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常耀宗的头像

常耀宗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8/17
分享

永远的情结

常耀宗

在一次通讯员培训会上,我与《乌兰察布日报》的一位编辑老师相识,她亲切地称我为老通讯员,当时我心里真似吃了蜂蜜一样的甜。

是哪,回顾自己由一个业余撰稿人成为一个专业新闻工作者的历程,不能不说我与《乌兰察布日报》有着不解缘,不了情。

未接触《乌兰察布日报》前,我的投稿生涯只见播种不见收获。失败之余,竟出生一种心灰意懒的心绪来。对此,深知内情的朋友为我指点迷津,向《乌兰察布日报》投稿。在抱着试试看心理的支配下,我投出了几份文稿。以后的日子里,阳光迟缓而凝重,人也冷漠而多变。百无聊懒的一个中午,朋友急匆匆地跑来问我:“看见了吗?”我诧异:“看见了什么?”接着,他便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乌兰察布日报》,指着一篇新闻报道说:“看,你的稿子上报了。”我将信将疑,顺着他手指的地方看去,果然,油墨香的报纸上,清晰地印着我的“拙作”。于是乎,我疯狂似地欢呼、跳跃。那惊喜、那欣慰,真正非言语所能形容也。之后,笔如脱缰的的野马,一发而不可收。几年来,《乌兰察布日报》从小报办到大报,都留下了我深深浅浅的足迹。我因此而连年被该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期间又荣获乌兰察布第四届、第五届新闻作品大赛三等奖。随之,通辽市《百草园》杂志、乌兰察布《敕勒川》杂志、《乌兰察布广播电视报》、《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市电台、《光明日报》等,也开始挤进我或长或短的文字。

面对商潮滚滚的现世,我毅然选择了担负某个旗新闻宣传工作的重任,这其中大半感情是缘于《乌兰察布日报》的激励,不知不觉中《乌兰察布日报》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今,因为职业的关系,我对《乌兰察布日报》的依恋、热爱之情与日俱增。即使当我躺在病床上不能正常上班时,最念念不忘的还是那张报。情急中打电话托朋友送来几份《乌兰察布日报》,或看自己不久前投出的文稿是否刊出,编者是如何修改的,自己又该怎样改进;或看哪个旗县市有什么新闻,谁写的?好在哪里……看着看着,我的整个身心就“沉”了下去,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感觉无比的快乐和温馨,全然不知自己还是一个病人……

读、写,写、读,我永远的情结,离不开你——《乌兰察布日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