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常耀宗的头像

常耀宗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402/02
分享

朴实机智有哲理——读李巨诗歌有感

常耀宗

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李巨为乡村和村人抒写是他诗歌创作的方向和主旋律,他对乡村、村人、黄土地爱得深沉、博大,能够在田野乡间一草一木、一风一雨、一鸟一花、一人一家中发现诗眼,赋这些普通事物以新奇和神性,呈现他对农村、农民、农业的希望、苦涩、艰辛和快乐,体现了他久远的中国传统文人情怀,暗含一种奉劝当下的人们别忘故土的父母爱、厚土情与劳作苦的意味在其中,教我们远离喧哗、虚无、高大,回归原初、本真、朴素,也就是现在人们讲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言而总之,捧读李巨的诗歌,令我仿佛吹拂了一次乡野清风,沐浴了一场霏霏细雨。之后,我看到了晨曦、朝霞,以及心中永不落的太阳。捧读李巨的诗歌,有味道、有灵趣、更有色泽,如同行走在鲜花开遍的湖畔,让我感受到了天地浩大温馨的抚爱。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风物长宜放眼量。”几年来,在清河创客公众号上我发现,李巨的诗何其多也,堪称诗歌王国,包罗万象,景色艳丽,可谓信手捏来皆是诗,朴实机智有哲理。

在他诸多的诗歌中,我更偏爱他短小精悍的哲理诗。例如他《蜡烛》一诗,由“只有停电时候 ∕才让你流泪。”入笔,限定了蜡烛被使用的时间,见出蜡烛的被动。想想,连流泪都得任人摆布,不言自明蜡烛何其可怜何其没有价值!赋蜡烛以流泪,拟人化的手法一语双关,既指其照亮,又指外部环境的恶劣。接着,他道:“你是一篇文章的标题∕为了忘却的纪念。”借用鲁迅先生的文题作诗的结尾,不难预测出蜡烛的命运不久矣,最终它必将逐于被人遗忘一隅。此诗慨念大于形象,似在教导我们忆苦才能思甜,知难而后更催人奋进。

又如《水》一诗:“静静坐禅∕无风不起浪。”几个字就把水写活了。同样,赋水以拟人化手法,坐禅令我们联想起佛,想起修身养性,想起静的可贵之处。然而,“无风不起浪”一句,既为承接,又为转折,它促使我们想到事物的两面性,若有风呢?其势必浪荡也!该诗寓理于形象中,好像在告诫我们凡事要忍、要静,要与人、物和谐相处,要维护一方平安、世界和平,做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反之,他没有说,任我们驰骋想象,恣意遨游。

综上所述,李巨的哲理诗深沉、含蓄、隽永,多将抽象的哲理寓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中,语言朴实,对万物存有新创见,喻世、警世、醒世,教我们自省、自强、自立。诗是语言的精华。实际上,越是短诗越难写,在只言片语中便将感情上升为智性,形象转化为哲理,依仗的全是深刻的修炼功夫。

不止如此,热爱祖国热爱民族亦是李巨诗歌应有之义。我们不妨看他《与长城有关》一诗的最后几节:“我曾戏谑古长城∕不过是庞大的土石工程∕是古人为今人∕筑了一道赚钱的风景。”//“呸,亏你还是个读书人∕瞎眼和尚念歪经∕没长城,哪来你个龟孙∕一天介就知道个狂欢节、圣诞老人∕我被父亲骂了个狗血喷头,大愣怔。”//“唉,还真不明白∕在醉生梦死中被刀子捅痛∕莫如在夜夜无眠中觉醒。”古代,长城是古人抵御异族外侵的屏障。今天,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不倒的象征。由形而神,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中华儿女该当继承发扬。可现实中呢?有些人盲目热衷、迷恋过外国节到了“只知魏晋不知有汉”的地步。对此,李巨就这些愚昧无知者予以嘲讽,就他(她)们崇洋媚外的行为予以无情批判,意在唤醒那些迷失的中国心,增强其中国志,重铸其中国魂,手拉手,心连心,一起去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通过此诗,我们看到李巨用语接地气,弥漫着泥土气息。在嬉笑怒骂中就把大道理灌输到我们的脑海、心灵中了。关注现实中一些人的错误动向并给予有力鞭挞,显示了李巨的社会责任感和悲悯情怀,显示了他作为时代记录者应有的格局与胸襟,无由地使我敬佩。从哲理诗、爱国诗中,我又看到了不同的李巨。那些深藏在文字间的既直率又幽曲,既明朗又微妙的东西,足以构成他广阔的诗空,慰籍我心,我情愿耽溺其中,心旌摇曳,心醉神迷。

“诗是个美丽而狡猾的精灵”,这话道出了诗难以捕捉的实情。相较而言,写诗更需要燃烧的激情,李巨永远拥有不老的诗心。他的大诗小诗都是清新灵动的诗,点点诗光贵在真情真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