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灏然博宇的头像

灏然博宇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1/22
分享
《石鼓无声》连载

第五章 石鼓拓片断代

1

金教授家的一楼专门设置了一块地方用来接待师生朋友,大家可以在这里喝茶聊天,主要是出来进去也方便。位置在客厅西墙前面,墙上挂着一幅《华夏龙脉金秋图》,大片的红色和点点金色,描绘了大秦岭的惊艳秋景,让人立刻想到了毛主席那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墙边摆着一套黑酸枝明式茶桌,远看整套茶桌的颜色是黑中泛光,加上茶桌简练挺拔的线条,显得很是凝重典雅。近些年来,大家很喜欢明式家具,外观不花哨,线条很简明,应该是大家喜欢的主要原因。所谓“明式家具”,是指在中国十五到十七世纪,中国古典家具发展的重要时期,后人把那个时代的家具统称为“明式家具”。金教授这套茶桌价格不贵,毕竟木材是红酸枝的,所以不会让人感觉炫富张扬,反而让大家感觉与其身份很搭。一幅红色《华夏龙脉金秋图》与一套黑酸枝茶台桌椅,整体搭配显得很有品味和艺术感。

章毅与金教授握手后,就把装着拓片的盒子拿了出来,金教授赶紧用双手接住,仿佛在接一件非常珍贵又易碎的瓷器一样。金教授仔细的看着陈旧的拓片盒子,把上面模糊的字迹反复了看了好几遍,直到老金假装咳嗽的提醒,金教授才想起来,还有客人在场等着呢。

“不好意思啊,我刚才太专注了。”金教授一边说话,一边对老金说:“老二,你来给章毅泡茶,我再端详端详。”然后就从到茶桌前,接着看了起来。

“金教授不用客气,我和老金是老朋友了,您慢慢看。”章毅赶紧说道。

“这个封面上的字比较模糊,你是自然老化,又像是……”金教授说了一半就停住了,不知道他的又像是,到底是像什么。

“大哥,你怎么一直在看拓片盒子,怎么不打开看看盒子里面的拓片呢?”老金不解的问。

“这就像是一个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就会有无限的可能,所以我得慢慢来,怕惊喜太大,也怕惊吓太大。”金教授说的有点神秘,搞得章毅有点小紧张。

“金教授,您这么一说,让激动的好奇心大爆发啊。”

“哈哈,我是跟你们开玩笑的。这些年来我见过的石鼓拓片太多,真真假假,鱼目混珠,只是这份拓片看着比较特别。”看来金教授刚才说的惊喜惊吓的话,是故意逗他们的。

“有什么特别呢?”老金和章毅不约而同的问了一句。

“其他的盒子上,大多用篆书或楷书字体,这个是用的隶书。”金教授解释特别之处。

“这个特别之处,能说明什么问题呢?”老金问道。

“这说明,拓片是唐代的可能性很大。而那些篆书字体很多是故意搞的很老,而那些楷体则说是唐以后的。”金教授从字体方面,又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字体与朝代有什么关系呢?唐楷在书法史上名气很大,怎么说隶书字体与唐代的可能性很大呢?”老金这个问题好像是有点深度的,这也与他的书法爱好有关。

“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金教授笑着说。“唐楷在书法史上是有名气,可是石鼓出土的年代贞观盛世之初,并没有受到重视,因为唐太宗李世民喜欢王羲之的《兰亭序》;但后来‘安史之乱’,唐肃宗专门让人把石鼓运到了凤翔,让群臣进行鉴赏研究。”金教授讲起历史故事来,那叫一个顺手拈来。

“大哥,你说了这么多,和拓片上的隶书字体有什么关系呢?”老金被大哥说的有点懵懵的。

“是这样的,每个朝代的书法现象,都是皇帝的爱好有关,唐太宗喜欢王羲之,所以当时的名家,几乎都有兰亭序的摹本。 我们按这个现象推测下,在唐玄宗时代,会什么情况呢?”金教授用目光提问式的看着老金和章毅。

“肯定是很多人学习皇帝喜欢的书体。”章毅刚才听的很认真,一下子就领悟了金教授的意思。

“对,就是这样的。”金教授肯定的说。

“噢——,我明白了,唐玄宗的《孝经序》得汉隶之精髓,风骨巨丽,丰厚腴美,清丽多姿,神采飞扬,堪称历代帝王最美隶书。”老金恍然大悟的拍了下脑门,终于知道大哥为什么说, 拓片盒子上的隶书字体特别了。

茶已喝了几杯,盒子上的隶书也搞清楚了,现在就要打开盒子看拓片了。

正当老金和章毅准备准备打开盒子时,金教授说:

“咱们去我的书房吧,茶桌上不好放拓片,我书房练字的长条桌子,摆放这个刚好。”

三人走上了二楼,二楼有200多平方的样子,除了两间卧室,其他的地方全是金教授的书房,里面就像是一个小型的展厅。刚进门,就看到长条桌子的后面,挂着一幅用奇怪的笔意书写的对联。章毅是看不懂这幅对联的,其实老金原来也看不懂,只是听他大哥说过多次,也就认识了。便故意问章毅:

“章毅,我考考你,你看这幅对联写的是什么?”章毅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只是呵呵笑,什么也不说,用求教的目光看着金教授。

“老二,你就别掉书袋了。”金教授像老师指导学生一样,用手向老金点了点,“章毅,你别搭理他,这幅对联是晚清康有为先生所撰,读作‘梅花雪里精神,莲子泥中骨格’。另外要重点提下,康有为先生还在基著名书论《广艺舟双楫》中批出:石鼓既为中国第一古物,亦当为书家第一古物,亦当为书家第一法则也。”

“康有为我在电视上看过,只知道他与‘戊戌变法’有关,没想到康有为在书法方面也有如此深厚的造诣。”章毅说着,走到对联的跟前,细细地看了起来。“金教授,这幅对联是用石鼓文写的吗?”章毅向金教授请教道。

“不全是,因为石鼓文被破解的字数很有限,无法完美的组合成这幅对联。我这是把石鼓文体、隶书和篆书的笔意融合在一起而写成的,算是一种书法创意创新,也可以说是写着玩的。”金教授走到章毅面前,指着哪些笔划是借用自石鼓文,哪些笔划是借用自己隶书和篆书。

“我不懂书法,但我看着这些字很有整体艺术感,不像是拼凑而成的。”章毅说出了自己看对联后的感受。

“你虽然不懂书法,但是你这句‘很有整体艺术感’算是夸到点子上了,我说的对不对呀金大教授。”老金呵呵的看着金教授。

“就你能,不说这些了,我们还是把拓片打开看看吧。”金教授假装要用手拍打老金的样子说笑着,快步的走到画桌前,把上面的宣纸笔墨与颜料等写字画画的东西,先收拾到旁边的筐子里,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拓片取出,逐张摆放到画桌上,金教授用镇纸和一些小摆件,把拓片都给抚平压好,以便于进行观看研究。金教认真的看着眼前的拓片,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把一个高倍放大镜拿在了手中。先是把拓片逐张看了一遍,然后在其中两张拓片上,来回看了好几遍,老金和章毅看到金教授的举动,也走过去看那两张拓片。

“金教授,您为何一直在看这两张拓片。”章毅不解地问道。

“这两张拓片是分别唐宋拓片版本的关键,你看这张‘作原’拓片,看上去是比较完整的,说明这肯定是北宋皇祐三年以前的,也就是1052年之前的。”

“大哥,这年份是怎么确定的呢?”老金着急的问金教授。

金教授不慌不忙的放下手中的放大镜,示意老金和章毅到旁边的椅子上坐下。

“1052年这个年份是有历史记载的,这里面还有很多故事,我们坐下慢慢说。”金教授一边说,一边让从旁边的书柜里取东西。不一会儿,拿着一本厚厚且有些旧的书,坐到了老金和章毅的对面,“这本书是我早年间在一个旧书摊上淘到的,书的前后几页都没有了,只有中间的内容,里面有很多关于石鼓的故事。”金教授说着,把书放到了长茶几上。

“搞清唐宋拓片之分,要研究的东西很多,我先给你们讲个小故事。”金教授把书拿在手里,开口问道:“你们都知道司马光,可是你们知道司马光的父亲是谁吗?”

“真是少见,听个故事还要回答问题。”老金又说俏皮话了。

“我这是给学生们上课习惯了,只是顺口问一下。闲话少说,言归正传,今天就给你们讲讲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这司马池和石鼓本来没有什么关系,但是随着宋仁宗的一张黄榜,中国北宋的‘文物造假第一案’就拉开了序幕,同时也上演了一场灭门惨案。”金教授像个说书人一样,开始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故事。

“千古帝王多爱好,一张黄榜要寻宝。北宋皇佑四年,也就是1052年,正值北宋仁宗时期,全国是四海升平,国泰民安。正所谓‘盛世的古董,乱世的黄金’。宋仁宗是一位书画造诣很高的皇帝,在闲暇之时,会翻看关于书画金石方面的资料。宋仁宗在一次翻阅唐朝的资料时,偶然间发现了关于石鼓和相关拓片的资料,石鼓一下子就挑起了宋仁宗的兴趣。宋仁宗非常重视文化书法发展,为了能早日找到石鼓实物,便满天下的张贴黄榜,对那得石鼓者,许以高官厚䘵及金银粮田。全国官员和民间各界人士,一个个是磨拳擦掌,都想早日找到十面石鼓,好为自己谋个好前程,或是挣得人生的第一桶金。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当时正好在凤翔任知府。司马池也投入到了寻找石鼓的大军中,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历经坎坷波折, 在发掉了大部分的财产后,终于找到了九面石鼓。面对找到的九面石鼓,本来高兴异常的司马池,却一下又犯难了,皇上要的是十面石鼓,现在只找到了九面,这可如何是好?原本司马池,是要继续寻找丢失了另一面作原,但被下面的一个幕僚的馊主意给误导了。这个幕僚姓太,名叫千山,他给司马池出主意说,我们可以找能工巧匠,重新制作一面作原石鼓,按照拓片刻字做旧即可。司马池不知此人到底是何居心,但竟默许了,可能司马池也抵挡不住黄榜的诱惑吧。太千山便私下找石匠用开采相似的石料,参照石鼓拓本仿制出一面假的“作原石鼓”。如此这番鱼目混珠的瞒天过海操作,竟然搞了个‘宋朝第一大文物造假案’,也给太氏灭族埋下了隐患。司马池虽然因寻得石鼓而受到宋仁宗的奖赏,但他心中却一直惴惴不安。纸是包不住火的,这件事情在后来还是出问题了。事情是这样的,宋仁宗对司马寻回的十面石鼓很感觉兴趣,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包括找前朝拓片比对,以及请有名的金石大家们鉴赏,经过数月的考证分析,最终大家得出一致结论:十面石鼓中,作原石鼓很有可能是赝品。宋仁宗为此龙颜大怒,要以欺君之罪问责司马池。”金教授说到此处就停住了。

“司马池因欺君之罪被杀了吗?”

“太氏灭族是由太千山引起吗?但灭族的背后黑手是谁呢?”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金教授模仿着说书人的样子,在茶几上用手轻轻的拍了一下,算是给今天的讲解画上了句号。

2

章毅和老金被金教授的一番讲解,勾起了更大的兴趣,于是就一起嚷嚷着,让金教授继续讲,他们想知道司马池到底有没有因假石鼓被皇帝处以极刑?还有就是关于太氏家族的事情。

金教授看着他俩着急的样子,无奈的说:“咱们到楼下,一边喝茶一边说吧,我现在是口干的不行。”老金看大哥答应接着讲,于是故做献殷勤的样子,赶快来扶着大哥下楼。

“金哥,还是你有眼力劲儿!”章毅见势,就夸张的对老金伸了个大拇指。

三人重新回到客厅的茶桌前,等大家坐定,金教授问:“章毅你平时喜欢喝什么茶?”

“我是随大溜的,都说是‘夏喝绿,冬喝红,一年四季喝乌龙。’所以就跟大家说的喝,没什么讲究,我感觉刚才喝的茶就挺好。”章毅认真的回答了金教授的问话。

“你说的没错,我们确实要跟进季节的变化喝茶。茶喝对了是调节身体的良药,喝错了就是伤害身体的毒药。我国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所以我们在不同的季节,要选择喝不同的茶。”金教授一边在烧水冲洗温热茶具,一边给章毅和老金讲的茶的知识。

“大哥,你说我们现在这个季节喝什么茶好呢?”老金这话应该是替章毅问的,因为他已经听大哥讲过很多关于喝茶的事情了。

“当然是喝水仙了,你们听过‘春水秋香’一说吗?”金教授回答了老金问题,同时又抛出了一个诱饵。

“‘春水秋香’?”老金重复着金教授的话,看向了章毅。

“别看我,我只知道‘唐伯虎点秋香’。”章毅巧妙的回复了老金的一脸疑问。

“你俩真行,把风流才子唐伯虎都给拉出来了。”金教授说着话,站起身来,在茶桌左手边的一个博古架柜子里,拿出了一只巴掌大的盒子,看样子是有些年头了。金教授把盒子放在茶桌上,章毅和老金看到,盒子的上面烫着一幅金线画,有三个显眼的大字“武夷山”。金教授把盒子打开,里面有六个红色真空塑料袋小包装的茶叶。金教授拿出一包,麻利的撕开袋子,把茶叶倒进了泡茶的大盖碗里,顺手把刚烧开的水,高高的从盖碗边上沏入,只看到茶叶在盖碗和自由的翻转着,水沏到盖碗九分半的样子,金教授麻利的盖上盖子,把第一道茶倒入公道杯中,然后把三个人的杯子挨着有头道茶温洗了一遍,瞬间茶桌上方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茶香。温洗过茶具后,金教授又把水高高的从盖碗边上沏入,这次茶叶是欢快的飞舞着,仿佛舞台上舒展着水袖的青衣,老金和章毅还在联想青衣的时候,他们面前的茶杯,已经被金教授倒好了茶。

“大哥,你刚才的泡茶想方没我知道,叫着‘高泡不破茶心,低斟不散茶香。’,我没说错吧。”老金得意的说着,看来他以前没少听他大哥说泡茶的事。

“有长进。”金教授夸了句,就端起茶杯,有礼貌的示意章毅共同品茶。

章毅把茶杯端起,先是看了看茶色,然后闻了闻茶香,接着尝了一小口,稍稍的口味后,又喝了一口,最后把杯子里的茶喝光,把杯子放在手上一会儿,再次的闻了闻空杯的余香后,才把杯子放在桌上。

“章毅还是很会品茶的,你的这种喝法很好。”金教授看着章毅品茶的样子,感觉章毅是会喝茶,而且应该是个懂茶的人,只是不愿张扬而已,看来是个稳重老实的人,金教授不知道章毅当过兵,但能感觉到他身上有一股子军人的气质。

“这盒水仙茶,是我一个马来西亚的朋友带来的,说是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陈化数年,味道醇香醇厚。”金教授说了这盒水仙的来历。

“多谢金教授的好茶招待,这茶是越喝越有味道,石鼓的事情确实是越听越迷糊,还请教授再说说石鼓的事。”章毅一边喝茶,一边接着向金教授请教道。

“是啊,石鼓确实是有很多谜团,我来慢慢接着说。”金教授又给大家都倒上了茶,准备开始慢慢解开章毅和弟弟的谜团。

“在咱们谈司马池的假石鼓前,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有听过哪些关于石鼓的传说呢?”金教授放下手中的茶杯,在开始解谜前,问了章毅和老金了一个问题。

“我原来听做文玩的老汪说过一段神话传说,说石鼓是老子给秦国布阵问天用的,我还问过老汪石鼓上原来是否有字?”章毅把原来与老汪聊石鼓的事情,说给了金教授。

“我也听过一些,说这十个石鼓与十天干有关,具体有什么关系就说不清楚了。”老金也把自己知道的说了出来。

“你们感觉这些传说有几分可信呢?”金教授没有肯定或否定他俩的回答,而是反问他们自己说的可信度。

章毅和老金都没说话,两个人互相看了看,只是傻傻的发笑,都说不出什么可信不可信的话,因为原来都是当故事听的。

“你俩说的这些传说,现在很多是无法证实的,但我们可以在文学典籍中,来分析一下。”金教授给大家又倒上了茶。

“这些神秘的东西里文学典籍中也会有记载?”老金有点质疑的问道。

“虽然文学典籍里没有明确有记载,但是可以借用互相参照分析和推理一下。”金教授说道,“比如刚才章毅说的老子布阵问天的事,这个很多人没听说过,但是说秦国在500年后大出天下,这个很多人都是听过的。”

“老子真的给秦国布过阵问过天?”老金问道。

“这个史书和文学典籍中没有明确说过,但秦500年大出天下,倒是有好几个出处。”金教授喝了一口茶说,“出处有很多,但很多是不可信的,目前最有说服力的四个出处是《史记》中记载的:

《史记·周本纪》:烈王二年,周太史儋见献公曰:“周故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岁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者出焉。

《史记·秦本纪》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秦始与周合,合而离,五百岁当复合,合十七年而霸王出焉。”

《史记·封禅书》自孔子死之後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十七岁而霸王者出焉。”

我们从司马迁的记述中,可以明确的知道老子预言秦500年后一统天下,至于老子是怎么知道的,这就成了个千古之谜,也就有了什么布阵问天,十个石鼓应十天干之说,这些说法不能说不对,但是缺少证据。我是搞文学研究的,听传说而不迷信,讲出处和重证据。”

“《史记》居然有四个地方写老子预言,看来老子的智慧确惊为天人。”老金对大哥的讲解,发出了对老子的赞叹。

“《史记》说的也不一定就全对,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现在感觉司马迁的记载很有说服力,其实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关于秦国一统天下的预言,也已经流传了600多年,所以我们今天来研究这个问题,不能仅仅看《史记》,我们要再看一些更早一些的文献资料才行。”

“还有比《史记》更老更有说服力的文献资料,能印证老子500年的预言吗?!”老金有点吃惊的问道。

“这个肯定是有的,你们听我来慢慢说。”金教授给了弟弟一个肯定的答案。

“《史记》中有四处关于老子预言秦国500年后一统天下,这足可以说明司马迁是非常认可这种说法,古代的史官,对自己书写的历史事情是要经过充分考察和论证的。至于司马迁的依据是什么,现在已经无法考证。”金教授接着说起了司马迁《史记》的话题。

“《史记》中的事情,也不见得全是有证据的,比如司马迁写的大阴人嫪毐就有点夸张了。”老金脸上带着坏笑的说道。

“老二别胡闹,我这说正事呢。”

“金哥的知识面也挻宽。”章毅边努嘴边给老金比了个大拇指。

“还是听我哥说吧,我差远了,不好意思啊,我只是想活跃下气氛。”老金这句话把章毅和金教授逗的差点把茶水喷出来。

“好了,咱们言归正传,我说的第一个证据来自己《论语﹒卫灵公》,这是孔子的学生颜回向老师请教问题的一段话,原来是这样写的: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侫人。郑声淫,侫人殆。”金教授背诵了一段《论语﹒卫灵公》的原文。

“这一段话我听过,但这和老子的预言有什么关系呢?”老金问道。

“你既然听过,我来问问你,为什么这段话中两次提到郑声呢?”金教授又开始提问了。

“这——”老金把“这”字拉个长长的尾音,却说不出来个所以然。

“金哥,你这就叫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章毅像个没有被点名提问的学生,有种幸灾乐祸的感觉。

“章毅说的对,平常让你多读书多研究,你只是个水过地皮干。”金教授用教育学生的口气说老金,他这是恨铁不成钢啊。

“我还不如金哥呢,我连知其然都不知。看来真是‘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章毅由衷的说着,并背诵了陆游的一首诗。

“可以呀章毅,你这撸铁匠也开始背诗了。”老金打趣章毅。

“金哥,我是真的感觉要多读书,尤其是听教授讲了很多知识,这确实是要有些功底才能消化的。”章毅很认真的说着,他心中也确实是这么想的,以后一定要多读些书,虽然读书不能直接解决现实中的很多问题,但读书可以让我们解决很多思考问题时的困扰。在读书这个问题上,有时候和金钱是一样,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却万万不能;书不是万能的,但不读书却万万不能。章毅没有把这些话说出来,但在心中是留下印记了,以后抽空多读书。

“我能感觉到章毅说这话,是非常真诚的。学无涯,知亦无涯,唯有行者可到底彼岸。我们接着说《论语﹒卫灵公》,这段话之所以为会出现两次郑声,说明郑声对人的伤害和影响很大。这也就引出了另外一篇记载在《左传》中的散文《季札观乐》,主要讲述了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国,鲁国人安排给他表演周王室的乐舞。在演奏的过程中,季札点评了其中的乐曲,他的这些点评,既表达了他对礼乐的精到理解,又表明了吴国也是传承周礼的礼仪之邦。”金教授讲述了《左传》中《季札观乐》的大概情况。

“这些点评的乐曲中,有郑声吗?”老金着急的问道。

“你这次蒙对了,季札在这次观乐中,不仅点评了郑声,还点评了秦声,他对秦国点评的一句话,可以说是与老子的预言不谋而合。”金教授刚说完话,他的手机响了。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