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隼的头像

李隼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211/13
分享

说“秦淮”——兼谈词汇特征属性的诗化之十五

说到“秦淮”,便会联想到一首古人情感沉重的诗——杜牧的《泊秦淮》,也会联想到两篇今人词采豪华的同题散文——朱自清和俞平伯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而作为本体属性词汇的秦淮,其特征属性也会因此而逐层地在古诗词中被诗化起来。

周文璞《跋钟山赋二首》其二 “往在秦淮问六朝,江楼只有女吹箫。”

吴山《秦淮舟集同刘李诸夫人分韵》“六朝风物秦淮水,三月春情谷雨茶。”

周诗与张榘《秦淮》重出。吴诗的分韵,是古人抓阄作诗的游戏,抓到哪个韵就作那个韵的诗。两诗的首句都有“秦淮”与“六朝”,秦淮为本体属性,六朝为特征属性,即六朝的故事,发生在秦淮。

(一)六朝金粉:佳丽之恋

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说,“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见2006年版西苑出版社《朱自清散文集》)

“六朝金粉”的六朝,古城建康即今南京,三国吴、东晋和南北朝南朝的宋齐梁陈,都在此建都,史称六朝;金粉即花钿与铅粉,为妇女的头饰。六朝金粉系指六朝时期绮丽繁华的气象。其绮丽繁华的程度,在古诗词中可见,马之纯《秦淮》说“城中那有大川行,惟有秦淮入帝城”,又说“船多直使水无路,人闹不容波作声。”“那”同哪。一条河穿城入海,船多人闹。

诗心美好的向往,使六朝金粉这个特征属性的词汇,首先被诗人词人诗化为美人。

孔尚任《桃花扇·第一出听稗》“副净云‘魏府徐公子要请客看花,一座大大道院,早已占满了。’生云‘既是这等,且到秦淮水榭,一访佳丽,倒也有趣!’”

佳丽即美人,佳丽成为六朝时期绮丽繁华最为显著的标识。佳丽也称为“王谢女”或“玉人”。

苏轼《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月明谁起笛中哀。多情王谢女,相逐过江来。”

苏曼殊《吴门(依易生韵)十一首》 其十一 “年华风柳共飘潇,酒醒天涯问六朝。猛忆玉人明月下,悄无人处学吹箫。”

苏词的“多情王谢女”的王谢,指的是东晋为朝廷建功立业的王导、谢安两大家族。王谢女,侯景“请娶于王谢,帝曰:‘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见《南史·侯景传》)后泛指显贵人家的歌女或侍女。“相逐过江来”,此词是王胜之离金陵去南都时,词人与其同船,有歌女和侍女们相送。于是,词人便借助王胜之之事,表达了“云雨未成还又散,思量好事难谐”的思美之意。

苏诗“猛忆玉人明月下”,意为忽然间想起来秦淮河畔那些歌女或侍女,在静悄悄的地方,传来她们吹奏的箫声,箫声是低沉的,留恋的。

表现六朝金粉的题材相当多,于慎行《秦淮》还有“秋月秦淮岸,江声转画桥。市楼临绮陌,商女驻兰桡。” 兰桡[náo]就是小舟,十里秦淮,歌女泛舟,人间的一切美好尽在其中。后世甚至曾一度出现了六朝体热。六朝体又称宫体诗﹝见1979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史》第六章南朝(宋齐梁陈)作家﹞。比如,马祖常《端午效六朝体》“江心铸龙镜,好用照湘累。” 湘累,系指屈原投湘水而死。(见《汉书·扬雄传》)杨慎《秋夕效六朝体》“美人别我去,春恨满蘼芜”等。

(二)十里秦淮:故国之思

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说,“犹未下弦,一丸鹅蛋似的月,被纤柔的云丝们簇拥上了一碧的遥天。冉冉地行来,冷冷地照着秦淮。” (见2004年版百花文艺出版社《俞平伯散文选集》)

杜牧《泊秦淮》以后,就纸本、电子本所能查得的作品而言,秦淮的故国之思,比六朝的佳丽之恋,明显要更多,而且更沉重。这自然与时移世易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与诗人词人居安思危——国家之爱的传统有关。

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李词“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即是千年之后俞平伯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丸鹅蛋似的月”“冷冷地照着秦淮” 故国之思的源头。而词人李后主自己所失去的故国之都,虽系在江宁即秦淮,而此“空照秦淮”则是泛指其故国的南唐十五州了。这是词人李后主自身体验到的失国之痛。王词则是在“先天下之忧而忧”。词人正是处于11世纪北宋努力变法的时期,却认真地发出了“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警示。此与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立足点,如一辙出。“后庭遗曲”系为南朝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

但后来诗化发展得逐渐使“十里秦淮:故国之思”的作品,格调更高,境界更开阔。

岳珂《玉蕊花》“六朝金粉今何处,赢得十年蕙帐名。”

邓剡《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岳诗“赢得十年蕙帐名”,蕙为香草,蕙帐就是美帐,即青楼之意。这与前文说到的杜牧的对往昔没有为国家建功立业“扬州梦”的忏悔是一样的。邓词与文天祥重出。“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分别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古代英雄人物成为秦淮这个题材的直接抒情主人公。而周必大《送韩希道移漕江东》“秦淮今视汉秦关”,移漕是转运粮饷,表达了诗人眼见南宋失去的半壁江山,而心痛到了极点的深挚之情。

“秦淮”的屡见不鲜,其原因除了史实必要写此地名,更主要的还是我国古诗词主张典雅,典为籍,雅为正。写诗作词要用典,秦淮一语在古诗词中便逐渐地被增多,而成为高频词。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