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隼的头像

李隼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9/16
分享

金色花环

现在想起来还是很遗憾的。

其实,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距离我们这里很近,汽车也不过两个小时的车程,而且无论随团,还是自助,都是去过好几次的。而且,尽管每次都很认真地看着那大理石金色花环下的“志愿军烈士墙”,却竟然没有想起来,也没有意识到,我的二表哥李运达就是被纪念在此,但却不知道他的名字,是否就刻录在这堵墙上。

鸭绿江,宽阔汹涌的江面,已经作为文物被保护起来的,那时被敌机空袭过的钢铁大桥。对岸,穿着白色短衫黑色大肥裤子,头上顶着瓦罐的阿妈妮;还有许多随地玩耍的朝鲜小朋友,以及原野上的红砖房子,周围碧绿的水稻,一直在勤劳插秧的朝鲜妇女,甚至朝鲜第二大城市新义州冒着白烟的工厂;我们这边,宽甸中朝发电厂的泻洪大闸,虎山长城的东段,一切都和平得叫游人宁静而心驰神往。

昨天,是第一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

时光,一晃就是60年。那时,他们最大的,恐怕也没有超过30岁的。我二表哥李运达,跟我们不在一个乡,他们在伦河,距离我们家还有120里的路程。我母亲说,我的二表哥他去参军的时候过年22岁,临行前半年,还跟我二舅母去附近的谁家相看过一个对象。

我家有他一张照片,黑白的,眼睛乜斜着,看着膝头,面庞很圆润,只是略显得瘦削,腼腆得似乎还有些心计的一个小伙子。

志愿军的照片,我在家里,还见过本村的乡亲王金发。那是一张彩照,是他上车去往丹东准备入朝的当天,跟前来送他的八叔叔的合影。一个秃顶的老人坚定地坐着,在他身旁的就是身穿深黄军装,头戴卷着帽耳带遮儿的大狗皮帽子,脸上还被摄影师涂抹了大红胭脂的他。不过,他只是在丹东集训,并没有过江,中朝美三国两方,便签定了停战协议。这样推算,时间应该是已经在1953年了。

王金发的这个经历,却叫另一张照片的主人邓先河,对他很看他不起。邓先河也是我们一个村里的,只是他住在另一个小队里。他是英武地站着,黑白的,像王成。每每提起,他每每会说,两年零九个月,一场战役都不少,只是炮弹皮子扫了下裹腿,毫发无损,我老邓光荣复员。王金发算啥,他连江都没过!真是英雄气概。

在抗美援朝纪念馆,有魏巍的手稿《谁是最可爱的人》,防火玻璃里装的是纸稿,上面紫檀木同步镏金镌刻着的,是放大了的作者的手书。

松骨峰战斗,13名英雄,而那位李玉安没死,新中国成立后在黑龙江省巴彦县粮库做保管员。是他的女儿读课本,他才知道,那个“牺牲”的李玉安,原来就是他。他是清扫战场活着出来的一个奇遇记。魏巍听说,还在北京跟他会面,宴请他吃饭。①

我二表哥李运达,他却没有他们这样幸运,到战场就牺牲了。部队给绘制了他牺牲经过的草图,政府颁发了烈士证书。我二舅到我家来说,接到我二表哥牺牲的消息,怕我二舅母伤心,他自己止住了泪。

跟他同时牺牲的,还有我们西村村支书的弟弟,叫什么名字已经不记得。总之是他老父亲老是去大队,有事情没事情坐在那里很慈祥。

抗美援朝纪念馆扩建,征集全国各省志愿军烈士名单,也就是“志愿军烈士墙”花环下标明的志愿军烈士人数:183108人,我们黑龙江8683人。②

其中,我的二表哥李运达,亦应位列于其中。下次去抗美援朝纪念馆,我会记住,在那朵金色花环下,找到他的名字。

(原作于2014年3月28日)

注释:

①《战斗英雄李玉安》河南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2015-09-08]

②见中共党史网《浩气长存:18万余志愿军烈士寻踪(上)》(来源《党史博览》2012年第8期,作者陈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