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常耀宗的头像

常耀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9/21
分享

在村野

常耀宗

我是在一个多云的午后来到镇郊这片洼地式的村野的。这里平畴远畈,境界开阔。夏季,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观察这片村野。村野对我来说,是一个阒然静寂之所。怡情于此,陶醉于田园之乐,会暂时忘掉世间别的东西。

在村野南的路旁,几棵枝繁叶茂的大柳树下,掩隐着几座白色的蒙古包。远处星星点点的牛、马以及一群群羊在吃草。大地沉默无言,唯有庄稼、花草、树木静静地生长,静静地挺立在那里。静,真静!然而村野的静,并非空空如也,也不是沉沉睡去,而是自有一种气场充斥、升腾其间,外表舒缓而内在激越,平静中蕴积着强大的内在势能。倏忽,我感到这种静是一种美!这静美让我滋生出留在村野,就在村野生活多好的想法。此刻,就连天空传来的几声鸟鸣,似乎也变成了这恬静中的和谐伴奏,增添了乐感般的享受。

今年,天旱少雨。六月底,我曾到此一游,心中却少了“诗和远方”的雅兴。因为在村野我不愿看到的一幕出现了,庄稼长得高低不等,有的尺把高;有的出苗不久;有的没苗现出空地。六月中旬,尽管下过几场中到大雨,但似乎来得晚了些,这对庄稼难免没有影响,但愿不久这些庄稼都能长起来,我想。

没想到,我的所想成真。时隔一个多月的八月上旬,当我再次来到这片村野,但见墨绿墨绿的一片又一片,庄稼长得一路向高向好。可见甘露对久旱的庄稼还是有益啊!退一步讲,即便它丰收不了,也可为牛羊作草料。哦,原来农村一直奉行的种养结合模式,一方面是两全其美,美美与共的事,另一方面是各美其美,美其之美的事。通俗地讲,就是二者既能互相促进,又能单独发展。脱离其一,还有其二兜底。总的来说,村民们一年下来希望总还是会有的。

从浮嚣纷扰的生活中走来,我只想贴近村野,贴近庄稼,贴近花草,贴近孕肓我们的大地母亲,听她心跳的声音,被温柔地包裹。

置身乡野,我的心是属于乡野的。此间的天地万物及其风吹草动皆在我的关注之内。看!从蒙古包里走出一人,随后骑着电三轮经过我,在不远处的小路停下,只见他指着正在地边拨草的一个女人说:“不要拨啦,把草放下,放下!谁叫你来这儿拨草了?”那女人见状,答道:“不拨了,您就放过我这一回,让我走吧!”接着,那男人说:“你拨几回了,把地都踩坏了,不叫你拔就是不听!”如是,女人又经过一番央求,男人最终还是让她骑电车驮着几袋草走了。

不一会儿,那个男人向我走来。看来,对每一个光顾村野的人,他都不会轻易“放过”。近了,瞧他约有65岁左右,消瘦却精神矍铄。互相介绍完毕,我问他刚才发生一事的原委。农人告诉我,那个女人系镇郊一个村里人,圈养着一些羊,她常趁没人来此地拔草,间或把庄稼踩坏了。这次恰巧被他看见,堵个正着,其实也就是吓唬一下,好让她的行为有所收敛。

看不出,这位农人的“邻土”意识还挺强。是呀,土地就是我们的根。热爱土地就是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但凡有点家乡情结的人都应该捍卫我们的主权。

这时候,农人递我一支烟,我说不会抽。于是他燃起一支,仰头看看天,天依旧阴沉沉的,憋着雨,就是不下。

“你是不想摘蘑菇了?”农人问我。

“不,我就是来这儿转转,看看风景。”我回答他。

“想摘蘑菇等再下一场雨来哇,这个南坡蘑菇可多了。”农人指着身边一个满是杨树的山坡说。哦,农民!与人为善,常怀善念,犹如一股暖流涌入我心田,顿时让我感受到了来自老乡的温情。

接着,我问起他的一些情况。他说,以前仅靠种自家几亩薄田,生活不宽裕没盼头。前几年他和儿子承包了几十亩地,全是机耕机收。还养了些家畜、建了三个蒙古包,没事他帮儿子打理打理。虽然说生活不是为了钱,可是没钱生活好不起来。人挪活树挪死,反正现在阵势是拉开了,剩下的就是大干一番了。听罢农人的话,我坚信,踏着现代文明的节奏,这位老当益壮还懂兼营的农人生活以及乡土社会皆自有微妙的变迁。

“噢,对了,那是我的蒙古包。农人一边指一边说。

其实来了几回我早晓得。只是一直不见车来人往,我有些疑惑地问他:

“有人来吃饭吗?”

“有了,都是冲着绿色食品来的。我这儿菜呀、蛋呀、肉都是自家产的,绝对好。你有空带着家人、朋友过来坐坐!”

临别,农人特意嘱咐我。说完,只见他开着三轮车拉着纯净水桶向东而去,想必是去镇里换水了。人勤劳、朴实、善良地安居于大地之上,村野,就这样静静地流淌在岁月深处。

忽然想,或许正因有农人这样成千上万的人,将他们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性格融入到村野中,“向着泥土,深深地扎下根去”,才令村野“成为大地的一部分,生机勃勃又生生不息”。

云越来越沉了,肯定又要下一场大雨。

2022.8.28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