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属性词汇的诗化,先前只注意到了它生产新词、美词的功能,比如青丝、大漠、晴川等。其实,它还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文化载体,有时候被其诗化为特征属性的词汇,不仅可以入诗,而且还可以成为一种文学体裁,或者成为一种物产的代言,广告效应。
说文“陵,大阜[fù]也。”
大阜就是高丘,高大的土丘,丘陵。《诗经》有陵,“如冈如陵”(《小雅·天保》)但无兰陵。很有趣儿,本体属性词汇的陵,转而成为特征属性的兰陵,也是由诗的国度——楚国人最早创造和使用出来的;但它不是源于诗化,而是源于地理,即赋予地名以诗意,也算是准诗化了。“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于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荀卿即荀子,本为赵国人,后来还葬在了兰陵。(《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兰陵令相当于郡守,郡的最高长官,属于达官;但荀子却致力于学问,在兰陵还形成了一个名声很大的文学圈,“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齐开庄衢之第,楚广兰台之宫,孟轲宾馆,荀卿宰邑,故稷下扇其清风,兰陵郁其茂俗”(《文心雕龙·时序》)。这句话的大意是,春秋以后,由于社会的转型,只有齐楚两国文化学术风气还好。齐国有大公馆,楚国有兰台宫,都是用来接纳招待贤人的。孟子到齐国做贵宾,荀子到楚国做兰陵令,所以齐国的稷下(今山东淄博)形成优良的社会风气,楚国的兰陵也形成美好的民间习俗,甚至连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因为这一层的文学渊源,因为荀子的巨大影响,兰陵便首先进入了诗的境界,“兰陵为郡更齐梁,地望卓荦闻四方”(宋曾协《寄题兰陵郡斋梅露堂》),而成为文学的代言。卓荦[luò]即超群出众。
(一)兰陵王
荀子的兰陵郡在哪里?
“兰陵,县属东海郡,今沂州承县有兰陵山。”(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兰陵所在的承县隶属于东海郡,这说的是西汉时期的事情。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承县则属于兰陵郡(今山东枣庄南旧峄县),也就是南北朝时期,兰陵又恢复到了楚国春申君原有的郡名。《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李白《客中作》条也是这样注的,“兰陵,今山东枣庄市。”这个注释亦应源自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不过,李白《客中作》的美酒是否产地就在这里,无史无实,还是不可以妄断的。
兰陵的进入诗,进入文学,是在刘勰的《文心雕龙》,而真正火起来的却是李白的《客中作》,但在这之前,还有一个序曲,那就是兰陵王。
北齐兰陵王名高长恭,还叫高瓘[guàn],是以皇子的身份被分封到兰陵去为王的。“兰陵武王长恭,一名孝瓘,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芒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北齐书·列传》第三文襄六王)是说北齐金墉城(今河南洛阳)被北周军围困,兰陵王高长恭攻入周军,他们北齐城上守军不认识他,他摘下头罩叫城上的守军看,才知道是他,于是城上放箭,城下助攻,大获全胜。战士们高奏《兰陵王入阵曲》祝捷。
后不久,到唐朝便演化为戏剧《代面》。“大面,出北齐。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妇人,自嫌不足以威敌,乃刻为假面,临阵著之,因为此戏,亦入歌曲。”(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第一章上古至五代之戏剧)代面即假面具。到宋朝进而形成了近体乐府也就是词的曲牌。《兰陵王》正体有秦观“雨初歇,帘卷一钩淡月”,变体有周邦彦“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宋以后《兰陵王》词作甚巨,清朱彝尊还有《兰陵王·过晋藩旧邸》“马蹄捷,遥望参差雉堞。”虽都完全是词采豪华而情意缠绵之作,但其中亦不乏英雄之气。雉堞[zhì dié]即古代在城墙上面修筑的作为掩体的矮墙。
(二)兰陵美酒
李白《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的兰陵在哪里?
时珍曰:“东阳酒即金华酒,古兰陵也,李太白诗所谓‘兰陵美酒郁金香’即此,常饮入药俱良。山西襄陵酒、蓟州薏苡酒皆清烈,但曲中亦有药物。黄酒有灰。秦蜀有咂嘛酒,用稻、麦、黍、秫、药曲,小罂封酿而成,以筒吸饮。谷气既杂,酒不清美,并不可入药。”(《本草纲目》卷二十五谷部酒《别录》中品集解)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的兰陵,不在山东,而在浙江,在东阳就是古兰陵,今隶属于金华。言之凿凿。
李白于“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继而“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宣州谒见,遂辟从事。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死于宣城。”(《旧唐书·李白传》)遂辟从事,是说永王李璘召见命他做身边的随行人员。据此可知李白的足迹:会稽、剡中、采石、金陵、宣州、夜郎、宣城。宣州即今安徽宣城。此史并无李白到山东的记载。而剡[shàn ]中指的则正是剡县(今浙江嵊州)一带,恰好接近东阳。而且李白连做梦都心在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诗与酒的关系,使他不会不眷顾这个兰陵的。另据清朝姚鼐[nài]《留客》“高斋西面向澄江,缓酌兰陵春酒缸”,姚鼐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显然其家酒之藏也应出于近邻,否则便不会这么方便地随取饮客,浙江东阳的兰陵美酒其实是遍及吴越的。李时珍《本草纲目》与李白的时差并不遥远,具有超高可信度。
为什么会出现南北不同地名的两个兰陵?这个问题答案很简单,随便一处长满兰花的高丘都可以称为兰陵,战国楚国人既可以此诗意化他们山东的地名,那么唐宋人以此诗意化他们浙江的地名,亦未尝不可。其实,李时珍所言的兰陵,在此前的宋朝郭俨《兰溪》诗中已有记载“兰陵山下翠烟浮,溪水潺湲九曲流。”此兰溪恰恰在金华,金华的兰陵只是当地的一个长满兰花的高丘,而不是荀子的故里,即有此名,亦属名同实异。
至于两地各自都说盛产美酒,这只能用一句俗语“谁不说俺家乡好”来回答,正如昭君墓,据说有十多处。但“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翦伯赞《内蒙访古》)兰陵酒的多产地之说,也同样反映了人们的心理向善向美的认知。退而言之,即便是两地都出产美酒,那又有何妨?惊人的相似。但李白《客中作》的美酒与荀子故里无关。
“兰陵陌上喜逢君,华馆清谈酒未醺。”(明浦源《赠别谢秀才》)是早已产地与美酒不搭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