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隼的头像

李隼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8/10
分享

海伦旧事之三:放荒庆督统,富推孙秀才

海伦城北,清末的时候曾流传过一个故事,说管家的不给要饭人吃的,被主人撞见,主人痛斥管家说,“你咋不给他吃呢?他拉屎也走不出我的地界!”这句话,日后便成为了拥有众多土地的代名词。那时,人们开玩笑动不动就是这样的引经据典。不过,听故事人,还是总会觉得,这个故事遥远地不可以企及,以为在上古,在天尽头。

其实,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海伦城的西南,大约距离城一百二十里地的水师营十四井。伦河镇下辖十八“伦”,这个伦,我曾经在回忆我的母亲的时候说过,先前都称为井,我母亲在边伦叫十井,“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为一井”,但清朝这时候 “井”的范围,是否与古制相同,还没有查到详细的记载,十四井距离我母亲他们家那里,也顶多就是十里八村的而已。我小时候,跟我父亲去过那里看我大姨母,那里是浩瀚的沟壑,浩瀚的平原,仿佛就像一个黑褐色的牛脊。

冯文洵在他《海伦杂咏·六》里说,“放荒庆督统,富推孙秀才。”放荒即清朝政府解除对皇室围场的禁令,允许农户垦殖。首先下令在海伦境界放荒的庆督统叫庆祺,瑷珲人,就是现在的黑河。对于农户来说,也就是跑马占荒了。冯在诗下注释说,水师营十四井,有位外号孙秀才的,叫孙振德,字荣先,山东莱阳人,家有土地五千垧,富冠全境。这不要说一个要饭的当天走不出他的地界,就是两个要饭的接续着走,恐怕也难以成行。

能够在海伦境界立足而致富裕的,大多是河北和山东人。这有两个渠道:

一个是所谓“闯关东”来的自发户。我家原籍辽宁海城,我父亲十三岁,也就是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那年,举家逃荒,投奔我张大姑姑家的,那时他们家已经是拥有七十多垧土地的中地主了。张家尽管不似孙秀才那样地善夸其海口,却也声振一乡。我父亲说,那时他家的老人,就都已经叫木匠给打制了坐便,一溜溜的海青房,居中的是老掌柜的,就是我大姑姑的公公,四围是垡子墙,正门外是两根巨大的套马杆子,就像一个城堡。这种建筑格局,完全是当时典型农耕大户人家的普通设计。

另一个是民国时期“移民”的被发户。冯诗记载,十年五月,也就是 1921 年夏,自天津移来直、鲁难民四百名,分屯安插,慈善会捐助粮米甚多,看来灾情还是相当严重的。直是河北,鲁是山东,那现在的海伦人大致都是他们的后裔了。不过,冯文洵以后没有人记载,这些“移二代”的情况便一无所知。而我家的情况我是知道的,土改前依旧是贫苦农民,土改时才分到房屋和土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