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常耀宗的头像

常耀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26
分享

“相逢”一笑曾“相识” 一

说来,真该感谢陈珍老师搭建的“笔架山”群这个文学微信平台,由此才带来了我与李巨老师“相逢”的机遇,也才解开了我对他多年的“旧识”之谜。

原来,早在二十多年前,我因喜爱李巨的诗文,便将其剪贴在一本书里,至今犹存。偶尔无事拿出翻开读读,恰似品味陈年老酒,香气袭人,令人陶醉。

比如,1995年李巨发表在《乌兰察布日报》“大青山”副刊上的诗《爱的忏悔》,极具意境和个性。该诗以黄昏、背影、雨云、闪电、暴雨、星星、陷阱、鲜红的曙光等景语,巧妙地搭配、诠释了忧伤的诗、潮湿的心、卑怯的灵魂、心门等情语,可谓景中藏情,情中藏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串成了他的回忆,构成了他的爱情景观。整首诗语言灵动,意境朦胧,隐含了诗人心中情思起伏、波澜变化的感伤和回心转意的彻悟,给我们一种沉醉其间的缠绵享受。

又如,同年李巨发表在同一报纸上的散文《深秋》,好比一副秋景图,既有“秋天就突然地远了,只留下一串深而匆忙的脚印和一些耐人咀嚼的哲理”“冬天已和你谈话了”“秋的奉献与母亲的奉献是何等相似!”等抽象的意境,又有“南归的大雁”“树叶”“田鼠”“山野”等具象的实物,以无形求有形,以客观物象显现主观情感,由移情入景,情景结合融为一体,使人联想深秋景色无限,求解深秋况味不尽。

也许,正是李巨这种以景结情,情景相连,貌神合一,含蓄丰富的诗文写作特征,促使我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只是好景不长,后来随着他所在的清水河县划出了乌盟地区,《乌兰察布日报》上便再难看到他的诗文。从此有关他的一切我便无从知晓,心中不免有些惆怅有些失落,还有些不解地自问:怎么走的走的就散了呢?

……

世事难料,山不转水转。特别是在这个网络时代,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就在不久前冬日里的一个黄昏,我偶见“笔架山”群里有李巨的诗作出现,我先是一惊,心里疑惑:“这名字怎么这么熟悉?”待拜读完他的诗歌,我从其诗风感到他就是我曾经在幽幽暗暗中要找的那个人。于是,我急忙找来剪贴书查看,果然如我所料,里面有李巨诗文呢。我激动不已,在灯光下用手机拍了他的诗文发到微信上,结果一晚上没见他回信,或许是由于天黑照片模糊没有引起他的注意吧,我这样安慰自己。

次日中午下班回家,我仍不甘心,我不想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失去这位曾“倾心而谈”的朋友。我再次重复以往的动作,并在群里发问:“难道此李巨非彼李巨?”须臾,只见李巨发来双手合十图形,我欣喜万分,心说终于对上号了。然后,我又见他在群里说:“你真行,还存着老黄历!”我暗笑:“不是老黄历,我还证明不了您呢!”正所谓:多年寻他不见影,“相逢”一笑忆“旧识”,快哉!

       三

文友相交,贵在以文会友。面对“相逢”又曾相识的李巨老师,我迫不及待地向他索要了他的诗作,我想仔细看看,时隔几十载他的诗歌水平提高到了何种程度?以便我借鉴学习。

从李巨发来的诗作《暮色中的村庄》《家乡的冬天》《秋色》《用我的余生爱你》《目送》《温一壶酒,与父亲对饮》等来看,为乡村和村人抒写是他诗歌创作的方向和主旋律,他对乡村、村人、黄土地爱得深沉、博大,能够在田野乡间一草一木、一风一雨、一鸟一花、一人一家中发现诗眼,赋这些普通事物以新奇以神性,呈现他对农村、农民、农业的希望、苦涩、艰辛和快乐,体现了他久远的中国传统文人情怀,暗含一种奉劝当下的人们别忘故土的父母爱、厚土情与劳作苦的意味在其中,教我们远离喧哗、虚无、高大,回归原初、本真、朴素,也就是现在人们讲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言而总之,捧读李巨的诗歌,令我仿佛吹拂了一次乡野清风,沐浴了一场霏霏细雨,之后,我看到了晨曦,看到了朝霞,看到了心中永不落的太阳。

捧读李巨的诗歌,有味道、有灵趣更有色泽,如同行走在鲜花开遍的湖畔,我感受到了天地浩大温馨的抚爱。

        四

渐渐地,在微信上我又了然李巨是中学退休教师。现为《中华诗歌报》内蒙古工作室副主编。有散文、诗歌发表于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

这就是李巨的简介,寥寥数语,为我莫能更多地了解他又匆匆划上了句号。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风物长宜放眼量。”几上“笔架山”,我才发现,李巨的诗何其多也,堪称诗歌王国,琳琅满目,包罗万象,景色艳丽,目不暇接,可谓信手捏来皆是诗,朴实机智有哲理。

在他诸多的诗歌中,我更偏爱他短小精悍的哲理诗。

例如他《蜡烛》一诗,由“只有停电时候 ∕才让你流泪。”入笔,限定了蜡烛被使用的时间,见出蜡烛的被动。想想,连流泪都得任人摆布,不言自明蜡烛何其可怜何其没有价值!赋蜡烛以流泪,拟人化的手法,一语双关,既指其照亮,又指外部环境的恶劣。接着,诗人道:“你是一篇文章的标题∕为了忘却的纪念。”借用鲁迅先生的文题作诗的结尾,不难预测出蜡烛的命运不久矣,最终它必将逐于被人们遗忘一隅。此诗慨念大于形象,似在教导我们忆苦才能思甜,知难而后更催人奋进。

又如《水》一诗:“静静坐禅∕无风不起浪。”几个字就把水写活了。同样,赋水以拟人化手法,坐禅令我们联想起佛,想起修身养性,想起静的可贵之处。然而,“无风不起浪”一句,既为承接,又为转折,它促使我们想象到事物的两面性,若有风呢?其势必浪荡也!该诗寓理于形象中,好像在告诫我们凡事要忍、要静,要与人、物和谐相处,要维护一方平安、世界和平,做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反之,诗人没有说,任我们驰骋想象,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综上所述,李巨老师的哲理诗深沉、含蓄、隽永,多数将抽象的哲理寓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中,语言朴实,对万物存有新创见,喻世、警世、醒世,教我们自省、自强、自立。

实际上,诗是语言的精华。越是短诗越难写,在只言片语中便将感情上升为智性,形象转化为哲理,依仗的全是深刻的功夫修炼。

不止如此,热爱祖国热爱民族亦是李巨诗歌涉及的领域。

我们不妨一起看看他《与长城有关》一诗的最后几节:“我曾戏谑古长城∕不过是庞大的土石工程∕是古人为今人∕筑了一道赚钱的风景。”

“呸,亏你还是个读书人∕瞎眼和尚念歪经∕没长城,哪来你个龟孙∕一天介就知道个狂欢节、圣诞老人∕我被父亲骂了个狗血喷头,大愣怔。”

“唉,还真不明白∕在醉生梦死中被刀子捅痛∕莫如在夜夜无眠中觉醒。”

古代,长城是古人抵御异族外侵的屏障。今天,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不倒的象征。由形而神,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中华儿女该当继承发扬。可现实中呢?有些人盲目热衷、迷恋过外国节到了“只知魏晋不知有汉”的地步。对此,诗人就这些愚昧无知者予以嘲讽,就他(她)们崇洋媚外的行为予以无情批判,意在唤醒那些迷失的“中国心”,增强其中国志,重铸其中国魂,手拉手,心连心,一起去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

通过此诗,我们看到诗人用语接地气,弥漫着泥土气息。在嬉笑怒骂中就把大道理灌输到我们的脑海、心灵中了。由此可见诗人寓教于乐的能力之强。关注现实中一些人的错误动向并给予有力鞭挞,显示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悲悯情怀,显示了诗人作为时代记录者应有的格局与胸襟,不由我生出深深的敬佩之情。

从哲理诗、爱国诗中,我又看到了不同的李巨。那些深藏在文字间的既直率又幽曲,既明朗又微妙的东西,足以构成他广大的诗空,慰籍着我的心灵,我情愿耽溺其中,心旌摇曳,心醉神迷。

喜欢李巨的诗,无形中生出了他这人是个啥样的念想。恰巧,微信上见到了他的照片,大高个,大耳,人精神,穿着朴素,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不像他的“深山圣”网名给人“世外高人”的错觉。至此,李巨神秘的面纱在我心底豁然开朗。

“平凡孕育伟大”,原来,伟大的灵魂,常寓于平凡的外表。换言之,精神层次越高的人,越是追求素与简。

回归诗话。“诗是个美丽而狡猾的精灵”,这话道出了诗难以捕捉的实情。相较而言,写诗更需要燃烧的激情,因此诗人永远拥有不老的诗心。李巨的大诗小诗都是清新灵动的诗,点点诗光贵在真情真味。透过他的诗,我看到了他朴实善良、仁义至重的品格。这样的人有谁不愿相交呢?

“心是一个人的翅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感谢文学,文学无疆。

说一千道一万,李老师,二十多年前我与您的一场“相识”到今天的意外“相逢”,证明了我们今生有缘情未了——那么,穿越时空伸出手,我们做个永生永世的朋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