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益的头像

陈益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06/21
分享

铜琶铁板——我的纸上昆曲

铜琶铁板

——我的纸上昆曲

陈 益

铜琶铁板

吴国大将鲁肃请镇守荆州的大将关羽赴宴,打算在席间逼他交还荆州。关羽预料到这不是待客的筵席,而是杀人的战场。为了蜀汉的利益,他明知“那里有凤凰杯满泛葡萄酿,尽都是巴豆共着砒霜”,但“大丈夫敢勇当先,一人拼命,万夫难挡”。于是有了单刀赴会。

关羽,蜀国赫赫有名的开国元勋,他曾杀车胄、诛文丑、刺颜良、斩蔡阳。千里独行,五关斩将,威风凛凛,勇不可挡。然而,尽管无所畏惧,终究对方已如箭在弦,让人不得不替他捏一把汗。

【驻马听】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得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樯橹恰又早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二十年洗不尽的英雄血!

驾一叶轻舟行走在大江中流,关羽豪情满怀,慷慨高歌,这是何等的豪壮激昂,真有一泻千里之势。然而,滚滚东去的大江已不是昔日的大江,江上的英雄也不是昔日的英雄了。

《刀会》一折,核心道具是刀。周仓解开刀上系红绸的丝绳,关羽道白:“大夫可知某家的刀……”他左手一指,周仓戳刀上前,抽去刀上红绸,鲁肃吃惊地后退一步。一击小锣中,青龙偃月刀镍光闪烁。“……也会饮酒!”鲁肃忙说:“名将必有名刀!”“看刀!”周仓一声炸音,起大刀花,在鲁肃头顶扫过。鲁肃顿时作惊惧护卫状。周仓把刀抽回,刀头恰好置于关羽面前。“刀啊刀! 今日蒙鲁大夫请某饮酒,席上有不平之处,可也劳你这么一劳,先饮一杯。”言罢,关羽将酒浇在刀头。周仓又拂拭刀头三次,同时提腿后退三次。

大刀饮酒的神来之笔,写的是刀,见的是人。

《刀会》是关汉卿的本子。昆曲在演出时,净角扮演的关羽,继承了元杂剧正末扮演的传统,透现古典风韵。关羽是铜琶铁板的武将,却赋予儒雅的气息。金声玉振,响遏云天,仍端坐如磐石。他常常凤眼半垂,精神内敛,意念沉稳,令观众因其静穆的外貌而凝视,进而探究其澎湃的内心世界,乃至由衷地崇拜。威仪凛然,是以沉稳大度为底色的。周仓以丑行扮演,丑趣横生,对他的威严也是陪衬。

在杀机四伏的宴席上,关羽镇定自若,慷慨陈词,与鲁肃斗智斗勇,驳斥了对方索取荆州的无理要求。围绕着“人无信不立”,双方展开争辩,既有唇枪舌剑,又暗藏着真枪真剑。戏的情节,也如江水般,一浪高似一浪。刀,不失时机地向鲁肃砍下,却被关羽用剑架住。周仓左右翻刀,再次作欲杀状。鲁肃扭脸、甩须、斜睨,难掩惊恐。尽管早已让甲士埋伏在壁衣之后,此刻他却怎么也不敢轻举妄动。关羽一刀见血地问:“你请我吃筵席来,那是索荆州来?”鲁肃急忙说:“酒自然要饮,荆州却也要还。荆州原是吴地呀。孙刘结亲,原是为两邦和好……”关羽犀利地揭穿了鲁肃的阴谋,“凭着恁三寸不烂舌,休恼俺三尺无情铁……”他理正辞严地警告:“筵前索取荆州事,一剑先教子敬亡”。想威胁关羽,反而受到嘲弄的鲁肃,在一柄青龙偃月刀前步步退却,哪怕他怎么也不敢承认隐蔽处有兵士埋伏。

关羽以佯醉告辞。他铜琶铁板似的威武和正义已令鲁肃慑服。这样的艺术形象,是植根于传统大众文化的。

疯僧的笤帚

这似乎是一折荒诞剧:秦桧与妻王氏合谋害死了岳飞后,心里虚怯,来到灵隐寺斋醮忏悔。发现了疯僧的一首题壁诗:“缚虎容易纵虎难,无言终日倚阑干;男儿两眼凄惶泪,流入襟怀透胆寒。”于是召来疯僧。疯僧却是地藏王的化身,他说破了秦桧夫妇在东窗设计谋害岳飞的事,并以笤帚扫之,让秦桧魂魄四飞,狼狈逃去。

《扫秦》一折,借助神灵的名义,打破顾忌,将疯僧的性格塑造得非常鲜明。一见面,他就与秦桧针锋相对。

秦桧不屑地说:“呸!我道怎么样一个疯僧,原来是个腌臜和尚。”疯僧则反讥:“我道怎样一个丞相,原来是个奸臣秦桧。”秦桧问:“你认得我是谁?”疯僧唱【醉春风牌】回答:“恁是个上瞒天子下欺臣,我单道着你,你!休笑俺污秽,我这肚皮中倒干净似你,你!”

剧作家塑造的疯僧,巧妙地成为民心向背的象征。他左手持吹火筒,右胁夹笤帚,肩挂香袋,头歪脸侧,带有疯态,眼睛却炯然有神。秦桧虽然权倾一时,陷害忠良,肆意妄为,但他终究遗臭万年,留下了“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千年之叹。借助于疯僧的形象讽刺、鞭挞奸臣,是巧妙的,也顺应公道人心。何况是地藏王化身,更无所畏惧。

秦桧说,你伶牙俐齿的有甚本事?疯僧答,能呼风唤雨。他果真唤来风雨。秦桧说:“我想风雨在天,如何来得骤。”疯僧话中有话地答:“连发十二道金牌招来的,怎么不骤?”秦桧不由连连作声“吓,哈哈哈!”在腹腔中共鸣的笑声,显现了隐私被揭穿的恐惧,也露出对疯僧无可奈何的懊丧。

疯僧:【快活三】风来时雨便起,云过处电光辉,把他拿住风来握住雨不淋漓。秦桧(白)好大风啊!疯僧(白)这不是风。秦桧(白)是什么?疯僧(白)是朱仙镇上那些黎民的怨气!秦桧(白)好大雨啊!疯僧(白)这不是雨。秦桧(白)是什么?疯僧(白)呐!这的是屈杀了岳家父子天垂泪!

这一段疯僧与秦桧的对白,酣畅淋漓。疯僧并非法力无边,也没能诛杀秦桧,只是用“笤帚扫之”而已。但他一语双关,机锋毕露,直指秦桧夫妇东窗策划暗害岳飞的阴谋,让秦桧心惊肉跳,他不能不承认,“被这疯僧一番言语,说的毛骨悚然”。

舞台上,身为丞相的秦桧多在中央,而疯僧多在边侧。一个道貌岸然,居高临下,一个蓬头垢面,成竹在胸;一个色厉内荏,芒刺在背,一个讥笑怒骂,呼风唤雨。净角与丑角的鲜明反差,从外形抵达内心。每一个观众都明白,哪怕秦桧树大根深,又与宋高宗沆瀣一气,人间或许奈何不了他,但他最终免不了一死。到了阴间地府,仍然会有牛头鬼面在惨雾悲云中拷问他。正如疯僧所唱:“到如今悔后迟,他在阴司下便等你,在阎王殿前去告你。”

疯僧,蓬头垢面,浑身污秽,确实挺腌臜。然而,他的“疯”,却是修炼到了极致,无所拘牵、无所不为的状态。他其实是百姓的代言人,不仅表达了对于英雄岳飞壮志难酬的无限同情,对于奸臣秦桧的无比仇恨,更阐述了做人的道理。正气凛然的形象,恰恰以腌臜的疯僧形象演绎,可谓用心良苦。与其说他手里拿着笤帚,还不如说他自身就是一柄扫除邪恶的笤帚。

《扫秦》源自元杂剧,重唱,并无复杂身段。精心处理的唱腔,在加重疯僧感情分量时,卖足板眼,拿足腔调,令人感受到昆曲成熟时期的艺术魅力。

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宋初名相,开国元勋。曾辅佐赵匡胤平定南北,统一帝业,被视为左右手。宋太祖赵匡胤削平南方割据势力以后,将如何平定北方,统一全国?必需作全面部署,雪夜访普的故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罗贯中不仅写长篇章回小说,也倾心于元杂剧创作。昆曲《风云会·访普》,正是其遗存的折子。由一人主唱正宫【端正好】套曲。豪爽、恢弘、惆怅、雄壮,各种情愫杂陈兼备。

初登帝位的赵匡胤夜深未眠,只身微服,冒雪来到赵普府前,寻求安邦方略。这已是一种不凡的姿态。赵普深感意外,赶紧请赵匡胤进内室避寒。案几上置放书籍一册。“是什么书?”“半部《论语》。”赵匡胤说:“《论语》是儿童所读之书,丞相看他何用?”赵普回答:“虽是儿童读的,那齐家治国,平定天下,都在这半部《论语》之上。”赵匡胤闻听此言,捧书离座,走向案前,作深深拱揖。唱道:“卿道是用《论语》治朝纲有方,却原来半部山河在……”

戏里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细节:赵普夫妇招待皇帝饮酒御寒。普妻双手捧起酒杯,让赵普执壶倒酒,然后把盏敬奉赵匡胤。赵匡胤接过酒杯,高举齐额,一饮而尽。随即称赵普为“老兄”,称普妻为“嫂嫂”。赵普夫妇不免惶恐,赵匡胤却将自己用赵普为相,比喻为“太甲逢伊尹”,将赵普有贤妻,比喻为“梁鸿配孟光”,并祝愿他们福寿绵长。

宋太祖礼贤下士的圣君情怀,君臣间推心置腹、戮力同心的治世氛围,被演绎得如此生动。

风雪满天,寒凝大地,开国皇帝易服访相,征询安邦治国之策,令股肱大臣深为感动。但赵普仍惴惴叩问: “陛下有事,当宣臣商议,何劳冒雪冲寒,降临臣室?”在普妻下场后,两人开始商议天下大事。赵匡胤说出了自己对局势的担忧,欲兴仁义之师,解百姓倒悬之苦,很想听听赵普的计谋。于是,早有思考的赵普向他建议,可以差曹彬下江南,石守信取吴越,王金斌收四川,潘仁美定两广。赵匡胤当即允准赵普所奏,并速传四员大将听令。

一曲【滚绣球】【么篇】,声情并茂,真切地宣泄赵匡胤作为开国之君关心民间疾苦的衷肠:

“……忧只忧号寒的妻怨着夫,忧只忧啼饥的子唤着娘,忧只忧行船的怕一江风浪,忧只忧驾车的受万里风霜。忧只忧布衣贤士无活计,忧只忧铁甲将军守着战场。提起来,感叹也悲伤! ”

这,既是赵匡胤的忧思,也是剧作家对在苦难中挣扎的百姓的怜恤,对圣主临世、平息战乱、救民于水火的期待,倾注出有志者在风云际会中一展谋略,实现修齐治平人生理想的激情。

当四员大将上场时,赵匡胤复又以【脱布衫】等三支曲子,告诫他们“取金陵飞渡长江,下钱塘平定他邦。西川路休辞栈道,南蛮地莫愁烟瘴……”在克敌制胜的同时,注意讨逆招降、赈济安民。鼓励他们为统一大宋江山建功立业。四员大将情绪高昂,齐挥山膀,誓奏凯歌回朝。戏,抵达了高潮。而北曲雄奇豪放的气势,也因扮演赵匡胤的净角一唱到底,挥洒得淋漓尽致。

行家说,一人主唱的体制,是金元诸宫调发展为元曲古剧的遗形,继而由昆曲承袭,流传至今。这也是一件“活化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