净净?”

    “呵呵是吧?”小姑娘一本正经地说,“是的,我确实没有吃?”

     “哦是怕爸爸的棍子妈妈的鞭子对吧?”

     “错。”

     “哦是你家的这样‘风’那样‘训’约束了你吧?”

      小姑娘平静地回答:“习惯。”

     “什么习惯?”

“手里拿着东西想着老人。”小妹妹告诉扶桑姑娘一个平凡家庭的传奇故事:

她出生在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农民家里,从她记事起才知道,爸爸妈妈支撑起这个家不容易,他们供养着三代“现世宝”:九祖、三爷和五叔都没有成家结婚,他们被十里八乡的人们称为“三代现世宝”。对于这,小妹妹感到迷惑不解:他们都有手有脚四肢健全,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让他们自立门户自己生活?或许是由于他们厚着脸皮死缠烂打?他们为什么不离不弃也要跟着爸爸妈妈过?也许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吧?

这“三宝”中,一宝九祖病,这无可厚非;二宝三爷“呆”亦无可非议;三宝五叔“草”就不得不评头论脚:这是传统教育中父辈典型的“妈宝男”个案的悲哀,小时候五叔是奶奶的一块宝,长大变成一棵草。小时候奶奶唯一遗憾的是没有让五叔尝到天鹅肉,纠结的是没摘下天上的月亮给五叔玩儿。五叔读书五车最终只能会写出他自己的名字,父亲为了给他娶妻结婚竟然把家里的楼柱都卖掉---。尽管这样,他也觉得没有白来世上走一次,人生为“草”也“值”:哥哥嫂子没白疼他,因为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总会提到他。

      当然这三宝中最麻烦的是一宝九祖(小妹妹的太爷爷),对家里人来说,他才是全家的“大宝贝”。因为患水肿病,肚子大的像弥勒佛,一辈子没有结婚成家不说,倒霉的是在七十岁那年成了半瘫痪,躺在病床上整整十二年。俗话说“久病无孝子”而这十二年小妹妹的爸爸妈妈不离不弃守在床前,孙媳妇为他治病八方求医,熬药、针灸、按摩、擦洗、接尿、抠便、翻身、喂饭,换洗床单---诸如此类,一人有病全家累,尤其是慢性病症,更是缠死人。小妹妹的爸爸妈妈整天围着太爷爷转,他的吞咽功能还没有恢复,要把黄豆粥熬到熟烂稍凉,再喂到他嘴里。“来,太爷爷,把嘴张开,哦还要再大一点”他们总是小心地把饭喂进他的嘴里。“嗯。好的,又来啦”吃一顿早饭,要一个多小时,要是突发情况还要换班。别看这跟病人喂饭这样的小事情,这对一般人而言简直是个挑战:喂快了会呛着,喂慢了,食物就凉了,做这种事情要细心、耐心。孙媳妇非常孝顺,大的不说,比方说在地里劳动时捡到的一颗花生都要带回家,让小妹妹给太爷爷送去,并且当着他的面剥去壳,然后送到太爷爷的嘴里。太爷爷经常头晕,听人说山上老鸦的蛋能够治疗这种病,于是小妹妹的父亲爬到山顶,从悬崖边的槲叶树上取来老鸦的蛋,煮熟后让小妹妹亲自送去。很多人认为如果不是一个年龄段的人很难产生共鸣,小妹妹和太爷爷曾孙和曾祖辈岁数相差甚远,但是他们没有出现人们所说的“代沟”,这也许就是小妹妹的习惯吧。小妹妹5岁就能照顾太爷爷,有好吃的先送给老人。别看小妹妹岁数小,但她懂事早,有一双机灵鬼的大眼睛,总是目不转睛地看着太爷爷。每当看到太爷爷吃剩的果皮,她眼疾手快,会立刻接过来,不用太爷爷自己动。每次家人切水果时,她都会一声不响地在一旁等待,待切好之后迫不及待的拿起来一块,不过她并不是自己吃。而是有目的、的按从大到小、从老到幼的顺序进行分配。遇到不用切的水果比如橘子、香蕉,小妹妹会亲自剥好皮递给太爷爷,然后把垃圾送到外面的垃圾桶内。无论有什么好吃的,她都会先拿一块给一旁的“太爷爷”吃,然后送给爸爸妈妈,还不忘了给姐姐拿一块。等到给长辈都分完了,最后才回到桌子旁边吃自己的那块。太爷爷走路吃力,小妹妹会轻轻扶着老人到餐桌前,等到太爷爷坐下后,她才会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吃饭。小妹妹家里条件差,没有鸡鸭鱼肉,小妹妹父亲就到大河沟用撮箕打捞小鱼虾、或者到深沟里捉田鸡(田鸡一种蛙类动物,因为它的肉质非常的鲜美,跟鸡肉非常的相似,所以才会有了田鸡的称号。)特地给太爷爷补充运营。无论再忙、再苦、再累,爸爸每次回家总是先去老爷爷那里,把好东西送给老人。最辛苦的是夏天,小妹妹要拿着扇子替太爷爷扇蒲扇,爸爸一身大汗淋漓,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太爷爷背到沐浴间替太爷爷洗澡,每当这时候小妹妹总是躲在旁边流泪---最忙的是妈妈,屋里屋外,田间地头,做饭洗衣,外加上天恩赐的“三宝”--小妹妹在旁睁大眼睛---

     小妹妹还是太爷爷的开心果:她会在太爷爷面前把捡来的“龙门阵”笑话分享给太爷爷听,再不就装怪相、学动物叫,当天气好的时候,小妹妹推着轮椅上的太爷爷,嘴里小声地哼着:雨会停,天会晴,太爷爷放宽心,争取早日养好病。笑口一开,病去三分。好心情胜过华佗妙方--小小轮子转起来,推着太爷爷到门外---小小花儿迎着太爷爷开,推着太爷爷向前行。

扶桑姑娘听着小妹妹的故事心灵为之震撼:“习惯?人们讲孝顺的时候,多半是指儿女孝敬父母,回报养育之恩最好的方法就是孝敬。有孝心的人不但要讲文明礼貌,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懂得真正关心父母长辈,在需要为父母长辈付出辛劳时自觉自愿,而且形成习惯。太阳神父亲也经常对她讲: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课堂,家长是老师的助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影响最大。是孩子效仿的最直接的榜样,父母对孩子的示范作用是全方位、立体化的。具体来说,父母应该成为孩子高尚人格的榜样、多种能力的榜样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榜样。对子女思想方面的教育,首先注重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小跟谁接触最多,受谁的影响就大。---难道这就是孕育习惯的芳草地?”

不知什么时候,小伙伴们竟然不约而同静静地聚集在扶桑姑娘和小妹妹的桑葚树下面,这是聆听--还是?

是桑葚诱人的清香,令人谗言欲滴的魅力,还是小妹妹“习惯”在无形中感召的力量,桑葚姑娘低头惊奇地看着这帮可爱的小伙伴们,欲言又止。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