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隼的头像

李隼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302/05
分享

说“晴川”——兼谈词汇特征属性的诗化之三十一

从诗化角度看,“晴川”一语最早出自东晋袁峤之的《兰亭诗》。

袁是王羲之《兰亭集序》盛会当时十一位与会者之一,“一觞一咏”,袁即兴作四言、五言各一首,其中五言为晴川诗。(见阮阅《诗话总龟·卷十六》)袁诗的搜得,解决了晴川诗化时间的上限,同时也解决了晴川一语释义模棱两可的问题。《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崔颢《黄鹤楼》条“晴川历历”无注释。

“四眺华林茂,俯仰晴川涣。激水流芳醪,豁尔累心散。” 诗意思是说,向四外远眺都是花林,低头抬头的瞬间即可看到明静的江流。湍急的水流漂过来芳香的酒杯,劳累的心情一下子便消散了。晴川系指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晴空之下,兰渚边上的一条溪流,后因此称其干流为兰亭江,川即江流或河流。涣,水很大的样子;醪[láo ]为浊酒。

川为本体属性词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见《论语·子罕》)川又为中性词汇,既无褒贬,亦无美丑。是诗的唯美把川诗化为特征属性晴川,又因晴川在诗中所塑造的意象悦目赏心——晴空之下的一条江流波光粼粼,而使此后一千多年来,晴川诗人辈出,晴川诗品剧增。

这一则,主要谈谈唐人视域之下的晴川及其释义。

(一)江流或河流

张九龄《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明朝堂望南山》“林华铺近甸,烟霭绕晴川。”

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张诗“林华铺近甸”,奉和为敬词,即遵命唱和。吏部崔尚书系唐玄宗时期的大臣崔日用,与诗人同庚同僚。大明朝堂即大明宫。诗意思是说,林花铺满了近前的草地,烟雾缭绕着晴空下的江流。诗人直接借用了袁诗的“华林”和“晴川”,化袁诗沉重的愉悦而为轻松的意趣,呈现了一幅雨后南山远望的美妙之境。诗以“山公启事罢,吉甫颂声传”作为借景抒情的落点,赞美了崔尚书知人明鉴的清正品质。山公启事为成语,山公即山涛,是说他为吏部尚书时凡选用人才,都要亲作评论,公开透明。(见《晋书·山涛传》。吉甫系周宣王贤臣,“文武吉甫,万邦为献。”(见《诗·小雅·六月》)是说他辅佐国君有方,使国家大治。两句诗都是用典。

崔诗“晴川历历汉阳树”,黄鹤楼在湖北武昌,位于蛇山之上、长江之滨。黄鹤楼历史悠远,始建于三国时期的东吴,后历代都有重修,与岳阳楼、滕王阁齐名。诗意思是说,倚着楼头的阑干,可清晰地看到晴空之下的江流,汉水北岸的树木;散发着芳香的野草,高而密集地围绕着栖息鹦鹉的沙洲。诗力巨大,使汉阳和鹦鹉洲,由此而得名。“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流连忘返中,不知不觉红日西沉,想念起家乡,眼见烟雾弥漫的江面,令人愈加发愁起来。诗高起低落,乐而及忧,虽陡转而放收得体,张合有度。“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见辛文房《唐才子传·崔颢》)诗好到了连李白见了都喟叹。不过,李白毕竟是李白,他又写出了“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可与崔诗相媲美的诗来。(见《登金陵凤凰台》)到现代,鲁迅还拟古《黄鹤楼》作过讽喻诗《吊大学生》,“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见周振甫《鲁迅诗歌注》)一首七言古风影响贯穿今古,在唐人诗库中实数寥寥。

晴川意为江流或河流,除张崔两诗,还有戴叔伦《江行》“漾舟晴川里,挂席候风生”,温庭筠《原隰[xí]荑绿柳》“迥野韶光早,晴川柳满堤”,从诗所提供的语境看,戴诗的漾舟、挂席即挂帆,温诗的柳满堤,其晴川也都毫无疑义为江流或河流之意。名片效应,使晴川还成为了渔歌“河堤往往人相送,一曲晴川隔蓼花。”(见司空图《寓居有感三首》其二)

(二)原野

韦应物《登宝意寺上方旧游》“翠岭香台出半天,万家烟树满晴川。”

郭郧[yún]《寒食寄李补阙》“兰陵士女满晴川,郊外纷纷拜古埏。”

韦诗“翠岭香台出半天”,原注“寺在武功,曾居此寺。”武功山位于江西,属罗霄山脉。宝意寺上方,上方为敬称即上界。诗意思是说,碧绿的山岭,佛殿矗立在半空中,远望各处许多的烟霭和树木布满了原野。香台指佛殿。“诸僧近住不相识,坐听微钟记往年。”宝意寺里近来入住的僧人都不认识了,只是听到遥远的钟声还记得当年在此住过。诗人在唐德宗前后曾做过地方官,但因“为性高洁,鲜食寡欲”,最后还是“罢居永定,斋心屏除人事。”(见《唐才子传·韦应物》)晚年诗风尤倾向于恬淡,有田园山水诗人之誉。

郭诗“兰陵士女满晴川”,寒食为节日,在清明前一二日。李补阙即李纾,唐代宗时期曾任左补阙,诗人的朋友。诗意思是说,原野上到处都是城中尊奉传统习俗的男女,他们纷纷地到郊外来祭拜先人。兰陵,荀子的故里,“兰陵郁其茂俗”(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泛指良俗之地。士女即有修养的男女。古埏 [yán]即古冢。“万井闾阎皆禁火,九原松柏自生烟。”寒食节这一日,家家户户不生明火,唯独古冢的松柏起着青烟。万井闾阎,系指人口聚集的乡里或街巷。这是一首著名的晴川诗,同时也是一首著名的寒食诗。诗不仅给读者留下了一千多年前寒食节的影像,而且也成为这个节日得以延续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推力。晴川是指江流或河流,还是指原野,一向成为晴川诗解的一个难题。

朱景玄《四望亭》“高亭群峰首,四面俯晴川”,虞世南《从军行二首》其二“沙磴离旌断,晴川候马归”,两诗都有晴川,但所指不同。

朱诗晴川为原野,因为事实上无论如何高的亭子,在群峰之巅,是不可能四面都看到江流或河流的。虞诗晴川为江流或河流。诗所写为其故国大业五年(公元609)隋炀帝亲征吐谷浑。(见《隋书·炀帝纪上》)诗意思是说,远征金山的路上,皇上的仪仗已经看不见了,朝臣们仍在国都洛阳等候他们凯旋。磴为石阶;离旌亦称鸾旗,天子仪仗中的旗帜。晴川系指洛水,“晴川候马归”等于说期待皇上饮马洛水,班师回朝。

宋以后的晴川诗,大多意已不在江流和原野,成为杂咏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