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常耀宗的头像

常耀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6/16
分享

文学,孤独的旅行

常耀宗

一直想走

也一直在走

即便 没有尽头

拄着思绪

直至 夕阳苍老

才回首

多年前写就的这首小诗《走》,表明了我为文学千里行的决心。迄今,通过十几年的这段行程,我猛然惊觉,文学,原本是场孤独的旅行。

其孤独就孤独在走上这条路的人较少。前年,高中同学聚会,问及当年文笔不错的几个同学现在还写不写,孰料他们不是嘿嘿一笑,就是嗤之以鼻,早“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享受太平年间”了。当时,我的心凉了半截,暗自发问:“是我愚忠,还是人各有志?”想当初,他们个个是班里的作文高手,文字有外扬之华,深情有内蕴之美,老师每每将他们的作文当作范文在课堂上朗读。时过境迁,现今,他们有的从医、有的当教师、有的搞电子软件设计,就是没有一人再搞文学,文学远离他们而去,这是他们的损失还是文学的悲哀?

工作后,我在当地报刊上常见到彬、坤、宏等友人的文章,其作品皆有攫住人心之力量,使人涵泳沉酣,生出无限依恋之思,成为我独有的一片精神家园。本来他们应趁大好形势激流勇进,可没想到几年后他们戛然停笔,退出了文学圈,一个个步入政坛,一味忙于政事,再没有了闲情雅致继续缪斯梦的道路,这是他们的背叛还是文学遭到了冷遇?

综上所述,种种缘由指向——文学是孤独者的旅行。

文学纵不是百万雄师过大江,但它需要“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百般勇气;文学纵不是多数人的选择,但它需要踽踽独行,无人喝彩也风光的十足精神。文学纵不能变成一种职业,但它需要志在远方不成功便成仁的豪迈气势,这就是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缘故。

其孤独就孤独在默默耕耘,恒久坚持。文学是人学,为我所有,个性化表达。文学的这种特性决定了从事它的人总不免要与孤独相伴。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均需远离喧嚣嘈杂之地,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之势。独自呆在书房,或与高尚的灵魂对话,或笔在纸上沙沙流动,万籁俱寂中一个人方能找到自我和他孜孜以求的文学梦。

作家迟子建二十年来发表了500万字作品,得过三次鲁迅文学奖。对此,文学评论家李少君说:这可视为对迟子建孤独、寂寞而执著的写作鼓励吧。川端康成与沈从文一生都孤独,他们将孤独深深倾注在各自的作品中,构成了许多相似的文学特质,给世界文坛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们二人因此而被后世尊称为“孤独成就的文学家”。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当我们看到他今天的荣耀,更应想到他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与他终日相伴的那份孤独——不刻意随波逐流,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奋战的勇气和实践。

对于写作者而言,孤独是人生的一种现象,更是一种难以抵达的境界。孤独境界的实现,往往是自我的实现。当经过孤独取得成就,站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的制高点成为唯一时,自然会产生一种他人无法体会的孤独,这就是说他们行进的过程是孤独的,其结果也是孤独的,因此,称文学是孤独的旅行再恰当不过。

文学不能吃不能喝,却需要你吃喝好为它壮行;文学不能穿不能戴,却需要你装扮好为它遮风挡雨;文学不能住不能行,却需要你“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安于孤独,超越孤独,最终才有真正的文学诞生,可以说孤独是文学赖以生存的大地。

孤独就是独守一片静。文学,孤独的旅行,是说文学的状态是孤独的,沉醉其间的心情是美好的。承受不了孤独的人自然享受不了文学。所以,那些喜交际、整天穿梭于人群或喧哗闹市中的人难有时间追求文学,文学与他们无缘。

少人问津而又不得不追求和固守孤独,文学到底何为?“文学的功德在于,它通过立言创建一种人们对贫困、罪恶和烦恼的力量与信念。其对心灵的潜移默化作用是哲学家、政治家所无法替代的。”(何向阳语)文学会使我们的生活更丰富,生命空间更宽敞。更进一步,文学关乎世道人心,它的每个表达,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受众,这就是文学与生俱来的品质,永远改变不了。

文学与孤独相伴相生,选择了文学就是选择了孤独。既然如此,那么就让我们耐住性子,戒除浮躁,淡定从容,不断求索吧!追寻文学就得自己给自己擂鼓助威,呐喊加油!

“相较于外部世界的宏大图景,我更愿意走入人的内心”(付秀莹语)——带着宿命的意味,带着生命的姿态,让文学在孤独中旅行吧!

从文十几年,我从来没对文学产生过怀疑。文学是神圣的,我顶礼膜拜。走进文学殿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