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爱琴的头像

梁爱琴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004/09
分享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连载

作者:梁爱琴

今日读了李军民《煤矿的故事》二则,一则“矿嫂探亲”,一则“燎炭”;“矿嫂探亲”讲述了农村妻子与矿工丈夫朴实无华,吃苦耐劳,内心纯真的爱情,让人在读着生活的局促和艰难时,仍可以会心一笑,无比幸福;而“燎炭”用更加平凡的笔触和漫不经心的诉说,流水账式的记录,却给人更多思考和震撼,煤矿职工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捡燎炭的行为,最后竟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这生命又是为好朋友家捡燎炭而失去……就更加令人惊叹,令人无法接受和更多思考。我且来妄自分析这“燎炭”成文和背后的心理。

东子和刚刚从小一块长大,感情深厚,且都是青春期的孩子,需要融入青春的圈子,捡燎炭成为两个人以及众多矿工孩子们交流的日常活动,虽然刚刚家并不稀罕燎炭,因为父亲是挖煤的矿工;东子家需要,因为父母在修配厂工作。

父母的工作背景为悲剧的发生埋了第一伏笔。挖煤的刚刚父母文化水平低,性格豪爽粗放,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粗线条、不细腻的,缺少爱的表达;而修配厂工作的东子父母,相对家里的温情会更多,因此东子待人温暖,与刚刚相处融洽,自然感情深厚。这其中,东子一家人相亲相爱的氛围对刚刚一定是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刚刚与东子的友情,若是家人不支持也是走不了多远的,一定有东子父母的包容,刚刚父母的豪爽,两个少年才一直相伴或者说刚刚是被这一家人的温暖所吸引的。

东子感冒是悲剧的第二伏笔。东子重感冒时在家休息,不知刚刚感冒是否会受到家人的照顾?东子不方便去捡燎炭了,但是刚刚却热衷捡燎炭了,可能源于在家孤单或者家庭缺少爱的表达。刚刚开始与东子父母一块捡燎炭,不知是否更加感觉到了东子父母的和蔼可亲,从而激发了刚刚捡更多燎炭的决心和信心。缺爱的孩子更加敏感,也更能捕捉到爱的信息,更容易为爱奔波、付出、甚至飞蛾扑火……

当刚刚捡拾到更多的燎炭,受到东子父母的感谢、感激和热烈的欢迎,深情的目光,幸福的笑容,关切的问候以及相伴的肢体动作时,少年的幸福感、存在感、被需要的价值感和成就感都得到了巨大的满足,此即为悲剧发生埋下第三次伏笔。当刚刚为了这种美妙的感觉一次次奔赴矿井坑附近的矸石山,挺而走险捡燎炭时,终于永远地留在了矸石山,再也回不来了……

刚刚回不来了,刚刚的母亲抱着前来寻找刚刚的东子哭喊,足见两家关系还是不错的,只是不知这失去孩子的母亲是否关心过不在家的儿子到底在干什么?可知儿子为什么去矸石山,命丧矸石山?若她知道儿子是为东子家捡燎炭而死,又作何感想?而她又是否知道儿子为什么要去捡自家并不缺少的燎炭呢?

东子扑倒在炭池上哭泣,像是扑在刚刚的身上,这是刚刚用生命换来的燎炭,而且终会被烧掉,发出光和热,是刚刚用生命发出的光和热啊,是刚刚飞蛾扑火,最终燃烧自己发出的光和热啊!

东子父母明白了一切,又怎会知道自己的温和善良,竟也能要人命呢?而生活还在向前走,谁又能违逆命运的安排?

而夺走刚刚生命的真的是矸石山吗?真的是因为捡燎炭吗?真的是因为为东子家捡燎炭吗?真的是东子一家的温暖和情谊吗?难道不是刚刚家不会表达爱的家庭气氛吗?

“燎炭”一文看似平淡,却有道不尽的情感、心理、命运的东西在里面,耐人寻味;不才斗胆分析议论一番,实属受到心灵震撼之响应,不吐不快,行文仓促草率,请读者将就。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