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暮春与初夏交融:桃李挂果,草木青葱,山峦如黛,溪河妩媚。在伟人毛泽东留下“洢水拖蓝、紫云返照,铜壶滴漏、梅岭寒泉”著名四字诗句的千年古镇梅城,又一次迎来了一位名人:著名报告文学家纪红建教授。纪红建教授结缘古镇梅城,是去年的五月吧。他沿着当年毛泽东游学之路,深入调研伟人游学的历程,写就了著名的报告文学《游学,1917》。今年五月,他风尘仆仆来到景色如画的梅城,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文学盛宴:《写实的七种意识》文学讲座。
听完纪红建老师的《写实的七种意识文学讲座》之后,我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有着深切的感受,这种感受就是要求我们写作要有一种自律,并且由自律向自觉转变,由自律走向自觉。
纪红建老师从自己报告文学创作的成功经验出发,发散性地阐述了写实的七种意识即文本意识、使命意识、平民意识、思想意识、文化意识、想象意识、突破意识。我觉得,这不仅对报告文学具有深刻意义,对其他文学同样也有着不同寻常的指导意义。
文本意识:助我文学自律
纪老师在阐述文本意识时,着重讲到文本的题材意识和结构意识。生活中无处不有题材,对于文学创作者来说,有生活就有题材。然而,题材的遴选,决定着文本的特色。别具一格的题材,对文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纪老师用充足的写作实例,论证了这一作用。
我自己写的长篇小说《古道恩仇》,被中国作家网审核通过。有文友说,在中国作家网上审核通过长篇小说是相当难的一件事。我自认为该部小说之所以能通过审编的法眼,题材起到了关键作用,因为小说题材不仅有着一定的历史价值,也有着很重要的现实价值,能激发人们缅怀过去,珍惜现在的生活。
再说文本的结构意识。我想,结构就是文本的架构,或者说是文本的脉络。没有一定的结构意识,写出来的文本,就是一本记账簿,主次不分,脉络不明,不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不管是散文还是小说的写作,缺乏文本意识,就会我们夜间行走在大山深处,无论我们怎么走,总会在原地打旋,走不出大山的怪圈。有了文本意识,我们的写作,就有一种自律。
使命意识:回应时代关切,完成创作动机的自律
报告文学的写作,理所当然地要有使命意识,其他文学的写作,使命意识也不可或缺,因为任何形式的文学写作者,都不可能孤悬于世,处于世外桃源之中,他们都是社会中的人。一方面社会在他们的身上烙下深深印痕,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自己的作品,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一群人。
文学的使命由此而生。
当代文学的使命意识,要求我们写作要介入生活。勿庸置疑,文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文学的源头活水。纪老师从报告文学的角度诠释了使命意识,勇气和担当,是报告文学作者应备的品质,因此,对历史真实的态度,用追求真理的品质直面现实生活。我认为,其他文学同样应具有使命意识,反映生活,为生活服务。
三、平民意识:用朴实的情怀完成写作的自律
纪老师强调,文学应该反映大众的、平民的生活,用平等的视角对待人。每个人都是值得尊重的,不能因其地位而另眼相待。
报告文学的平民意识,就是要用平视、对等的眼光,对待每一个走进你的视野的生命体。潜沉下去,体验平民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发掘普通人的人性光辉。
用平民意识审视我写过的一些作品,我觉得在这点上,有诸多不足,诸如附庸风雅,脱离普通民众,带有一种自视清高的情绪。
因此,怎样才能写出带有大众化,平民化的文学作品,是我当前所面临的最大课题。
思想意识:平实的故事,闪亮思想之光
写实的思想意识。文学作品,是传递思想的重要载体,必须有思想性。
纪老师写作的《乡村国是》,不仅具有强烈的悲悯情怀、家国情怀,而且还具有强烈的反思意识,通过不断地追问、反思,把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图景,展现在世人面前。
思想性,是作品的灵魂。文本的思想性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而非以说教形式显现,以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姿态宣教是文学的大忌。
反思自己的作品,思想性不够是最大的不足。而以说教形式呈现的思想性文章又占相当大的比重。之前,我看不到这一点,总是夜郎自大,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作品蛮有品味。
纪老师写实的思想意识,使我豁然开朗了,对于自己的作品重新审视思想意识,在以后的写作中注重思想性,从思想高度把握自己的作品,融入时代大潮中。
文化意识:在文化浸润中砥砺前行
文化是深入社会方方面面的,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潜移默化的浸润作用。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就有什么样的文学作品。
梅城是梅山文化的策源地,也是梅山文化集中区域。梅山文化中有“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基因子,是湖湘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在梅城土生土长的我,自然也传承了梅山文化的基因子。但把梅山文化的基因子融入自己的写作之中,还是做得相当欠缺。因为我的作品,深入母体中吸收的养料还不够,流于自我陶醉的表面,更多的是书呆子气。
纪老师写实的文化意识,让我意识到,关注文化层面的内容,要把自己的作品彰显出文化的底色,就要更深入地了解我们所处时代的文化底蕴,用文化的视野,为自己的作品打开一扇天窗,让文化之光照射进文本里。
想象意识:为文学插上翅膀
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的飞翔。
纪老师说,怎样才能做到起象丰富呢?想象的根本在于阅读和生活体验。阅读与生活体验,是文学写作的两大源泉。没有广泛的阅读和深入的生活体验,想象就有很大的局限性。
有时,我提起笔来进行写作,写着写着便绞尽脑汁也难以为继,表面上是灵感消失,实际上是想象枯竭了,而深层次的原因是阅读量不够,生活体验不深入。这个时候,暂缓写作已成必然,抽出身来进行阅读和体验就显得相当重要。
纪老师说,想象是在真实的基础上的,发挥自由的想象可以加强文学的艺术性。不管是现实主义的还是浪漫主义的作品,都是现实物象通过想象力表现出来的。
想象力是赢得读者的金钥匙。许多作品显得很平庸,就是缺少激发读者想象力的魅力。
突破意识:使写作得到螺旋式提升
很多作者够勤奋的了,写的作品层出不穷,可就是很难有提升的空间,这是因为没有突破意识,形象地说是作茧自缚了。这个时候,就要有破茧成蝶的过程。
我曾埋怨过自己是千里马,只是没有遇到伯乐而已。听过纪老师写实的突破意识讲座之后,我豁然发现自己的作品什么都不是,是真金就会发光的,谁不愿发掘真金呢?除非编辑是瞎子。
突破意识是需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的。突破与突围有很多相似之处,突出去,得以生,突不出,则得以亡。
去年我听纪老师的讲座,他着重阐述了归零意识,而今再次听到他的突破意识,便觉归零意识与突破意识,异曲同工,非常切合我的写作得不到提升的要害。
纪老师说,要实现作品的突破,首先要有突破观念,有突破的动机,才会付之行动,连动机都没有,何来突破。其次要加强阅读,一方面开拓视野,另一方面,借他山之石攻玉。再次,要将自己的作品深度打磨,你的作品,可能是玉,只不过缺少打磨,被外在的杂物所掩盖。只有将之深度打磨,才使其显现玉之光彩,才会被人从其他顽石中脱颖而出。
纪老师还告诫我们,写作要深入,要有做笨的功夫的耐劲,沉得住寂寞孤独乃至苦闷。
纪老师的讲座,我做了五页的笔记,边听边做笔记边反思自己写作的久缺。他的《写实的七种意识》,我认为也是我们从事写作的七种必备意识。这七种意识互相衔接,互相补充,从七个层面提示我们写作要有自律,只有用这七种意识自律,坚持到底,逐步达到七种意识的自觉,我们的写作才能达到相当的高度,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