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耀宗
如今,虽然置身城镇,却老感觉没什么事能引起我的兴趣。不知何故,倒是过去乡村那些事常令我萦怀,令我回味咀嚼。
串门唠嗑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村里大部分人家没电视,闲暇之余,串门唠嗑就成了他们生活中一件极随便的事。想起了把家门一丢便到了别家,根本用不着什么防盗,尽可跟没事似地张家长李家短地胡侃,尽可把村里村外的事讲来,讲者有声有色,听者有滋有味,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喜和乐。
串门唠嗑是村里人之间互相交流的一种方式,也是他们相处的一种常态。彼此间好像有说不完的话,有好多的秘密需要告诉他人。那心灵与心灵之间从不设防,总是以真诚示人以真诚待人。通过串门唠嗑,村人们相处得其乐融融。
锄地
夏天,由于午时炎热,村人们争朝夕锄地的干劲儿着实令人肃然起敬。他们打几个来回,一片地就锄完了,在我们看似简单的事,其实做起来挺难。
锄地,握大锄的双手要用力均匀,每一锄下去都要拉通,锄锄相连,方可把地锄平。锄地,左腿左手在前,右腿右手在后,那叫左前势,反之叫右前势。两种姿势交换使用,方算成手了。新手锄地,往往只顾着记要领,不小心就把庄稼苗锄没了,这个时候,非得师傅边骂边教几次才能改正过来。循规蹈矩,只能算是锄地的初级阶段。当你慢慢领悟到锄地的目的是疏松土,是往庄稼苗根部垒土,这说明你已领会了锄地的要旨,也就真正学会了锄地。锄地不仅能锻炼人的身体,也能磨练人的意志。
起山药
起山药是农村秋忙临近尾声的劳作。起山药需要较多的人手,有的村人忙不过来,别家的人过去帮忙,完了你再帮人家的忙,在村里那叫帮工。
犁铧翻开地垄,人们捡山药、堆山药,完了再装袋子,往回拉山药。你想,满地的山药,一个个地捡得花费多少时间付出多少辛劳。那会儿,好吃的少,起山药时人们中午不回家,于是烧山药便成了人们劳作中充饥的主要食物。烧山药前,一般由小孩们满山头拾柴禾、捡牛马粪。等准备好材料,大人过来垒火堆点火。之后,小孩们就照看火堆,继续往上加材料,直至火堆够大够红,叫来大人扒开火,将三四十个山药放进去,堆好火,再烧。过两三个小时山药就熟了,大人、小孩们围坐在一起分享这顿野餐,那烧得外焦里软的山药,香极了。起山药让人感到辛劳并快乐着。
打谷场上
秋收了,村人们将葫麻、谷子、莜麦等个子相继拉上打谷场,几家合用一个打谷场,红火又热闹。
一般情况下,各家的农作物个子刚拉上打谷场,都垛成了垛。一垛垛好似一个个营帐,成了小伙伴们捉迷藏的理想之所。每当黄昏时分,游戏便开始了。小伙伴们这儿掏个窟窿,那儿堆起个掩体,一会儿爬上垛顶,一会儿钻进垛底不出来,真是越迷越藏,越玩越起劲儿,直至被大人们喝止,游戏方告一段落。
碾场,将作物个子摊开,一家晒完碾一家。随后,将打下来的谷物、豆类等扬起,借风力吹掉壳和尘土。最难忘的是脱莜麦,脱谷机一开,几家人合伙帮一家,搬捆的、解捆的、填麦子的、挑秸秆的,那热火的场面,真让人不得不感慨团结是钢团结是力,团队的合作精神是强大得无往而不胜。
娶媳妇
娶媳妇是村里的喜事,它使平日里寂静的村庄一下子热闹起来。办喜事的东家从本村或邻村请来大师傅掌勺,跑腿儿的人张罗宴席用具。那时办喜事的宴席都设在家里,人们通过在家里忙在家里吃更能体会到喜事中的乐。
鞭炮响新人到,围观耍笑的人们堵在家门口不让新媳妇进门,你出一个节目,他来个难题,依次让新人做动作,动作越亲密,人们喝彩声越大。
婚宴开前,新人们要拜男方父母拜介绍人。宴席间,敬亲戚喜酒,认大小。敬平辈、朋友们的喜酒时,意味着耍笑才掀起了高潮。人们说,婚事中长幼辈三天不分大小,尽可耍笑,即便亲友们耍得再过火,新人们也不准烦恼。婚事完毕,一段时间内,新媳妇便成了村里人观看的对象议论的热点,仿佛这喜事里也有他们的一份,总想拿来给他们分享。
看鼓匠
白事对于村里人来说是件大事。别的不说,单是那看鼓匠就够人们上心的。
主家何时安鼓、何时出殡,没多久村里村外传遍了。届时,人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来到主家门外,鼓匠队出场,唢呐声响起,人们围成半环形,借着火光,说说笑笑,指指点点。每到村中十字路口,面对人们提出的一个个高难节目,正是考验吹鼓手技术的时候。鼓匠们毫不畏惧,一次又一次拿出看家本领,将唢呐头一会儿摘掉,一会儿安上,一会儿单吹唢呐嘴,一会儿又放在嘴里吹,时而有的鼓匠还将观众的帽子拿下来顶在唢呐上耍着吹。但不管怎样,唢呐声不仅不间断,且时长时短,时快时慢,时高时低,叫好声一片之时便是鼓匠吹奏高潮之时。
那会儿看鼓匠,不知是表演得好看的人多,还是人们文化生活匮乏,把看鼓匠当成看“西洋镜”了。
看电影
若说看鼓匠是不经意的俗事,那么看电影就是翘首以盼的雅事。
一句惊喜的喊叫:“放电影的来了!”胜过千万句的广告,霎时本村乃至邻村的村民早早吃过晚饭,像赶集似的,纷纷奔向放电影的村子。昔日落寞的村庄便活跃起来,有呼叫亲朋的、有抢占好地盘的,只待天暗下来,院子中央的白炽灯一灭,顷刻,全场鸦雀无声。随着放映机“咔卡”的声响,两个轮盘缓缓转动,一束由细变粗的光线直打在房外墙头的白布上,人们瞪大眼睛,开始看露天电影。《地道战》、《智取威虎山》、《渡江侦察记》……人们在为电影情节的发展捏一把汗的同时,又为故事主人公与敌人斗智斗勇而深感钦佩……文化如雨,润物无声。那个时候的电影战争片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而且深深地影响了一大批老百姓,激发了他们爱我家乡爱我祖国的热情。
露天电影,特定时代的特定产物,让人们找寻到了最为富有的精神家园。
打扑克
冬闲,村人的娱乐节目主要是打扑克。或定点或轮流转,反正家家热情接待。
打扑克的形式不外乎三三组六人一摊,三二组五人一伙。“牌逢对手将遇良才”,有记牌、掐牌等待机会的,有纵观全局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双方你来我往打得互不相让。不管怎样,最后不是顾此失彼,就是铤而走险,总有输赢之分。输的想赢,赢的想再赢,往往输者不甘,赢者奉陪,甚而灯下夜战。只要有玩的就有看的,中国的看客一向爱凑热闹爱将他人之乐当作己乐。
少时,我在老家看打扑克的,从未见过他们回家吃饭,这种废寝忘食只顾快活地玩乐,在那年月竟成了村里最时髦的做项。
杀年猪
村里人也讲究吃喝,冬天大雪小雪杀年猪就是他们会享受的例证。
早上,屠家、帮忙杀猪的乡亲们应邀来到主家,先由一个力气大的人抓住猪尾巴,用力向上提,使猪的两条后腿离地,然后三四个人上去抓住猪的前后腿,把猪抬上案台,屠家一刀下去,猪血流如注,未久血尽猪也丧命了。接着,屠家从猪的后腿划开一点皮,用气筒不断往里打气,等猪全身鼓起,再把猪抬上褪猪台,用开水浇、刨子褪,去毛后把猪挂起来,由屠家开猪肚清理内脏,随之把猪肉一分为二,这样杀猪就完成了。
下午两三点,亲戚好友坐满主家,吃猪肉、喝烧酒,兴致来了的男人们还划上两拳。小孩们则把猪水泡(猪膀胱)当作汽球大玩特玩一番。杀年猪无意地成了村中大人们的聚餐会、小孩们的开心会,难怪,在少有娱乐的年月村里人掰着指头期盼它。
过大年
过大年是村里人最隆重的节日。农历腊八过后,年就拉开了帷幕,各家宰羊杀猪,至少也得杀几只鸡。猪羊肉村人一般吃半个卖半个,然后用卖肉钱再置办鞭炮、年画、红纸、黑枣、糖块、新衣服等。余下的蒸馒头、炸麻花儿、压粉条儿、炒瓜子儿等准备年货活计大都在家里进行。除夕夜,酒席摆上,全家人围坐一起吃团圆饭,拉家常。午夜零时,天地间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起,天空被星星点点的火光照亮,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久久不散。人们沉浸在红火热闹的气氛中。接下来,便是熬夜,孩子们进进出出,玩玩打打,大人们话家事,打扑克,共度新春佳节。
初一早上,小辈要给长辈们磕头拜年,长辈们要给孩子压岁钱。男孩子买小鞭炮全靠它,女孩子把它存起来买个发卡什么的。正月十三到十五,村里自发组织的秧歌队、高跷队给村里有威望、较富裕的人家拜年,所到之处,各家纷纷出门张望,渐渐地大人小孩一围一伙,整个村庄沸腾起来。
现在,尽管时代不同了,但村事大体上沿袭了下来。村事体现的是一种邻里、村人之间的友好和谐,一种纯朴的乡风、民风,我怀念这种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