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隼的头像

李隼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312/08
分享

明嘉靖《送毛伯温》 ——《中国古代帝王诗词笺注》(逆序)之二

明嘉靖即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7),为明武宗朱厚照之弟,正德十六年(1521)武宗朱厚照死,武宗无子,依照“兄终弟及”制,朱厚熜[cōng]继位。朱厚熜15岁继位,立年号嘉靖,在位46年,终年61岁,死后葬于明十三陵永陵。

送毛伯温

朱厚熜

大将南征胆气豪,

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

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

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

朕与先生解战袍。

(清《千家诗》)

嘉靖十八年(1539)“秋闰七月庚申葬献皇后于显陵。辛酉复命仇鸾、毛伯温征安南。(《明史·世宗本纪》)安南即今越南。

安南之役,事始于嘉靖“十五年(1536)冬,皇子生,当颁诏安南。礼官夏言言:‘安南不贡已二十年,两广守臣谓黎譓、黎懬均非黎晭应立之嫡,莫登庸、陈暠俱彼国篡逆之臣,宜遣官按问,求罪人主名。且前使既以道阻不通,今宜暂停使命。’帝以安南叛逆昭然,宜急遣官往勘,命言会兵部议征讨。言及本兵张瓒等力言逆臣篡主夺国,朝贡不修,决宜致讨。乞先遣锦衣官二人往核其实,敕两广、云南守臣整兵积饷,以俟师期,制可。”(《明史·列传·安南》)“皇子”即朱载壡[ruǐ]。

是年,皇子出生,夏言即后来朱载壡被册封为太子时的太傅,也就是朱载壡的老师。他的话当然是有分量的。夏言分析了当时的情况,认为安南20年不向朝廷述职,其原因有二:一是黎晭[zhǒu]死后黎朝的继承者,如黎譓[huì]、黎懬[kuàng]都不是他的嫡传,而莫登庸、陈暠[hào]等又都是篡国的逆臣,不可能遵守朝廷约法;二是先前虽遣使问罪,但已被道路所阻。因此,目前还是应暂停派使臣前往。但嘉靖认为,安南的情况已经非常明了,应马上派使臣勘验解决。于是,下令兵部研究征讨方案。从嘉靖把这个议案交给兵部这一点看,是按问还是征讨,嘉靖还是主张征讨的。兵部尚书张瓒等也竭力进言主张征讨,但他们认为需要缓行,一面先派两位锦衣官前往安南勘验,一面命两广、云南守臣备战,等待征讨成熟的时间。嘉靖批准了这个议案。“制可”制即制诰,皇帝的命令;“制可”皇帝同意下诏,下文的“命言”同此。“锦衣官”即锦衣卫的侍卫官,锦衣卫是明朝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的官署。

但此次的议案,因“戶部侍郎唐胄上疏,力陈用兵七不可”,经兵部讨论认为有道理,而并没有实行。(同上)一直到三年后册立皇太子,才又议及此案。嘉靖一朝对藩属之国管理得还是很规范,很果断的。嘉靖十八年(1539)“册立皇太子,当颁诏安南。特起黄绾为礼部尚书,学士张治副之,往使其国。命甫下,方瀛遣使上表降,并籍其土地、户口,听天朝处分,凡为府五十有三,州四十有九,县一百七十有六。帝纳之,下礼兵二部协议。至七月,绾犹未行,以忤旨落职,遂停使命。初,征讨之议发自夏言,帝既责绾,因发怒曰:‘安南事,本一人倡,众皆随之。乃讪上听言计,共作慢词。此国应弃应讨,宜有定议,兵部即集议以闻!’于是瓒及廷臣惶惧,请如前诏,仍遣鸾、伯温南征。如登庸父子束手归命,无异心,则待以不死。从之,登庸闻大喜。”(同上)“讪”毁谤,“慢词”怠慢之词。

此次特命全权大使起用的是礼部尚书黄绾,助手张治。殊不知,嘉靖的命令刚刚下达,安南的使者已到朝廷,并上交了土地、人口,以及所辖府州县区划的全部数据,一切听从朝廷安排。这次嘉靖是把此案交给了两个部门,礼部和兵部,先礼后兵。但到这年的七月,特命全权大使黄绾还迟迟没有动身,皇绾以“忤旨”罪被革职,此议遂被搁置。当初因为这个遣使的动议是出自夏言的,嘉靖已经责备了黄绾,是弃是讨,应有定论。于是,兵部尚书张瓒和朝中大臣对此案,自“皇子生”至“册立太子”三年尚未实施的情况,感到惶恐惊惧,于是按照上次嘉靖的旨意,命仇鸾、毛伯温出征安南。这次的果决“如登庸父子束手归命,无异心,则待以不死”,使安南再度回归朝廷。“皇太子”即朱载壡,后夭。“方瀛”即莫登瀛,莫登庸之长子,1529至1540年在位。

嘉靖“十九年(1540),伯温等抵广西,传檄谕以纳款宥罪意。时方瀛已卒,登庸即遣使请降。十一月率从子文明及部目四十二人入镇南关(今广西友谊关),囚首徒跣,匍匐叩头坛上,进降表,伯温称诏赦之。复诣军门匍匐再拜,上土地军民籍,请奉正朔,永为藩臣。伯温等宣示威德,令归国俟命。疏闻,帝大喜,命削安南国为安南都统使司,授登庸都统使,秩从二品,银印。”(同上)毛伯温第二年抵达广西时,方瀛已死,由他的父王登庸率众请降。受降的程序依旧例,场面规格严正。“檄谕[xíyù]”陈述情况使民心安定的文书,“宥”[yòu]宽容,“从子”侄子,“徒跣[xiǎn]”赤足;“正朔”农历正月初一,此指新颁历法。

毛伯温人格威力巨大,也不贪功。“伯温气宇沉毅,饮啖兼十人。临事决机,不动声色。安南之役,万达、岳策为多。伯温力荐于朝,二人遂得任用。”(《明史·列传·毛伯温》)“饮啖”饮酒吃肉,“万达、岳”即下文的翁万达、张岳。

毛伯温具有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伯温等至广西,会总督张经,总兵官安远侯柳珣,参政翁万达、张岳等议,征两广、福建、湖广狼土官兵凡十二万五千余人,分三哨,自凭祥、龙峒、思陵州入,而以奇兵二为声援。檄云南巡抚汪文盛帅兵驻莲花滩,亦分三道进。部署已定,会(仇)鸾有罪召还,即以(柳)珣代。十九年秋,伯温等进驻南宁。”(同上)毛伯温先是战前汇集广西总督等人的意见,制定作战决策;后调集两广等五省官兵125000人,分凭祥等三路进发,并部署奇兵亦分三路做好进军准备。阵容开阔,部伍雄壮,计划周密,堪称大将。“狼土官兵”又叫“狼兵”“狼师”,是明英宗时对广西田州(今百色田阳)等地方武装作战勇敢兵士的称呼。“狼兵素勇,为贼所惮。”(《明英宗实录》)

此役,毛伯温是以嘉靖十八年(1539),修筑大同所辖镇边等五堡,加强边防之功加太子少保身份征南的,所以诗中嘉靖称之为“先生”。嘉靖二十一年(1542),升迁为兵部尚书。

《送毛伯温》是一首七言律诗。

首联“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大将”系指毛伯温,“腰横”腰间横挎,“秋水”比喻战刀如秋水那样明亮;“雁翎刀”雁翎即雁羽,形似雁羽的大刀,薄而锋利。颔联“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鼍鼓”鼍[tuó]为鳄鱼,鼍鼓即用鳄鱼皮蒙制的战鼓。“日月”以实写虚,以战旗上的日月图案,借指作战现实中的日月空间,双关语。颈联“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麒麟”传说中的瑞兽,此喻大将毛伯温;“蝼蚁”蝼蛄和蚂蚁,此喻安南莫登庸等的叛逆之军。尾联“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朕”嘉靖的自称。

嘉靖《送毛伯温》,作为战前的誓师之词,感情真挚,气势如虹,具有强大的震撼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