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隼的头像

李隼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08/18
分享

海伦旧事之七:往来革蒙俗,言语杂俄词

冯文洵在《海伦杂咏·二十》说, “漫说荒寒地,文明进化迟。往来革蒙俗,言语杂俄词。车快夸摩托,灯光让瓦斯。利权嗟外溢,日货亦居奇。”

革蒙俗,是包括两个方面的,一个是服饰,一个是婚丧。冯文洵在诗下注释说婚丧事多沿蒙俗,近始改革。这些我没有经历,而服饰是有体验的。无论男女都着袍子,直到我们都六七岁时候,我母亲还把他们大人的衣服毁成袍子给我们姐弟穿。大襟偏着,纽扣都是铜的,胳肢窝下的纽扣够不着,每天起来都要等着母亲或者姐姐们给扣。外面还要结一条带子,带子下常常还需要缀点什么,因习俗已经开始被简化,我们已经很感到麻烦,只有老人,才挂只烟荷包或者直接就插支烟袋。鞋类呢,华丽的靴子虽然是不多见的,而毡疙瘩却到处都是,就跟动画片里龙梅和玉荣的一模一样。我的老叔叔和我大哥哥都是开皮革厂的,村里人买靰鞡,总是叫我父亲,还要挑选没有刀痕的,磨光的,棕色的,幅面捏十八道褶的,真的是很讲究到了极致。那种熏制的皮硝至今还能够记忆起来,是一股糊辣带膻的味道。除了靰鞡,还有堂堂玛、固固牛等等,许多令人遐想而怀念的鞋业制品。而现在,不用说我们黑龙江,就是他们内蒙古也早已淘汰,全部更换了改革开放的时新。去年的冬天,我去了一趟阜新地区的蒙古族自治县调查地方戏,大漠雪中所见都是雪地吉普,跃下车来的青年男女,配着豪车的都已经是磨沙或者抛光的华靴了。

语言是很奇怪的现象,我们海伦那里先前虽说是杂居于蒙满的近在咫尺,汉蒙满混语却极其的寥寥 ;而与哈尔滨尽管相去四五百里, “言语杂俄词”的情形却是比比皆是,因为那里居住着大量俄侨,这也许就是火车交通便利的缘故。前几年我回乡的时候,乡亲们还是那么的叫着,底小口大类似于防火的那种水桶叫“喂大罗”(ведро),商店里的柜台至今也还是毫无客气地就标贴着“喂大罗十五元”的价格 ;虽然缝纫机出卖的时候店员不再写玛神(шв`ейная),可买的顾主却还是问,“玛神多少钱一台?”更有甚者,乡里的歇后语也是中俄杂词的,有计谋不守信义的人和事叫“玩玛神”。至于干部,至于俱乐部,格瓦斯大列巴,人们早已是忘记了它的词源。不过,俄侨的服饰其影响却极其的到了甚微,只是 20世纪 60 年代前流行过一阵的“布拉吉”,再就没什么新意象了。

“车快夸摩托”,海伦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了汽车的?冯说“汽车冬令能行,八年始有汽车来往,九年商会设东亚汽车公司,行旅称便。”那就是 1919 年也就是“五四”运动当年有了汽车,第二年有了汽车公司,至此恰好一百年。不同的是那时路况坡陡道泥,只能够在冬季里蜗行牛步,而现在却是满大街的捷达大众奥迪,乃至于宝马雕车香满路的川流不息了。“利权嗟外溢,日货亦居奇”,可以说,此间,此时此刻的现在,在海伦,日货虽然也还是有的,诸如日本产的本田丰田尼桑的,但已不再居奇,而利权已经完全属于我们自己。这可以堂哉皇哉地告诉父母官冯文洵: 我们已经跟他们划了一个世纪。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