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常耀宗的头像

常耀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2/31
分享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常耀宗

久闻赵龙大名。真正认识他,还是通过察右前旗文联这个纽带。纵然他是搞书法篆刻的,我是搞文字工作的,但我们不善言语、不阿谀奉承的脾性相同。在我看来,我们属于同类人,赵龙乃我朋友、兄长。每见他,往往直呼其名,好像从前就认识,有种亲近、随和、朴实的感觉。当然,在我心里,赵龙始终是大师级人物,我一直心怀敬仰。

一个冬日,开车行进于土镇道西开发区巷道,曲径通幽,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极其宁静,没有人流,没有车声,这与平素喧嚣的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居住此地,也许正是我要拜访的主人公——赵龙的有意为之?不跟风,不媚俗,只为自己钟爱的事业着想,这在当今艺术家中也是凤毛麟角吧?

走进赵龙的平房,只见他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手提电脑前作沉思状,也许他正在为我的预约拜访做准备呢。

1971年,赵龙出生于察右前旗一个农民家庭。其父赵世英是当地有名的集画工、书法、写诗于一身的能人。从赵龙六岁起,父亲就用自书自编的教材让他临摹,渐渐地,赵龙对书法产生了兴趣。那年头没电灯,他就在煤油灯下临帖常常到深夜。后来,在旗一中读书期间,赵龙求教于乌兰察布书画界名宿苏彪先生学习书画艺术,从而使他的书法水平大进。“皇天不负苦心人”,赵龙几十年如一日临池不辍,终成大器。现今他已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会员、乌兰察布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他的作品多次发表于《书法报》、《青少年书法导报》、《书法导报》、《书法世界》等报刊。全国几大报刊就他曾做过专题介绍,赵龙成为内蒙古的骄傲,书法界升起的一颗耀眼新星。

赵龙的书法从唐楷入手,上溯魏晋,行、草、篆皆有涉猎,其中尤以行草、楷书见长,于传统中有创新,在规矩中见功力。他的行草高古沉静,疏密得体,行云流水,大气磅礴,为我们传导出效果反差强烈、和谐统一的文化态度。

扎实的书法功底为赵龙从事篆刻艺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96年,乌兰察布山城印社成立,赵龙始执刀治印,后入室已故古文专家、西泠印社篆刻名家杨鲁安门下学习古文字学和篆刻艺术。他印崇秦汉,印风古朴典雅,刀法大胆爽利,极富时代特色,现已跻身于内蒙古篆刻委员会委员、内蒙古北疆印社理事。在行家看来,赵龙印的整体风格稳重厚实,入印文字多取方正的缪篆,在外形上不做特别突出的变化,章法上平稳、朴实。从线条上看,印笔粗细变化,游刃有余,印面和谐协调,印文细、硬、干净利落,与边框的厚实形成显明对比,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功夫深处见天然,笔种刀耕结硕果。迄今,赵龙的书法篆刻作品入展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全国第五、六届篆刻展、全国中青年名家书法作品邀请展、全国百家扇面书画展、第22回日本篆刻展、当代篆刻邀请展等,并在中国西部书画大展、西泠印社第二届国际篆刻书法作品大展、内蒙古第二、三、四届篆刻展中获奖。

作为一名有思想、有成就的大家,赵龙认为,一个真正的书法家或篆刻家应当具备优秀的人品和优秀的书品或刀品,有这两点方可称之为家;一件成功的作品,应当是传统功力、时代特色、个性融汇的结合,有这三点方可立足于世。

在书学的根本理念上,赵龙主张为大众服务。事实上,他一直是人民书法的力倡者和实践者。自1993年在乌兰察布特殊教育学校任书画教师以来,他就创办了兴趣小组,教孩子们楷书、行书、魏碑、素描、工笔、水彩画。他还利用先进的教学仪器为聋哑学生讲解书法、绘画课程,教学效果颇佳。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他辅导过的学生先后有30名的50件作品参加了旗、市、自治区书画大赛及展览,并获得不同层次奖项。其中1名学生的画作在全国残疾人书画大赛中获得优秀作品奖,2名毕业生在当地开办了装潢部,经济收入可观。

“书法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只有人民群众的生活才是书法创作的源泉。”赵龙所说正如所做。他不仅以自己成功的书法创作、书法展览让人信服,而且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推荐工作。邀请乌兰察布书画名家梁能伟、曹彪、姚伊凡等来察右前旗搞书法笔会,让旗内有关人士学习他们的书法创作过程。受邀到乌兰察布市企事业单位参加书法笔会,切磋技艺。赴锡盟、兴安盟、阿拉善盟、乌海、呼和浩特等地观摩书法篆刻展,回来后他将外面的书法格式等所见所闻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当地的书法爱好者。同时,他积极鼓励王君、王飞、王瑞生、朱志芳等书法人士参加自治区类书法展活动,以此磨砺自己,提高自己。搭建好平台,先后有30位书法爱好者加入到书法艺术中来,为书法艺术积蓄了后备力量和欣赏人群。作为业界人士,赵龙表示,书法艺术要雅俗共赏,普及与提高同步发展。换言之,只有写出大家都能看懂都能接受都能喜欢的作品,写出让群众拍手专家点头的作品,才能算得上一个真正的书法家。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面对当前书法篆刻界的浮躁之风,赵龙能静下心来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为人为艺的好心态。赵龙是一个把书印当作艺术、当作生命的虔诚之人。他从没有想过靠写书治印出名挣钱,书印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因无欲而沉静,因沉静而心有书印,由此多了一份典雅。笔笔真实、刀刀沉实,赵龙的书印作品蕴含深刻,能经得住仔细把玩与欣赏。赵龙喜沉静,为人处世低调,挥翰操刀中不自觉地融入个人心性,正是这种能沉下来的性格,才形成了他沉稳厚重的个人创作风格。尽管如此,赵龙从来没有满足过,在他看来,不管是学习还是创作,都要志存高远。一是要有高眼光,要向全国大家一流的水平看齐,不能局限在一个局部、一个地方。二是要有高审美,审美观就是你平时积累的学识和修养,没有审美就难辨好坏,就没有坚实的创作基础。三是要有高悟性,悟性就是艺术的灵气,所谓灵气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敏于行、讷于言的赵龙——激情于内,冷静于外,这个看似矛盾的统一体,实则正如中国书协主席张海说的:“艺术创作需要十分的投入,也需要十分的冷静。投入才有激情,冷静才会客观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认识传统,从而随着阅历的积累,逐渐达到人书俱老的境界。”诚如斯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