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常耀宗的头像

常耀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2/03
分享

想起手写春联

常耀宗

现在过春节,每看到烫金春联,我心里老觉得很别扭,商业化炒作的春联,变样了,也变味了。一幅幅春联贴出来,没有人驻足观看、把玩,人们大多敬而远之。

春联是春节重要的一部分,以前的人们极其看重它。从买红纸请人代写到张贴,极为讲究且从不马虎。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毛笔字写得好,每逢腊月二十后,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纷纷带着烟酒和已裁好的红纸来家“求”字。有的当场写完了事,有的没写完,人家便托付给父亲。既来求就想好,父亲每每严肃认真对待,不管人家在场与否。在那个春联词少见的年代,求字的人多,为避免联词重复,父亲有时自己编联词,字斟句酌,煞费苦心。他写起字来口到眼到心到。写出的春联潇洒、漂亮、见功力。即便父亲回老家陪祖母过年,离年一两天了,村里的乡亲们仍要请他写些“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大羊年年生,小羊日日长”、“五谷丰登岁月甜,六畜兴旺农家乐”、“林茂粮丰富贵村,花团锦簇吉祥地”等春联,以图新年吉祥,生活美好。

最难忘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腊月二十三四一过,父亲、我和弟弟上街卖手写春联。那不只是为了挣几个小钱,从中更见证了城镇居民对手写春联这种独特文化瑰宝热衷的程度。每天摆好摊位,父亲和弟弟便开始写春联,我帮着打下手。写着写着,人们围拢过来,见字好词好,买的人也就多起来了。有的要大门联“户纳千祥祥云腾,门迎百福福星照”,有的要生意联“生意兴隆达三江,财源茂盛通四海”,有的要学校联“祖国校园逢春绿,中华桃李向阳红”,自说自写,或者我说他们写,大众化的联词张口就来,容不得你多想。一般来买春联的有我们三人记住的联词便够用了。遇到特殊情况,有《实用对联精选》一书可参考。那时人们从心底里流淌着对春联的真爱,春节竞相购买手写春联成了一时的社会风尚。由写春联卖春联我们体验到,春联是人和岁月情感的交流,它让人的内心很开阔也很舒展。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大年二十九、三十上午至中午是贴春联的时候,一家中两三个男子先踩凳子扫掉往年门框、门楣、墙壁上的旧春联,然后把糨糊抹在春联的背面,大门两侧、窗外、家门、院里、果树上,一副副、一条条、一方方崭新的春联,红底配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了一家一户对未来一年的祈福和祝愿,烘托出浓浓的节日气氛和火火的情。正月里,到人们家串门,第一眼总要看看他们的春联,念念联词,如谁家的春联被人称赞,那真是莫大的荣耀。更重要的是,手写春联极具中国年味,透过它可以观察到民间风情。

可惜,进入二十世纪,墨汁手写春联被银粉手写春联代替了。再后来,出现了印制春联。金光闪闪,刺眼,乍看分不清联纸和联字,没有了纯正的墨香和手写的生气,看上去感到不正宗不是原生态的东西。特别是近些年,银行、商家统一印制出的春联更如雨后春笋遍及华夏大地,虽然它鲜艳夺目但形式单一,不再是以前的春联,仿佛成了春节里的一件装饰品,缺少了文化味和人情味。

写春联贴春联是我国上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寄托美好愿望的民族风俗习惯,属于一种文学艺术,它工整、对仗、简洁、精巧。好的春联就是两行好诗,再加上书法神韵,极富欣赏价值,让人在美的享受中对传统文化进行追怀和想象。因此,洋溢着中国人人文精神的手写春联,是不可或缺的守望传统、感知传统、发扬传统的有效手段,我们每个人乃至方方面面都应该有此责任和担当,万不能让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白白丢掉。期待手写春联早日回归现实!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