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元兵的头像

刘元兵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05/20
分享

竹韵悠悠连载

         《竹韵悠悠》长篇小说提纲

暑假期间,已经49岁的刘志勇,终于当上了一个初级中学的校长,来了一把“海底胡”。站在离县城70公里远前进初级中学校门口,刘志勇思绪万千,往事如烟。从三江县内实力排行老三的竹林中学,调到这个边缘山区的初级中学,这里更加偏远,条件更加艰苦。刘志勇这个农民的儿子,有着竹子一样的品质。想在这里干出一番成绩,体现自身的价值。像农村的竹子一样扎根于广大的农村。

刘志勇初中毕业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三江师范学校,三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水龙小学教书,后来通过努力继续深造,拿到大学文凭。并与同班同学文秀终成眷属。艰苦的条件,艰难的生活,刘志勇逐步锻炼成长。后来得到领导赏识,成了德育干部。机智处理校园欺凌事件,轻松化解学生与社会人员的约架事件。在“5·12”抗震救灾中凸显英勇本色,荣获抗震救灾英雄称号,成了一个校长和教育局赏识的好老师。可是在处理王雪梅被欺凌的事件中,遭遇人生的滑铁卢。幸被教育局长和校长保护,被调往离家更远的乡镇竹林镇中学教书。此刻来自各方的压力没有压倒刘志勇,夫妻患难互持互助,在竹林中学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后来得到江平校长的信任,并委以重任。刘志勇巧疏人际关系,趣味课堂显智慧。学生肖自强邀请他和师娘出席婚礼,并做证婚人,让刘志勇对教育更加热爱。为了纾解情绪,夫妇旅游九寨沟,途中勇救落水妇女。回到蜀都与同学聚会,个别没有考上师范的同学言语侮辱乡村教师,让刘志勇很难过,妻子文秀理直气壮支持丈夫。救人的事迹被宣传后,刘志勇终于有机会与教育局陈正义局长见面交流。陈正义这个三江师范的早期毕业生,心系教育,爱惜人才,计划使用提拔。可是,关键时刻收到举报信,让陈正义心神不定,最后,通过纪委调查,发现刘志勇是个正直的好干部。最后提拔到竹林中学副校长岗位。陈正义局长利用周末,明察暗访,走进王弯玖老师宿舍,发现教师住房太艰苦,于是向县委申请政策,最终解决乡下教师的住房问题和乡下补贴问题。由于刘志勇夫妇作为第二批解决对象,政策没有再执行。刘志勇夫妇决定借钱买房,欠了很多的债。为了方便回家,文秀又借钱咬牙给刘志勇买车。尽管欠账很多,刘志勇依然埋头于教育工作。体育老师刘跃与鲁俊杰的冲突,让竹林的留守儿童关爱问题爆发出来。关爱留守儿童,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成为三江模式,供蜀都市教育系统借鉴。刘志勇为王雪梅的付出,让她春心荡漾,爱上了他,刘志勇心中铭刻着师德,最后顺利处理好与王雪梅的关系。三年辛苦,终于要到高考季了。在刘志勇的具体操办下,举办百日誓师大会、成人礼仪式,激发了学生的激情。最后,通过高考检验。竹林中学刷新高考纪录,成为“蜀都市低入口,高出口的进步,最快学校”市教育局作为榜样调研,宣传推广。此时,难得回家的刘志勇回家看望乡下的老父亲,被村民骂不孝顺,后来查出来老父亲身患癌症,需要大量的钱,包里没钱的刘志勇夫妇非常难过,幸好同学们和毕业的学生此时出来解决了刘家的困难。见到刘志勇这样艰难,无法照顾老父亲,已经当了竹林镇党委书记,即将升任副县长的同学黄阳明主动协调将他调往县城,可是习惯了乡下生活,深爱上乡村教育的刘志勇却将这个一生想到城里的理想放弃了。最后,教育局将刘志勇调往前进中学当校长,离家越来越远。在前进中学教书管理又是成绩卓越。后来前进中学撤并成立养猪场,刘志勇到竹新镇中学当教师,教育局给他一个工会主席职务,保证了他的待遇。最后,刘志勇在竹新镇退休。回到三江的毗河边与带着没有早点提拔刘志勇的遗憾陈正义局长相会来了一场车马之战。

《竹韵悠悠》是一部书写乡村教师,扎根乡村,与农村孩子打成一片,甘于平凡,勇于奉献的长篇小说,故事主人翁刘志勇,初中毕业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三江师范学校,三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水龙小学教书,后来通过努力继续深造,拿到大学文凭。刘志勇是打石匠的儿子,父母的教育要求他做一个好的教书匠。后来的人生旅途中,他经历爱情的波折,经历地震、经历社会闲杂人员的骚扰,经历不平凡的教书历程。眼见一个个有关系,善于跑关系的人都调走了,一起毕业的同学有的当大官,有的挣大钱。他不眼红,与妻子文秀一道默默教书育人,到了近五十岁才受到上级的赏识,当上校长,后来在乡村学校退休。本书是一部颂扬乡村教师的小说,是一部彰显乡村教师,像农家院落前后的竹子一样,扎根农村,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为农村教育奉献一生的竹韵精神,是一部三江教育的发展略影,将进一步激励乡村教师为农村教育积极奉献。


        一、龙虎初中

盛夏的龙虎社区,山清水秀,空气清香。

这里丘壑纵横,沟陇开阔,田地肥沃,民风淳朴,道路通畅。星罗棋布的农家院落紧靠长满翠柏的山麓,洒在一簇簇的清脆的竹林中间,清风吹拂,竹韵悠悠。一身翠墨,两袖清风,傲骨迎风,虚怀若谷,这就是竹的风格,竹的情操。没有群芳争艳依旧鸟语花香,这就是竹的潇洒,竹的胸怀。悠长的岁月里,竹用一颗平静而平淡的心情去默默地感受着平凡的日子,练就了一身清风傲骨,任风急雨骤,我自节节有声。任凭繁华老去浮云若梦,我自持一身的空灵,一怀的虚无。竹子挺拔刚正,绿叶婆娑、蓬勃洒脱、高雅清幽、冬不凋落。人们爱竹那依依君子德,无处不相宜的情操。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龙虎这里的百姓修房建屋都要选在竹林盘里,即使没有竹林,也要在新房周围遍种竹子,彰显出原乡的风景。良好的生态环境让这个世外桃源的龙虎社区,成了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这里是三江、乐至、中江三县交界地,可以说是,鸡鸣三县,民心相连。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带属龙虎公社,后改龙虎乡,再后来与竹新镇合并,成为龙虎村,也就是人们说的吆店子,后来乡镇、村社再次撤并,于是就成了龙虎社区。有谁知道,距离县城70公里远的龙虎社区,有一所让山村人充满希望的学校。

20世纪60年代的龙虎公社时期,举办初中,学校叫龙虎初级中学,最初的龙虎初中时设立在一座叫做母子庵的古庙里。

至今,在龙虎场还流传着母子庵的一个孝善故事。

相传在清初年间,一个三口之家的农人就在此附近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过得还算安稳。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家里的顶梁柱也就是男孩的父亲,因一场大病去世了。当年恰遇百年干旱,家里的食粮用尽。母亲为了养活儿子,带着他到处乞讨,母亲省吃俭用,靠乞讨和帮富人家打小工攒下银两供男孩读书,男孩也很争气,顺利完成学业,还考上了举人。他回到乡里见母亲依然在乞讨和打零工为生,决定放弃举人职位,回来务农养活已经年迈行动不便的母亲。后来官府查明男孩放弃为官的原因是孝敬母亲。官府将他找回,并拨付银两。男孩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将官府拨付的银两加上自己的俸禄,修建一座庙宇,取名母子庵。这是一个流传于龙虎民间的孝善故事,有着激励后人的意义。

学校在20世纪后期,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硬件设施已经很完善了。气派的大门上方立着“龙虎初级中学”六个大字。高耸的大门柱上刻着从这所学校走出的,县内书法家王开大师苍劲有力的两行大字:“纳百川之流成大海,通千古之典育英才!”昭示着这所有着六十年办学历史的山村学校的厚重校园文化和学校精神。龙虎初级中学一度是边缘乡村升学率很高的学校,农家孩子为了跳出农门,脱掉农袍,带着铺盖卷,走几十里山路,背着红苕和玉米来学校就读。从这里还培养出了很多的优秀教师,他们都成龙成虎,成了三江教育界的顶梁柱,甚至县内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因此,学校名声在外。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