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益的头像

陈益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1/05
分享

昆曲漫谈二则

千人石的唱曲狂人

明代嘉靖年间,苏州虎丘山开始出现中秋曲会。到万历年间,已成为一项曲家较艺逞技和群众性唱曲游乐活动。散文家袁宏道在《虎丘记》中,曾以十分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虎丘中秋曲会的场景:“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部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消魂……”

这绮丽的梦景,优雅而繁盛,是人人都可认同的时尚,人人都可追逐的意趣。华美的篇章成为苏州每年中秋佳节的必备节目。有人从小时候就开始热衷于参加虎丘曲会,十分迷恋,一直到年逾古稀仍不愿中断。

偶尔的,虎丘曲唱也会出现奇特之音。说是明代的某一天,有两个不速之客特地从遥远的陕西来苏州虎丘,参与千人石演出活动。从船上登岸后,一位名叫康海的,披虎皮为衣;另一位名叫王九思的,身穿葛巾野服,他们一边走,一边以秦音对话。恰好被苏州少年听见了,觉得两人的土话怪怪的,忍不住嘲笑几句。他们听到了,却毫不理会。

到了千人石那里,曲会很快开始了。苏州人奏响了丝竹乐器。没想到,演唱的第一首曲子就是王九思所作的【绛都春序】。康海不由得意地嘿嘿笑了。一曲唱罢,他起身对周围的人们说,你们谁愿意借我乐器,我也可以露一手呐。当地人见他穿着怪异,带有难懂的陕西口音,有的说愿借,有的说不借,最后不知是谁,竟然塞过来了一把琵琶。康山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拉起琵琶就弹,边弹边唱,竟唱得曲折流丽,字若贯珠。

唱了一会儿,听到千人石上喝彩声声,王九思笑着说,好啦,可以停止了。于是将琵琶留在千人石上,重新回到过夜的船上。人们后来才发现,这两个不速之客,竟然都身怀绝技。

这是清初学者宋直方在《琐闻录》中记载的一则有趣的故事。

有不少研究者认为,是康海和王九思创立了秦腔。他们曾经置有戏班,所作剧本,是宫调联曲体,与元杂剧体制相同。王九思作的【绛都春序】一曲,在明代确实曾风靡一时。

王九思于明弘治九年(1496)及进士第。当时,文渊大学士李东阳任宰相,十分赏识他在会试时所作《端阳赐扇》一诗中“谁剪巴江,天风吹落”等佳句,留王九思为翰林院庶吉士,一年后即在翰林院参与编修国史。正德四年(1509),升任吏部考工员外郎等职。他在吏部任职期间,剔除弊端,选贤任能,辞去不称职的官吏。而且不媚权贵,受到时人赞赏。

然而,由于狷狂正直,王九思也得罪了不少人。不久,就被宦官刘瑾案株连,贬为寿州(今安徽寿县)同知。在寿州任上,他忠于职守,处理诉讼、防备盗患、修筑城防和阳河渠,颇有政声。孰料,仅仅一年,四十三岁的王九思,正当中年有为时,又以瑾党根除未尽之由,被迫归回故乡陕西鄠县(今西安市鄠邑区)。

走出故乡,又回到故乡,一切都像是做了一场梦。王九思明白,狂人不为官场所容,却绝不愿改变自己,依然以狂人自居,以狂人自傲,宁肯躬耕陇亩。除了从事农业、施舍医药、教育生徒,他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文学和戏曲创作方面。

在农事之余,他写成了传奇《杜甫游春》,心里很高兴,觉得完全能以此终老,自得其乐。《杜甫游春》描写杜甫春天闲游长安的故事,由此痛责李林甫的罪恶,揭露了“昏子谜做三公”的荒唐现实。杜甫下决心拒绝征召,乘槎度海,去过隐居生活的形象,其实是王九思自己的化身。他不过是借杜甫之口,倾吐狂人的愤懑。谁知一些亲朋好友随意指责,甚至写文章批评。狷狂的他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大发雷霆。幸而一场冲突很快就消弭了。后来,他摆下酒席,请文学家、戏曲家李开先来评点,并一起修改文词、音韵。李开先的批评既诙谐又中肯,宾主遂尽欢而散。

《牡丹亭》里的“海宝”

《牡丹亭》攀搭海上丝绸之路,不为赶时髦,而是因为当年汤显祖早就赶了时髦。你看第二十一折《谒遇》,就涉及通事、番鬼、海槎、市舶,跟游园、惊梦迥然而异。汤显祖似乎感受到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自然而然地付诸笔端。精心制作的传奇,并不局促于小小牡丹亭,而是充分拉开地理空间,从南海之滨写到北国边陲。柳梦梅得到识宝大臣苗舜宾的资助,千里迢迢从广东赴京赶考时,恰逢金国在边境作乱,杜丽娘之父杜宝奉皇帝之命,赴前线镇守。南海商舶与北国番邦,构成诡谲的联系,成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背景。

生员柳梦梅在广州府多宝寺——一座番鬼们建造的寺庙,见到了识宝钦差苗舜宾,央求看宝。星汉神砂、煑海金丹、铁树花,猫眼精光射、母碌通明差、靺鞨柳金芽、温凉玉斝,还有明月珠、珊瑚树……光是这些奇异的名词,就足以令柳梦梅惊㤞。他问宝物的来路有多远?苗舜宾说,有远三万里的,至少也有一万多程。他又问,这般远,可是飞来、走来?苗舜宾笑道,哪有飞走而至之理。都因朝廷重价购求,自来贡献。“大海宝藏多,船舫遇风波。商人持重宝,险路怕经过。”老旦扮演的僧人唱的前腔,形象地描绘出一番海上丝路景象。

柳梦梅念道:“南海开珠殿”,苗舜宾答曰:“西方掩玉门”。看似俗套,竟也蕴含重要信息。海上贸易发达,海舶纷至献宝,恰是明代陆上丝绸之路被阻断的结果。关闭一道门,就可能开启一扇窗。此刻,苗舜宾一再强调眼前的这些都是真宝,渴盼脱颖而出的柳梦梅,关心的却是实现自身价值。鸡同鸭讲,戏就这样好看了。

汤显祖是一个极其有个性的书生。他不愿意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墨守成律地做官,既务实又愿意创新。在南京礼部主事任上,因为一篇《论辅臣科臣疏》直指申时行等人的行径,震动了朝廷,被贬到雷州半岛南端的徐闻县,做了个编外典史。徐闻曾经是重要的贸易港口,尽管汤显祖到达时,其海运界的地位已悄然让给别处,但与番国的海上贸易,终究他是耳闻目染的。何况,写作者天生有对于不同事物的敏感。一年后,他调任遂昌知县,过完年,开了春,就备好酒菜,执牛鞭下乡劝农。所以《牡丹亭》中有“劝农”一折。把海上丝路的元素引入自己的传奇毫不为怪。

事实上,让汤显祖感受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止是徐闻县。

万历十一年(1583)癸未科,江西临川汤显祖为第三甲第二百一十一名,直隶昆山徐应聘为第三甲第二百一十二名。两人不仅名次靠近,仕途也有相似的坎坷,徐应聘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弃官回籍,汤显祖则在万历二十六年(1598)离京还乡。显然由于志同道合,又对戏曲有相同爱好,汤显祖离京还乡,顺道来到了昆曲发源地昆山,居住在徐应聘的家中。据《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十三记载,于路日撰的《牡丹亭》,正是在地处片玉坊(今南街)的拂石轩内完成的。戏本甫一誊清,立即被当地曲友拿去,抢了首演头功。

太仓人、万历首辅王锡爵雅好昆曲,而且与汤显祖有师生之谊,他听说汤显祖在写《牡丹亭》,马上派人暗通汤显祖的随从,窃写后拿回太仓,交给家里的乐班演出。等到汤显祖从片玉坊乘船沿娄江东去,将剧本放在衣袖中拿去请王锡爵过目时,他笑道,我早已熟读了。

出自苏州娄门的娄江,北折环绕昆山城区,古人称之娄曲。再往东通向太仓的一段称太仓塘,即浏河。浏河入海口,便是刘家港。这是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起锚之地。从永乐三年到到宣德八年,无数精美绝伦的丝绸、陶瓷、苎布、茶叶、铜器,一路经由娄江运往刘家港。而来自海外的“明月之珠,雅鹘之石,沉南龙速之香,麟狮孔翠之奇”之类,同样也溯江而上,转道苏州运往京城。汤显祖未必见到过肤色黧黑、衣着怪异的外国使臣,但昔日海外贸易的种种,不至于漠然无闻。

《牡丹亭》传奇,不仅有梅边柳边,伤春寻春,也不仅有卿卿我我,死死生生。完整地读过五十五折,就可以发现,汤显祖让柳梦梅触及到海上丝路的绮丽,赞助到了一些盘缠,却没有与奇人异宝产生任何交集。到了北方,也并没有让他参与兵戎。这是作品爱情至上的主题使然,一往情深的读书人介入海事风云、疆场烽烟,也未免失真。作为戏曲大家,汤显祖怎么愿意丢分呢?

令人感兴趣的,是以庭院深闺、市井庙宇、戎楼羌笛和海槎市舶等构成的明代社会风貌。这是《还魂记》梦境中特别真实的部分。“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妙,不正在此?

原载《苏州杂志》2023年第三期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