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常耀宗的头像

常耀宗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307/18
分享

散文如茶 淡而有味——读闫曼丽散文集《花开无声》

常耀宗

阅读闫曼丽的散文集《花开无声》,只觉得心动神驰,余味悠悠。闫曼丽散文不以强烈的抒情取胜,而以深含的意味见长。读后恰如品味温水中泡的香茗一样,别有一番美丽的体验与憬悟。

闫曼丽的散文何以会形成这样一种“温水泡茶”的艺术特性和阅读效果?当我们深入她作品内在精神、情感和表现空间,做一番细致的体味和分析,即可发现,至少有以下三点值得一提。

其一,闫曼丽散文所具有的“温水泡茶”的艺术特性和阅读效果,很大程度上,是作者过去生命历程的折光和独特怀旧意识的凸显,是一种打上了人格烙印的审美方式。反映到散文创作上便是,不少涉及童年的篇章,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而是在此同时,把过去经受一次灵魂的洗礼,将其推到一定心理与情感距离之外,加以超然性的观照和审美化咀嚼,以求从中引出浓郁、悠远而丰邃的人生况味,抑或发掘出具有普遍启示意义的生活真谛,从而化过去为财富。不妨读《冬天的怀想》,该文从作者的小妹欲买布娃娃而不能入手,交待了“母亲省吃俭用,为我们订阅书刊”这一事实,叙述中作者表现的重心在于探照和呈示清贫之中母爱的深沉、丰厚与博大,滋生出一种深深且浓浓的、苦中有甜的生命味。同样一篇《大地的心在跳》,写的是面对一次地震,孩子无忧无虑,大人焦燥不安。在一般情况下,这样的文章很可能是一派萧瑟悲怨,伤感凄凉。然而,该文却偏偏让暗淡的记忆平添了些许美好的心愿和生命的暖色。正如作者所写:“躺在帐篷里,我倾听着大地的心脏,想用手触摸它是滚烫的还是冰冷的,那些深居在泥土中的虫子们一定知道。那就变成一只虫子吧,去摸摸这颗心,让它多爱我们一些。”正是这种对具体生活情境的精神与情感的超越,使得文章形成了一种形而上的人生意蕴。此外,《不忘的声音》、《想念电影》、《遥望故乡,我说……》、《童年的下午》等篇,或款款诉说,或娓娓清谈,其笔墨所至充注着一种绵延悠长的心灵安详和曾经拥有的精神泰然,这便把作者特有的怀旧意识和人生态度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显然,诸如此类的文章,是极易凭借作者在讲述过去经历时保持的平和和沉静的语调,和这种语调所浸透的丰富人生体验之间的明显反差,而酿成一种似淡实浓、淡而有味的叙述风格的。唯其如此,读者从中获得一种温水泡茶式的美感,便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事了。

其二,闫曼丽散文所具有的“温水泡茶”的艺术特性和阅读效果,从根本上讲,还是作者自由心态、坦诚胸怀和率真意趣的本色挥洒与天然外化,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生命释放。任何一位用心的读者在欣赏闫曼丽的散文时,都会清晰地感觉到:在那流畅而舒展的语言叙述中,时时充注着一种属于作者特有的精神气质和人生涵养。它们作为作者的本色,无形中浸透着她散文的语言基调,并在终极意义上规约、推动着这些散文,使其在思想或意境上得以升华,自然生成一种“散而庄、淡而腴”的艺术韵致。请读《喜欢早晨》、《记下感动》、《幸福是什么》、《与爱同在》诸篇,作者在展开具体的行文谋篇时,一任笔触徜徉于寻常事物、行居闻见、普通生活、日间经验。兴致勃勃、津津乐道地讲述一些人们司空见惯,但却又每每不加深究的问题,从而使一种或许与“深刻”之类没有太多关涉,但却不时让人心动的人生滋味跃然纸间。再看《春天的心愿》、《给孩子》、《春天里的雪人》等篇,它只是叙述了“病中住院”、“爱孩子”、“堆雪人”这样一些小场景、小思绪。作者对这此平凡的小场景、小思绪加以纯静的表现,既不会企图使它一定影响社会,更不在乎它能否流传千古,而只是为了把生命之中某些单纯、美好和本质的东西留下来。然而,正是这种无功利目的的写作态度,无意中成就了文章亦淡亦浓,先淡后浓的人生意味。同上述篇章相比,《春天,遂想起……》、《拾麦穗的日子》、《草原在哭泣》诸文,包含了指点生活缺憾和批评人类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非理性,即便如此,作者也只是毫无保留地敞开心灵的大门,心平气和而又入情入理地表述着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与评价,以看似柔弱的文字唤醒人们沉睡已久、日渐麻木的心灵,从而达到同读者平等对话和诚挚交流的目的。这样写成的文章,极易飘逸出醇厚绵长的审美意味,令人如品香茗,回味无穷。由些可见,闫曼丽散文所具有的“温水泡茶”的艺术特性,与其说是来自文章本身营造的成功,不如说是源于作者人格的魅力和基于生活的品行锤炼。

其三,闫曼丽散文所具有的“温水泡茶”的艺术特性和阅读效果,又是作者在语言叙述和文体结构上崇尚朴实无华、本色自然之风格的艺术必然。在语言叙述上,闫曼丽的散文不事雕琢、不讲语出惊人,而且坚持以清闲素洁、朴实平淡的文学,使文章形成本色自然的语流,呈现出洗尽铅华的天籁之美。对此,我们无论读她的《野花开放的年代》、《如约黄昏》、《阳光下的思念》等先前的篇体,或者看她《黑夜里,请亮起一盏灯》、《童真》、《春风在心里》等较后之作,都会有很深的感受。与此同时,闫曼丽的散文还由语言叙述上升为文本营造,力求在更高的层面上强化平淡本色之美。具体来讲,作者笔下的散文,既不见煞费苦心的结构安排,也难找立异标新的技巧运用,而是以一种毫无矜持的态度,尽量让文本叙述做行云流水、无拘无束的伸展。应当承认,具备了如此语言和文本特色的散文,一旦同作者自由、舒展而又淡泊、平静的心态世界相融汇,则必然会生成似淡实浓、先淡后浓、淡中离浓的艺术韵味,也必然会将一种“温水泡茶”的阅读欣赏效果留给广大读者。

苏东波曰:“寄至味于淡泊”,梁实秋言:“大作如茶”,其实真能达如此境界谈何容易,不易恐怕就不易在它必须是文之“淡”与人之“淡”,文章之“有味”与人品之“有味”。尤令人欣慰的是,闫曼丽的散文,恰恰在较高层次上超出了这一难关,而映示了散文如茶,淡而有味的审美特征。对于乌兰察布市散文创作而言,闫曼丽的散文不仅表现出了独特的阅读欣赏价值,而且也包含了重要的创作启示意义。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