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资伊客的头像

资伊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30
分享

平口走笔


   (一)神往的平口

对于安化西南重镇平口,以前我只能是从友人的口中、文友的文里和艺术家的影像中获取肤浅的印象的,所以目睹平口的尊容,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此次我获邀参加的安化文联第三届全委第三次(扩大)会议,就在平口镇的兴果村隆重召开,便有机会与平口零距离接触,我有一种孩提时候第一次去外婆家的兴奋与冲动。

4月23日12时许,我和另一位文艺大师吴建华先生一同乘坐班车从梅城前往平口。在车上,多次去过平口的吴先生,自然而然地为我介绍起平口的一些过往、平口的特色,更是在我的心头一石激起千层浪:

平口位于娄底、怀化、益阳三市交界地带,有一足踏三市的美誉,同时也是资江进安化的入境口,资江边的一颗璀璨明珠。平口有一条街是非常出名的,那是安化与新化两县共管的街道,叫娄益友谊街。在这条街上,安化、新化两县民众交错而居,文化经济风俗交汇在一处,在同一条街道上,方言不计其数,所以要了解新化、安化两县的风土人情,去平口的娄益友谊街是最合适不过了。

但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平口的这条街叫新化、安化共管街,实际上是一条两不管的街道,新化县不管、安化县也不管,天高皇帝远,这样,平口治安秩序混乱,给各种黑恶势力、犯罪分子提供了逍遥法外的空间,成为其避风港和逃难所,当地居民有苦难言、怨声载道,平口镇也因治安问题闻名遐迩。

平口治安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整治平口治安、严惩黑恶势力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由省公安厅牵头,益阳、娄底两市公安局联合成立的平口治安整治行动迅速展开,公安机关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平口镇各类黑恶势力和犯罪团伙,清除了多年来为害一方百姓的毒瘤,使得平口迅速扭转了治安秩序,维护了社会稳定。各级政府部门在此基础上标本兼治,为平口镇的长治久安,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昔口治安问题成堆的新化、安化共管街,从此开始了其华丽蜕变,成为平口人津津乐道、闻名遐尔的娄益友谊街。

平口过去只有依靠资江航道与外界联系,偏僻闭塞是出了名的,从县城到平口,辗转于水路,非得用上一整天的时间不可。后来通了一条铁路,修了一个火车站,但到站的旅客在此,有一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被弃于荒野的感觉。破解这一难题,打通平口的陆上交通,已显得尤为迫切。

人们都懂得,要想富,先修路。可平口要修路,诸多难题摆在平口人面前,首当其冲的便是资水天堑。资水为平口水运提供便利的同时,又将平口与外界的交通阻断,将平口镇各个辖区的村落阻隔,成为一道天堑。因此,在资江上修建桥梁,使天堑变通途,是打破平口发展瓶劲的唯一办法。

平口人自古以来与资水及其各个支流打交道,有一股锲而不舍的流水品质。他们与偏僻闭塞作着坚韧不拔的抗争。正是这种韧劲,敢教日月换新颜:平口资江大桥,如长虹卧波,不仅为平口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更是打通了它的陆上交通大动脉,使平口轮渡成为人们的历史记忆,平口镇从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

      (二) 感受平口文化盛宴 

客车一路奔驰,吴建华先生的平口介绍也一路相随。尽管路途一路颠簸,但我对平口的神往劲头一直未减。从梅城到平口三个小时的车程,似乎一晃而过。下午四时许,我们扺达了平口镇资江大酒店,文联副主席汪永飞亲自接待了我们,我们在酒店里稍作休息,便迫不及待地融入了对平口的朝思暮想之中。

平口镇的文化底蕴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如同初恋一般,平口的文艺家们,此时向我展现出来非比寻常的热情。但由于时间太过匆匆,我只能在平口镇上走马观花似的体验中,感受它所具有的温度和热情。

在平口镇镇政府吃完晚饭后,我随同文联的艺术大师们一同前往平口镇书协办公室,一睹各路书法大师挥毫泼墨。

来平口之前,文联已将我拉入了《安化文联三届三次全会》交流群,在群里德高望重的平口镇文化名人李征祥先生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及他对平口文化的介绍,使我对平口镇的文化产生了一种顶礼膜拜的情结。当我走进书协办公室时,浓郁的墨香扑鼻而来,各种体例的书法作品让我目耳一新。

我是书法盲,只能是外行看热闹。我能以外行的表象感知平口镇富含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书法艺术家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品质,感受到艺术代代传承的文化魅力。

现场书法,高潮迭起。文联主席李定新先生亲自为各位书法大师铺纸、醮墨,各位艺术家在徐徐展开的宣纸上,挥洒自如的书写着对平口镇的赞许与期待,赢得在场所有人的阵阵掌声与喝彩。不同艺术风格的字体,在渐次地演示成一幅幅精采的书法长卷。

“业精于勤,”我想,书法大师们洒脱遒劲的现场书法,不正是展示着这一哲理么?

观赏完现场书法展示,一直持续到晚上九点半了,可书法艺术家们意犹未尽,兴致高涨,文联负责同志打电话说“重头戏还在明天呢。”大家才放下手中的笔头,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平口镇书协办公室,朝下榻的宾馆走去。

(三)雨中资江奇景

4月24日一大早,我们一行驱车前往平口资江码头,然后乘船前往目的地兴果村。

能乘船一睹资江风采与资江两岸的风光,是我梦寐以求的事儿。

此前,我在小淹三中读过书,但因已时隔了近四十年,对浩渺的资江印象已经漂渺;到后来,读过文学大师廖静仁先生诸多关于资江的散文与小说,那也只能使我在廖先生妙笔生花的描述中对资江产生一种朦胧感;再后来,为数不多的县城往返,也只是隔着车窗遥望一下,雾里看花一般,对资江的神态产生奇想而已。总而言之,我对安化的母亲河资江,只有神交的份,没有亲临其境的体验。

此次,我能与资江亲密接触了,怎么能抑制住我内心的兴奋呢?

于是,我迫不及待地站上甲板,我用眼睛不停地搜索着资江的脉动:资江涌动的波纹,船头溅起的水花,两岸青山倒映在水中的倩影,都能激起我心中滚滚的波涛。

昨日刚下过雨,两岸的青山,云雾缭绕,宛若秀发飘飘,给人一种若隐若现的神秘感觉,爱好摄影的艺术家谭少胜等大师,也被这种远山飘荡着的仙气所深深折服,不由自主地喟叹:美哉壮哉,如诗如画一般。

不一会儿,江面起雨了。那雨来得正是时候。雨滴嗒嘀嗒地落在江面上,溅起无数朵水花,水花浪花相伴而歌。雨雾弥漫在江面,朦胧了我们的视线,江对面的青山,已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少女,从我们的身边深情款款而过。

江面渐渐密织着一个巨大的雨帘,轮船穿行在江面上,更是穿行在雨帘里。

雨越下越大,甲板上已暴雨如注。欣赏江面雨景的人们,不得不全都蜷缩进船舱里。

船舱里此时歌声飘扬了。文联副主席汪永飞等女士,用演唱的山歌来给大家助兴。她的歌声把我们的思绪引向纯朴的山民古韵,甜美圆润的腔调,赢得得在座各位阵阵掌声和喝彩声。歌声掌声喝彩声和爽朗的笑声与雨声、轮船划动江面的水声交织成玄妙的音符,让人如痴如醉了。

“我来教大家一段《恰擂茶》的山歌怎么样?”汪永飞女士兴致高昂地提议道。

大家一致叫好。于是汪永飞女士便教我们一句一句地学会歌词:年轻伢子恰打踩得岩板响,乡里婆子恰得背心都不虾,细伢子恰打聪明又伶俐,年轻妹几恰打找个好婆家。

领会了歌词后,汪女士教大家踩着拍子唱这段民歌,惹得全船人都笑得人仰马翻。

“洛滩,洛滩到了!”有人惊呼。

(四) 洛滩之魂

听到惊呼声,人们都齐把目光投向江面。

“徒有虚名而已。”我想,“这段资江水平如镜,哪有什么滩呀?”

为了印证我的疑虑,我准备朝甲板走去。可是外面仍是大雨倾盆,雨水对我的好奇心露头就打。我只好蜷缩进船舱里。当我蜷缩进船舱时,雨声中传来阵阵鼓点声,是洛滩汉子们,冒雨划龙舟来迎接我们了。

瓢泼的大雨,洒在江面上,洒在汉子们的身上,更是洒在我们的心底里。

“你们别划了,快回去躲雨去。”我们在轮船上大呼着。

雨势不减反增,模糊了江面,更是模糊了洛滩汉子的双眼。可倔强地洛滩汉子们,一直坚持到我们的轮船从他们的龙舟边驶过。

“洛滩,是资江的第一险滩。这险滩,只有在柘溪电站放水的时候才会显露出来。柘溪大坝已使整个柘溪库区高峡出平湖,洛滩也沉下库区水底。”随同我们一起前来的驻村第一书记刘宗迪侃侃而谈道,“自古洛滩汉子不种粮,依山傍水度时光。在柘溪水电站修建以前,700多米长的洛滩真可谓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从溆浦、新化等地往来长江、洞庭的船只,要想过洛滩,非得有熟悉洛滩险境的洛滩汉子的帮助不可,否则在此滩落个船毁人亡的惨剧。洛滩人就是依仗这一险滩,帮来往船只渡难而生生不息的。”

如今洛滩之险境已荡然无存,只有泱泱之资水缓缓流淌,雨帘朦胧了岸边的景致。计划观赏《洛滩谣》表演的行程,因骤然而至的飘泼大雨而被迫推迟。

抵达建军码头后,我们无法离船登岸,只能龟缩在船舱里专赏江面迷糊的雨景,等着时间一点点流逝。

“不等了,我们去担水码头,到兴果村参观农家乐去。”

“担水码头?多有意思的名字。”我想。我们乘坐的客轮,继续在资江水面缓缓上行。另一轮船开足马力,在我们的前面停留下来。一艘龙舟、接着又是一艘龙舟,从那轮船里头钻了出来,龙舟上豁然出现一列列穿着橙黄色救生衣的龙舟手,龙舟在暴雨如注的江面上,踩着鼓点飞速游动。哗哗的水声、雨声中夹杂着洛滩汉子嗨哟嗨哟的号声,使江面顿时沸腾起来。雨水打湿了洛滩汉子的衣衫,从额头往下滴的水珠蒙住了他们的眼睛,但他们全然不顾这暴雨的肆虐,在这一段江面上为我们展示了龙舟竞技的壮阔场景。

“洛滩汉子们用他们的坚毅、百折不挠的壮举,描就了一种古朴的洛滩精神,塑造了洛滩之魂。有了这种精神,何愁乡村不振兴?”有人不断地喟叹道。

    (五)兴果村之兴

    担水码头的“五月红”

“担水码头到了。”刘宗迪告诉我们。

不知不觉地,雨停了。我们可以从担水码头离船登岸了。

我问兴果村派来的随从导游道:“缘何叫担水码头?”导游告诉我说,兴果村虽沿江排列,靠江而一水难求,因为资江两岸悬崖峭壁,村民只有靠一根扁担,沿着通往资江边的这条狭窄小道,到江里担水,这个码头便由此而得名。

这个担水码头,既反映了当地的风俗传承又富有文化内涵,很有特色。“担水寻错了码头”、“江边卖水”等联想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我们游兴正浓时,一块横卧码头边的巨石上,“担水码头”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映入眼帘。导游介绍说,这四个字的书写者是兴果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宗迪先生。“兴果村还有许多门楣、楹联,都是由兴果村的村民自己书写。”导游很自自豪地说。抬眼望去,矮墙上围绕乡村振兴的诸多标语,字体端庄又不乏风格,书法艺术氛围浓厚,文化兴村的图景历历在目。

穿过“担水码头”巨石之后,抬头便见一古香古色的牌坊,那牌坊上方,亦有“担水码头”四字,显得格外大气、庄重。许多人纷纷在此牌坊前合影留念。牌坊四周,是一片片的果园,那是兴果村的天然金库。果树枝叶已是郁郁葱葱的了,枝叶里头,桃李等果实掩藏在其间。导游又来了一番兴趣:“我们兴果村的果树,依傍资江,浩渺的资江在我们村形成温暖湿润的小气候,所以我们这里出产的水果,水汁的饱和度超出一般的水果,加上这里山不高,光照充足,所以特别的甜而多汁,闻名遐迩。丛阳水果更是受到世人的亲睐,曾在1990年被亚运会特供水果而驰名中外。

“咦,那边有许多树很特别,白色的花朵与红澄澄果实同在一株树上,真是难得一见。”很多人瞅见一坡的果树惊呼。

“那是五月红”刘宗迪介绍说,“兴果村最独特的果实,四月开花,但它的果实成熟期有十三个月,因其成熟期与花期有一个月的重替,所以才尤其显得特别。这种果实也因成熟期长而营养丰富、口感十足,大家可以现场品尝品尝。此次活动结束后,兴果村的村民特意为各位准备了一箱这样的水果。”

    农家的特色小吃

“大家一路旅途舟车劳顿,兴果村村民已在自家准备了茶点,请大家一起来解解乏。”我们正在尽情观赏果树的时候,村支书夏祖国先生向我们发出了邀请。

在夏祖国先生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一户农家大院。

“这是李云阶家,请大家进他家喝喝擂茶,稍作休息后,便去兴果村文化广场。”导游介绍着我们的行程。

李云阶家是木制的榫卯结构的楼房。两厢长廊的顶上挂着一排排担水码头上的红火的灯笼。漆得油亮的四方桌一字形排开,摆满长廊。

我们纷纷入座,品尝着满桌的特色小吃:平口的麻辣香干、平口擂茶、兴果水果等等。平口香干以富有韧劲而闻名,吃在嘴里,筋道十足,最能诱发人的味蕾。在座有一位友人说:“我原来是从不吃香干的,可是一听别人说平口香干如何如何的美味,也产生了一种冲动的欲望,尝起了平口香干。这一尝竟然使我悄悄地爱上了平口香干,一发不可收拾了。”

吃一块麻辣香干、喝一口擂茶、再尝尝水果,心里的舒坦只可意会,不可言表了。

        文化渗入村庄的血脉 

在李云阶家品完小吃后,导游带领大家一同前往兴果村文化广场。一路上,满坡满坡的果树,随着山势起伏着,在雨的洗礼下显得更青翠欲滴。青青的枝叶间,青青的挂果,犹如跟我们捉着迷藏。

“兴果村真是名不虚传呀,到处都是果树,都是特色果树。”同行人啧啧称奇。

“有了这些果树,我们村就成了一个天然氧吧,生活在我们村里的人,个个都能延年益寿。”正在料理果树的村民很是兴奋。我们都不约而同的吮了吮鼻子,尽情地呼吸着这里的空气,的确感到有一种沁人心脾的舒爽。

“前面就是我们村的文化广场,请大家驻足一赏。”导游对我们说,“那边是我们村的文化长廊,我们兴果村的诸多故事、人文与自然景观、文化艺术成就、前来观赏过我们兴果村的人们对我们村的美好记忆等等,都在这里汇集。”

听着村里的导游如数家珍般的介绍,我们都抑制不住兴奋地参观了兴果村的文化长廊:这长廊正如导游介绍一般,富有乡村文化氛围。

“村民的书画作品,件件都过得杆。这要归根于我们村驻村第一书记兼乡村振兴工作组组长刘宗迪先生,他是中国书法协会会员,我们村的村民都爱书法,就是他帮传带的结果。书法已成为我们村村民最主要的精神食粮,书法艺术也深入家家户户。所以,无论你走到我们村的哪个角落,都能找到书法的烙印。”村支书夏祖国无不自豪地说。

        压台戏——洛滩谣

从兴果村文化广场离开后,我们乘车前往兴果村村部大楼,参加县文联第三届全委会第三次(扩大)会议。会议议程结束之后,全体参会人员又乘船返回担水码头,在兴果村的一家农家餐馆就中餐。

就完中餐后,我们听到消息说,被雨耽搁的《洛滩谣》观赏,继续进行。听到能观赏祈愿已久的《洛滩谣》,着实让我们感到无比的兴奋。

我们又一次登舟,前往滩谣表演地建军码头。

不大一会儿,轮船抵达建军码头,一片偌大的滩头,已是草色青青,仿佛使我们看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蒙古大草原美景。滩头边,一群头戴斗篷、身着花衬衫的美女,正在紧张地进行演唱的准备。

我们不约而同地齐聚那群美女所处之地。《洛滩谣》就是由这群美女和不知从哪儿突然冒出来的汉子演唱的。

《洛滩谣》从领头汉子一声高亢嘹亮的“呀哟嗨,开船喽,”号声,拉开了歌谣的帷幕,洛滩汉子绘声绘色声情并茂的开船表演,将我们的思绪带到了曾经波涛汹涌的洛滩,众汉子齐心合力斗险滩的画面。然后是由女子领唱,男声和唱《洛滩谣》的主题曲,使洛滩谣表演高潮迭起。滩歌分成上下两阙,上阙歌咏当今兴果洛滩村民的美好生活,把他们的热情好客、花果飘香、诗情画意的生活场景,淋漓尽致地展示在游客面前。下阙则把洛滩的惊涛拍岸之险恶、船工与恶浪险滩生死搏斗等场景生动再现,表达了洛滩人面对险恶的自然环境所表露出来的坚毅果敢、百折不挠的乐观向上的精神。

《洛滩谣》通过今昔对比,让人身临其境。演唱方式采取男女互文,追求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欣赏着《洛滩谣》,我联想到广西的山歌及其传奇式人物刘三姐。我想,《洛滩谣》是可以与广西山歌媲美的。我相信有了《洛滩谣》作基础,资江边的山歌,一定会唱响全国,给远道而来的游客更大的视听韵动的享受与快乐。

    (六)后记

欣赏完《洛滩谣》表演后,我们不得不乘船前往三洋码头,然后再乘车返程了。平口之行暂时也已告一段落,但我们的心绪仍然如资江之波,不断地起伏着。我们期盼资江边的明珠平口镇、期盼兴果村走在文旅兴镇、兴村的康庄大道上,用洛滩精神在安化、在益阳乃至在全省、全国树起一个乡村振兴的标杆。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