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李隼的头像

李隼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411/18
分享

说“烟花” ——兼谈词汇特征属性的诗化之四十三

从语源即词汇的本体而言,其特征属性的诗化——凡是以特征属性形式入诗的词汇,都有比较稳定的、相对的本体,即其所指代的事物。如唐李贺《古悠悠行》“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的“碧华”,系指月亮。明贺钦《傅彦明昆仲久客维扬诗以寄之》“南国可知春似锦,高堂无奈雪盈头”的“雪”,系指白发。 此两者都是以特征属性反过来指代本体的。

倘以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烟花”——“烟花者,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也”(《唐诗鉴赏辞典》李白条),也就是春天艳丽的景物,与上文所言特征属性和本体一对一(有时候是一对多的)的规则来看,以“烟花”为特征属性,却很难寻其本体属性指代的是什么;反言之,亦如是。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国古典诗词讲究含蓄,意未尽露而耐人寻味。“烟花”在李白诗中,是一个被虚化、被作为泛指的概念来使用的。诗“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王国维《人间词话》2)李白的以“烟花”入诗,实意在造境。从“理想与写实”二派区分,其所造“烟花”之境,系为“无我之境”。因其想象力的丰富和创意的独到,给读者一种开阔而放达的朦胧之美。“然二者颇难分别”,这是很难寻“烟花”一语为特征属性,还是本体属性的一个根本原因。“烟花”是被置于特征属性和本体属性之间了。

一、“烟花”探源:从“烟”到“烟花”

欲寻得“烟花”的本体属性,虽很困难,但从唐代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前的作品中,还是可以搜寻到一些根脉的。如沈约的《伤春》诗:

弱草半抽黄,轻条未全绿。年芳被禁籞,烟华绕层曲。

寒苔卷复舒,冬泉断方续。早花散凝金,初露泫成玉。

沈约在南北朝时期,经历了宋齐梁三朝,在宋时为记室参军(文书),著有《宋书》。诗首联写草柳,颔联写芳华,颈联写苔泉,尾联写花露。

“年芳被禁籞,烟华绕层曲。”意为美好的春色覆盖了御花园的篱笆,烟霭盘绕着层叠的楼台。“年芳”指美好的春色。沈约另诗《三月三日率尔成篇》还有“丽日属元巳,年芳具在斯”。唐李商隐《判春》还有“一桃复一李,井上占年芳”。“烟华”的“华”与“花”古通用,如“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易·大过》)“皇皇者华,于彼原隰。”(《诗经·小雅》)“烟华”即“烟花”。“层曲”指高大屈曲的建筑物。如“渐台临池,层曲九成。”(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沈诗“烟华(烟花)”系偏指,仅指“烟之花”即烟霭;而不是“烟霭”和“花朵”,“花朵”是不可能“绕层曲”的。

因“华”与“花”通,可知李诗是直接把沈诗偏正短语的“烟之花”,转换为并列短语的“烟霭”和“花朵”——“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从而扩容了诗的意境,充实了诗的意象。“烟花”的双重属性,从唐李白开始,被后世一直沿用下来。如“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宋苏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十里寒塘路,烟花一半醒。”(清魏宪《西湖春晓》)苏诗的“烟花”写出了真情,魏诗的“烟花”写出了真景,但都很难达到李白的高度了。‌

二、“烟花”旁指:妓女与焰火

“烟花”特征属性的含蓄之美,朦胧之境,使其产生了指代诸多本体的功能,本文只谈以下两种:

(一)妓女

以“烟花”指妓女,此种情况以宋元以来的词曲、小说使用的为最多。

宋词,如“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烟花巷陌”指妓女居所的街道。“占春才子,容易托行媒。其奈风情债负,烟花部、不免差排。”(黄庭坚《满庭芳·初绾云鬟》)“烟花部、不免差排”意思是妓院里免不了应酬,“部”相当于“班”“队”,“差排”即安排。

元曲,如“天哪,那期间才不向烟花路上走。”(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烟花路”指去往勾栏瓦舍的路,对妓女的向往。

明清小说,如“奶奶是名门宦家之子,奴是烟花,出身微贱。”(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四玉堂春落难逢夫)“奴是烟花”系妓女的自称。“上海地方,为商贾麇集之区,中外杂处,人烟稠密,轮舶往来,百货输转。加以苏扬各地之烟花,亦都图上海富商大贾之多,一时买棹而来,环聚于四马路一带,高张艳帜,炫异争奇。”(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卷一楔子)“烟花”指妓女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直到当代小说偶或还在使用。

从现有的资料看,以“烟花”指妓女,非但宋元明清,在唐朝那时就已经出现了。如“塞上无烟花,宁思妾颜色。”(黄滔《闺怨》)从诗人用语自然熟稔的程度看,“烟花”指妓女一词的语源,上溯应该亦不止于唐朝。“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李贺《苏小小墓》)这里的“烟花”已经是一语双关,不仅是在说烟霭墓草,而且也是在感叹墓主人的红颜薄命。

“烟花”指妓女,从柳永“烟花巷陌”一句推断,当与妓女生活的处所依傍“春天艳丽的景物”有关。由于这一原因,“烟花”后来也用以指代爱情,如“‘师父,少不得情栽了窍髓针难入,病躲在烟花你药怎知?’”(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八出诊祟)“烟花”之意,随着社会的变革也逐渐地被放开。

(二)焰火

从我国火药发明的时间宋朝的视角,以沈约诗“烟华(烟花)”——“烟之花”,转而指“焰火”,是因“烟华(烟花)”和“焰火”具有绚丽的相似之处;但并不排除“焰火”称“烟花”,本源自于“火药之花”与“烟花”的巧合。在未有实证的前提下,本文姑且把表示“焰火”的“烟花”,暂置于词汇特征属性的诗化之中来加以研究。如“烟花并作长春国,日月潜移不夜天。”(北宋宋祁《灯夕在告闻游人甚盛》) 此种“烟花”,古人有时也只称为“花”,如“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或者称为“天花”“烟火”,如“电影迎前霹霹惊,瑶光缀后天花落。”(明刘绘《元夕同杂宾里中观放烟火》)。现代口语还称为“放花”。此类诗词多写的是元夕,是李白“三月”“烟花”的一个“元月”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