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即刘彻(前156—前87),汉景帝第十子,后元三年(前141)继位。刘彻16岁继位,立年号建元,在位54年。终年70岁,死后葬于茂陵。
秋风辞
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汉武帝上承“文景之治”,下启“昭宣中兴”,著名的“丝绸之路”便是从汉武帝这一时期开始的。建元三年(前138)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大月氏,一路艰苦备尝,一度留居匈奴,元朔三年(前126)张骞回到汉朝。后又以校尉身份跟从大将军李广击匈奴,封为博望侯。因张骞在西域很有威信,后来汉朝派遣使者多称博望侯。(《汉书·张骞李广利传》)张骞往返之路,后世称为“丝绸之路”。自此,“丝绸之路”得以向沿线诸国传播,成为汉朝与西域文化交往的辐射通道。
鲁迅对汉武帝《秋风辞》作了很高的评价,他说,汉初“又以沛宫为原庙,令歌儿吹习高帝《大风》之歌,遂用百二十人为常员。文景相嗣,礼官肄之。楚声之在汉宫,其见重如此,故后来帝王仓卒言志,概用其声,而武帝词华,实为独绝。当其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醼饮,自作《秋风辞》,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汉宫之楚声》)汉朝的辞赋都继承了屈原的楚辞,辞比赋更简短,往往直抒胸臆,鲁迅称之为汉宫楚声。辞赋这两种文体,汉朝帝王代有相承。汉惠帝刘盈那时就已经很重视,把高祖的《大风歌》教给幼儿传唱,还组织了120人为一队的专业团体,并要求保障人数,有缺即补。“忻[xīn]然”喜悦的样子,“仓卒言志”即席赋诗,“醼[yàn]饮”同宴饮。
汉武帝《秋风辞》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以秋起兴,联想兰菊。兰菊即春兰秋菊,是说花只能鲜艳于一时,不能永久开放。鲁迅《偶成》有“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佳人”指李夫人。李夫人为武帝宫中协律都尉李延年、贰师将军李广利之妹。李延年、李广利两个人,都是受李夫人临终之托,武帝封他们在朝为官的。当初,李夫人是位歌女,宫中乐人李延年为武帝演唱“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赞叹说,“世上难道真有这样的佳人?”李夫人便由平阳公主也就是武帝的姐姐推荐入宫,既入宫而得武帝厚爱,又生下昌邑哀王刘髆,即海昏侯刘贺的父亲;但产后不久即病故。武帝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说能致魂魄,但又不得进前探视,武帝便令乐府作乐自己赋诗,又作《李夫人赋》。(《汉书·外戚传》)第一层大意为,白云在秋风中飞翔,草木的叶子在飘落着变黄,大雁开始南归故乡。春兰秋菊不会同时芬芳,此时令我想起佳人实难忘。
第二层“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横渡汾水,随桨放歌。“泛楼船”意为漂浮起高大的战船。陆游《书愤》(其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济汾河”渡过汾河,汾河位于汾阴(今山西万荣)。武帝多次到汾阴“祠后土”,但秋冬之交所到之时的“祠后土”,只是在元鼎“四年(前113)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行自夏阳,东幸汾阴。十一月甲子,立后土祠于汾阴脽上。”(《汉书·武帝纪》)其他时间的“祠后土”都与“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不相符合。由此可知《秋风辞》的写作时间,当在此年。“后土祠”土地神庙,“汾阴脽[shuí]”汉朝汾阴地方的一座土丘。而“李广利女弟李夫人,有宠于上,产昌邑哀王。太初元年(前104)以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期至贰师城取善马,故号‘贰师将军’。”(《汉书·张骞李广利传》)据此“太初元年以广利为贰师将军”——汉武帝对李夫人临终承诺的兑现,亦可知汉武帝作《秋风辞》已是在他53岁,即李夫人故去之后的第十个年头。“贰师城”西汉时期西域大宛国地名,出良马。故址在今吉尔吉斯坦西南部奥什市的马尔哈马特。“恶少年”性情顽皮能战斗的青年。“素波”银白色的波涛。唐温庭筠《蒋侯神歌》“楚神铁马金鸣珂,夜动蛟潭生素波。”“棹歌”按照船桨的节拍放声作歌。元宋褧[jiǒng]《舟下汉皋渡》“何事舟人混南北,棹歌不似竹枝腔。”第二层大意为,号令高大的战船横渡汾河,船到中流激起银白色的涛波,在鼓乐声中随桨唱起浩歌。
第三层“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乐极悲生,韶光易逝。“哀情”悲伤的感情。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诔碑》“至于序述哀情,则触类而长。”“少壮”年轻力壮。唐杜甫《垂老别》“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第三层大意为,欢乐至极难免心生痛楚,年轻力壮的时光是多么匆促,可老年时节的到来又是这般疾速。
汉武帝是一位有禀赋的封建帝王,他的诗赋大都是即事即兴而作,获白麟作《白麟》,得宝鼎、天马作《宝鼎》《天马》,见灵芝作《芝房》。而《瓠子》则是他“至瓠子,临决河,命从臣将军以下皆負薪塞河隄,作《瓠子》之歌。”(《汉书·武帝纪》)“瓠[hù]子”即瓠子口,在今河南濮阳。
汉武帝喜人才。元封五年(前106)增封泰山回来,因为很多朝臣已经故去,他发布了一篇诏书,招聘人才。“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同上),被后人以《武帝求茂才异等诏》收录在《古文观止》中。他把人才比作“千里马”,非常之人。西汉一朝,此前此后,如董仲舒、张汤、主父偃、桑弘羊、东方朔、金日磾[dī]等,这些奇才都为其盛世贡献了竭诚与智慧。“奔踶[dì]”不驯服,“泛[fěng]驾”不受驾驭,“跅[tuò]弛”放纵不羁,“茂材”拔尖人才,“绝国”边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