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隼的头像

李隼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302/11
分享

说“风骚”——兼谈词汇特征属性的诗化之三十二

风骚,作为文学的代名词,本源于《诗经》《楚辞》中的《国风》和《离骚》。

其实,这个转化过程是非常缓慢的。最早以本体属性把风骚作为一个专名用于诗论,是到了南北朝南朝时期才开始的。“自汉至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源其飚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宋书·谢灵运传论》)。飚流即流派。“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 (锺嵘《诗品序》)实际上《诗经》为四言,《楚辞》为六言,这里作者只是举其大概。而此时的风骚,还没有成为一个纯粹的特征属性词汇,仍以本体属性表示《国风》和《离骚》之意。

纯粹把两者合成为一个特征属性词汇,并用于文学批评,是到了南北朝南朝后期的刘勰,“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文心雕龙·物色》)风骚之情即文学的真情,洞监意为深入领悟;抑亦江山之助乎,也还是行文时出于国家视角的帮助吧。

风骚的诗化,自唐宋始成风气,此后元明清各朝,便相沿成事,络绎不绝。

(一)唐宋:人间近遇风骚匠

风骚一语,确切地说还是指诗说的。从目前能见到的情况看,在唐宋各家风骚诗中尚无例外。

齐己《寄郑谷郎中》“人间近遇风骚匠,鸟外曾逢心印师。”

苏舜钦《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留连日日奉杯宴,殊无闲隙吟风骚。”

齐诗“人间近遇风骚匠”,郑谷郎中,郑谷为晚唐时期诗人,作者的好友。唐僖宗时为都官郎中。诗意思是说,在人世上近来与大诗人你相知,如同我在天外曾遇见了高僧。风骚匠即以作诗为业的匠人,大诗人。心印意为不用语言文字,而直接以心相印证,以期顿悟。(睦庵善卿《祖庭事苑》卷八)“除此二门无别妙,水边松下独寻思。”作为一个出家人,除了诗与佛,还有什么别的美妙可求呢?我一个人常常在幽静的地方这样思想。诗人苦于“出世朝天俱未得,不妨还往有风骚”(齐己《与崔校书静话言怀》),出家为僧和科考功名,两事一无所成,只有写诗了。诗表现了封建科举时代知识分子的苦闷心情。

苏诗“留连日日奉杯宴”,公素学士见招即应某人之邀。公素即公正质朴,见招为常用文体,王安石还有《奉酬约之见招》等。连连多日应邀参加你的宴请,一点儿都没有作诗的时间。“强为短篇答高谊,鄙事轧轧空自挠”,勉强写了这首小诗答谢你的深情厚谊,琐事多多空自困扰。鄙事即鄙俗琐细之事,自挠即自我困扰。诗人与梅尧臣合称“苏梅”,北宋诗坛大家。此见招之作长达560字,一韵到底,酣畅工稳,其谦恭之风,为风骚诗罕见。

以上是七言。唐宋时期,五言也很多。白居易《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朱弦拂宫徵,洪笔振风骚。”是说音乐与诗都堪称大作。宫徵[zhǐ], 古代五音中的宫音与徵音。林逋《赠张绘秘教九题·诗笔》“风骚兼草隶,千古有人知。”是说诗与书法都是高手,草隶即草书。

(二)明清:各领风骚数百年

元朝的风骚诗,因时代的关系并不多见。但在杂剧中偶或还有。“他多管是意不平自发扬,心不遂闲缀作,十分的卖风骚,显秀丽,夸才调。我这里详句法,看挥毫。”(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一折)不过,此风骚只是才华之意。

明清两朝重拾风骚诗传统,虽不能说完全用力,但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回首数千年诗坛情况,给人以启发,还是很可嘉的。

谢榛《同陈广文荩卿饮王学孔园亭》“古今多少风骚客,谁向花前不醉归。”

赵翼《论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谢诗“古今多少风骚客”,陈广文即陈所闻,曾任平度知州(《明史·列传·忠义二》),字荩卿,诗人的朋友。诗意思是,自古以来的文人墨客,没有不沉醉于歌舞的。风骚客即诗人。“乱树高亭驻落晖,鹍弦慢拨羽觞飞。”婆娑的树木,高大亭台上缀着夕阳,琵琶声中传唤着酒杯。鹍弦即鹍鸡筋制作的琵琶弦,羽觞又称羽杯、耳杯。诗人谢榛与李攀龙、王世贞等被称为明“后七子”。诗所写为明万历年间诸王不恤国事,沉湎于歌舞奢靡的事实。万历元年(公元1573)冬,谢榛游历到彰德(今河南安阳),赵康王曾孙穆王以礼相待。穆王命其爱妾贾姬弹唱谢榛所作的《竹枝词》。穆王命贾姬出堂相见,贾姬光华照人。谢榛说,“此为旧曲,待我另作新词以备王爷房中弹唱。”次日清晨,谢榛制新词,贾姬谱曲,第二年元旦在便殿演奏,酒宴散后,穆王把贾姬送给了谢榛。(《明史·列传·文苑三)诗人助穆为乐,毫无头脑,有辱于风骚,值得后世诗人深思慎取。

赵诗“江山代有才人出”,为五首组诗,主要强调创新、自然和真情,即其“性灵说”的主张。这是大家所熟悉不过的,此为其二。“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未必合理,但文学的新叶陈叶之催,前波后波之让,却是不争事实。

要之,“文章要似风骚体,学问非为利禄媒”(徐鹿卿《送何生龚生归曲江》),才是文学家的两大责任。

至于“风骚”为举止轻佻放荡之意,“金凤姐已经走到跟前,依旧脸上搽着雪白的铅粉,嘴唇涂得猩红,依旧乜着眼,扭着腰,十分风骚。”(《茅盾《动摇》一)此风骚,未必出自于《国风》《离骚》的风骚,当另有所本。“风骚屑以摇木兮,云吸吸以湫戾”(刘向《九叹》),王逸注“骚屑,风声貌。”还有“夏闰秋候早,七月风骚骚”(白居易《寄元拾遗兼呈李司录》)等等,应是后人将此风骚合于一处,指名声不好的女子,而与《国风》《离骚》无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