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曹显的头像

曹显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212/01
分享

黄尚宁诗歌印象:乡村碎片的张贴与展开

在当下去农耕文明的时代,诗人心中总是惦记着曾经美好,而又被边缘化的乡村,逼迫尘世的诗人选择“及物”“及事”的路线,试图缓解现代文明带来的紧张、焦虑。于是,从对故乡物事呈现可能性的寻找中,他们利用文本的力量、自然姿态,试图唤回人们的惦念和悲悯。黄尚宁的诗歌,通过乡村碎片的张贴与展开,让人深深感受到了传统文明与后现代文明的紧张对立。

尚宁是广西 “80”后壮族诗人,2017年,我到鲁院国土班学习,幸会尚宁。他的诗歌作品吸引了我。他虽工作和生活在城市,但作为一个拥有乡土血统的农民的儿子,诗人血液中基于家乡土地的灼热生命元素,对乡土的记忆还是保存了原色和底调。他的组诗《告别》,就是对以往乡土情境经验的拼接,记忆的碎片丰富了他有关乡土的现场感,使他对乡土的浓郁情怀在诗中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

“不知又过多少年/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开始追金逐银,开始讨厌石头/以及一切石制品。他们埋怨布洛陀/为什么他要把石山搬到这里来呢”(《石头村子》)。原初的一切美好,在诗人痛悼的心中,让这里曾经拥有“人情世故”的石头“活”了起来。而乡村的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让诗人对当下故土深感失落和爱恨。“人们开始向往大山之外/嫁出去的女人像泼出去的水/大信从此内分泌失调、阳盛而阴衰”(《大信之殇》)。这种失去精神生态平衡的乡村变迁,让诗人感到了迷茫、焦虑,这正是诗人通过“故土”“石头”,让诗散发着石头的浓郁的怀古情结、人间的烟火之气。这种现实中随处可见的物象与人、事态情境,令人感到了故乡的人是那么现实,并真实的发生着诗人不可始料的一切,让读者似乎感到了自己的在场,心中不禁隐隐作痛、唏嘘不己。

推绎着现实即向未到的可能,诗人从“一个村庄的衰落”写到“日渐苍老的石头”“石头沉落的河西”,再到“远去的马车”,这种演绎让一个曾经美好的印象展露无疑,也让现实的痛楚展露无疑。“我在返乡的动车上张望/看着我们日渐缩小的农村/一眨眼,远处的村庄渐次沦陷”(《远去的马车》)。诗人对故土感到痛惋与紧张,但诗人对故土是感恩的,又是无奈的,在这种对比紧张的抒写中让人感受到一个严酷的现实。当马车走远,在与代表现代文明的动车这种速度对比中,乡村文明逐渐消失殆尽。原初的美好日渐模糊,同样也将读者带入了二元文明博弈后乡土溃败懊丧的心境中。故乡是一个人精神栖居的地方,但我们不再拥有那样的记忆。诗人通过叙事性抒写,在他客观冷静的走笔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乡愁和故土带给我们精神的伤痛。

故土,诗人在这里花费了大量心思与笔墨,石头作为诗人抒情的契机,布洛陀作为一个民族远古神话中的神性人物,让他连接诗人与“故土”“石头”等等内心联结、传递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艰难与危机,揭示了族人灵魂的隐秘,流动着诗人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尖锐冲突和生命体味,这正是诗人人文情怀的流露,从个人视角出发,使诗歌富有平民化色彩,使诗从高端的舞蹈中踏向了实地。诗人朴素而自然地再现生活本身,在时俗中寻找,在生活中提炼,让诗歌充满了释放纽带、乡土场景的叙述性文学因素。把叙述作为改变诗和世界关系的基本手段,暗合人类情思、经验的深层,从诗人心灵流出的情感会再度流向心灵,诗歌的价值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沟通”和“对话”。

除了对故土的痛惋之情,诗人有的作品又显示了矛盾而对立的心情。这种相对的情绪,制造了诗人另一种情感抒发的契机,说明诗人笔下的乡土前景是热烈而有希望的。“这是一方寄居和平的国土。几代人/守着大山里的平地翻土种粮/今夜,我回到这儿来/与群山作伴,与山洞里的土石作伴//我的山洞以另一个村庄的名字命名……庄稼平静地在草木中一路穿插延伸//我村头的两口古井,以大小命名……房屋平静而坐落有致,祖祖辈辈/我们盖着木屋栖居。木屋由小变大……村庄躺在宁静的山坳里,异常安详”(《尚且宁静的家园》)。在诗人心中,乡愁还残存可以追忆的地方,成为当世价值中的精神经典,而这种连接在于和故土的隔离、心理和地理的疏远,成为现代一种难以救治的病症。

而“一辆马车,从炎黄开垦的涿鹿驶来/一路颠簸。车上坐客纷纷争鸣/公鸡担忧地说,马车快要停下了/麻雀建议,马车该往左/乌鸦抱怨,马车为何不往右?/而羊更干脆:马车该往我指的方向//一时争执——//马夫厉声言道:停!别说了/马车在前进!/马车不听七嘴八舌的吆喝!”(《马车在前进》)。这些“坐客”的争议及“公鸡”“麻雀”“乌鸦”“羊”的动物言说,成为众神狂欢的场景,成为悲与喜、爱与恨,成为时代中相对的诗人应表达的复杂情怀。马车是后现代文明中后乡土时代的挺进与精神,最终应走向人类精神家园的永恒,诗人美好的一切都在乌邦托理想的图景中。我想,对于后现代乡土与后工业文明一并存在的合理性这一点,我和诗人诗思走到了一致,并感到了诗人坦诚光明的胸怀及永恒的信仰。

总而言之,尚宁的抒写立足于坚实的土地,使其诗歌充满特质,字里行间流露出后乡土文明的希望,闪耀着哲理的光芒,诗人发自内心的情感,展现了人类终极关怀的力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