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古道恩仇》,经过中国作家网的审编辛苦的审核,终于可以完整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了。该小说,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其艺术特色,可以从以下方面体现出来:
一、 情节架构方面:
1、《古道恩仇》采取了多线演进的方式,明线与暗线相互交织。
贯穿整部小说的明线是以挑工李聚林一家的悲欢离合。因挑工李家林遇劫匪遭难导致家庭离散为开端,围绕着李聚林一家的悲欢离合展开,展现了他们在动荡年代的艰难生存与挣扎,以及最终在大岩和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团聚的过程。暗线则是地下党组织为保山区解放、保障古道畅通、防止一般性土匪团伙倒向国民党反动阵营而演变成政治叛匪所进行的一系列秘密活动,以及与国民党反动集团、土匪等势力的斗争。这种双线结构使故事内容更加丰富,情节跌宕起伏,从家庭的小视角逐渐延伸到宏大的历史背景,增加了小说的层次感和深度。
大岩等猎人的活动,也是该小说的一根线索。在深山之中摸爬滚打炼就出来一身本领的大岩,不仅有胆有识,而且还古道热肠,其行侠仗义源于一种朴素情怀:在险恶的环境中,救人就是自救,所以他千方百计地多次救助了挑工李聚林。大岩这条线索,是《古道恩仇》最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正是由于有这些线索纵横交错,才使得《古道恩仇》这部小说结构完整紧凑。
该小说情节曲折,扣人心弦。
《古道恩仇》小说情节充满了曲折和反转。例如大岩在古道悬崖边救起了挑工李聚林后,却引来了劫匪的报复;大岩的行侠仗义,古道热肠,招致他的爱慕虚荣的妻子翠娥的背叛;妻子勾结匪首里应外合,欲除大岩而后快,大岩在潜伏于匪窝大嘴凹的养子树洞的帮助下得以脱险;大嘴凹的部分劫匪受与团防局勾连的翠娥和特务组织引诱叛逃,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后续事件;李聚林伤愈后留下生理欠缺,与妻子义娥无法过上正常夫妻生活、而大岩遭妻子背叛,情感受挫,大岩与义娥虽互相暗生情愫,但基于道与义,无法将情感捅破,彼此之间内心情感挣扎……这些情节承合转折,不断推动着故事的发展,使读者始终保持着对故事的好奇心和紧张感。
二、人物塑造方面:
《古道恩仇》这部小说人物形象鲜明:小说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猎人大岩,他行侠仗义、身手敏捷、有勇有谋,但情感上遭遇挫折,妻子的背叛使他内心痛苦;挑工李聚林是苦难的底层民众代表,受伤后身体残疾,性格变得暴躁;树洞作为地下党党员,机智勇敢、有坚定的信仰,深入匪穴执行任务;青面兽身世悲惨,对官府恨之入骨,但沦为匪首,作恶多端。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各有特点,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他们的性格和情感。
该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其关系错综复杂:人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增加了小说故事情节的戏剧性。例如大岩与树洞是养父养子关系,树洞和青面兽是同胞兄弟,但起初双方都不知晓彼此的身份;大岩的妻子翠娥与大嘴凹匪首有勾结,而树洞作为地下党又要在大嘴凹开展工作等。这些复杂的人物关系使故事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也展现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大浪淘沙,人们之间的关系受到风云激荡的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三、环境描写方面:
《古道恩仇》用细腻生动的笔触,为我们展现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该小说开篇,开门见山地展示出古道挑工唱山歌的情景,从而引发读者对故事发生的环境的好奇。这部小说的主要艺术特征之一,就是生动、细腻的环境描绘。它通过对古道、山区、县城等环境的描写,不仅生动地展现了解放前夕的社会风貌和时代背景,而且有力地推动故事情节不断波澜起伏地向前发展。古道是连接山区和县城的重要通道,也是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之一,它见证了挑工们的辛勤劳作、劫匪的横行、地下党组织的活动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苦难。山区的恶劣自然环境则衬托出人们生活的艰难,以及猎人等群体在这种环境中形成的坚韧性格。
小说的环境描写,起到了很好的烘托氛围的重要作用。例如小说中对夜晚山林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神秘、恐怖的氛围,为一些紧张刺激的情节增添了悬念和惊悚感;对凌云寺的描写,展现了其宁静祥和的氛围,但后来凌云寺被烧毁,这种前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战争和反动势力对美好事物的破坏,也增强了读者对反动势力的痛恨和对正义力量的支持。
四、主题表达方面:
1、《古道恩仇》将历史与人性巧妙的结合。小说中的不同人物,均在解放前夕的历史背景下开展活动,展现了不同人物在面对苦难、诱惑、选择时的不同表现,揭示了人性的善恶美丑。比如《古道恩仇》塑造的鄢建春这一人物,就是在历史背景下动态发展的人物形象。鄢建春本是山东人氏,幼年随父母到江浙一带逃荒,在经历了瘟疫、遭日寇的侵略毁家纾难、走上抗日之路、抗战结束后调转枪口应付共产党,从而从一个抗日英雄逐渐沦为国民党的帮凶,但在树洞多次舍命相救下,最终被感化,站到了历史的正确一面,体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可变性;鄢建春的渐变,突出了历史的演进历程和人性的可塑性,同时也反映出国民党集团走向覆灭的必然性。
2、恩仇主题突出:围绕“恩仇”这一主题,小说中的人物之间有着各种恩怨纠葛。既有大岩对挑工李聚林的救命之恩,也有青面兽对官府的仇恨;既有国民党反动派和土匪对人民的迫害之仇,也有地下党组织和人民对反动势力的反抗之仇。这些恩仇关系相互交织,推动着故事的发展,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鲜明,引发读者对正义、邪恶、报恩、复仇等问题的思考。
五、叙事手法方面:
《古道恩仇》这部小说,叙事手法多样。
1、多视角叙事:小说采用了多视角的叙事手法,从不同人物的角度来讲述故事,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事件的全貌和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在讲述树洞与鄢建春的经历时,通过鄢建春的回忆和自述,让读者了解到他的身世和过去的经历,同时也从树洞的视角展现了他对鄢建春的看法和态度,这种多视角的叙事使故事更加立体、生动。
2、节奏张弛有度:《古道恩仇》在叙事节奏上,小说把握得恰到好处,张弛有度。既有紧张刺激的战斗、追捕等情节,如地下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土匪的斗争场面,也有温馨感人的情感描写,如大岩对菊儿的关爱、李聚林一家团聚的场景等。这种节奏的变化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会感到单调和疲劳,能够更好地沉浸在故事中。
3、语言特色鲜明:该部小说的语言,总体上质朴、平实,没有故意的做作,大量地使用平实的语言,一般读者都能读通读懂,非常切合大众化;能从民间吸收养料,语言亲切,贴近生活实际。作者写完每一章节,都要把文稿拿给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妹妹过目,经她看过之后,才算大功告成,就这样,该小部小说语言浅显易懂。所以,平民化的语言是该小说的一大特色。
该小说的语言,带有浓厚的古道山村的韵味,尤其是地下党交通用的暗语,十分带有地域特色,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古道风土人情。
总而言之,《古道恩仇》这部长篇小说,将是小说中的珍品,值得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