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柳城的演武场,恰似一块被岁月打磨得锃亮的磁石,散发着无尽的吸引力,即便是懵懂孩童,也难以抗拒它的魅力。三四岁的李光弼,正是那被牢牢吸附的小身影,趁着大人一个不留神,便像只灵动狡黠的小猫,悄无声息地溜到了演武场边。
演武场上,父辈们个个身姿矫健,仿若天神下凡。只见那长枪在他们手中,宛如灵动的蛟龙,呼啸着穿梭于空气之中,每一次刺出、挑回,都带起簌簌风声,尖锐而凌厉,似能划破虚空;大刀则如同咆哮的猛虎,挥舞间寒光闪烁,映照着日光,耀得人睁不开眼,虎虎生风的气势,仿若可斩断世间一切阻挡之物。李光弼瞪圆了双眼,一眨不眨地紧盯着,小脸上满是痴迷与倾慕,嘴角微微张开,似是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那专注的神情,仿若世间唯有这演武场上的刀光剑影,再无其他。
回到家中,那股兴奋劲儿还久久未散,他迫不及待地寻来一根木棍,当作自己的 “神兵利器”。小小的人儿,站在庭院当中,学着父辈们的模样,一本正经地拉开架势。先是学着长枪的刺挑动作,双手紧握木棍一端,向前猛地一戳,奈何力气尚小,身体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却也毫不在意,紧接着又是一挑,木棍在空中划过一道歪歪扭扭的弧线;再模仿大刀的劈砍,小脸憋得通红,高高举起木棍,狠狠劈下,“嘿” 的一声喊出口,虽稚嫩滑稽,全无战场上的威风,却满是认真执着。
这不,一个不留神,脚下被石子绊倒,整个人向前扑去,双手擦破了皮,膝盖也磕得淤青,他却愣是没哭一声,小嘴一抿,迅速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继续 “苦练”,仿佛那点伤痛,不过是成为英雄路上的小小磨砺,不足为惧。在他小小的心中,已然种下了尚武的种子,只盼着有朝一日,能像父辈那般,在演武场上威风凛凛,于疆场上建功立业。
时光悠悠,如潺潺溪流悄然流淌,某个夏夜,书房内烛火摇曳,恰似一朵在暗夜中静静绽放的温暖火焰。祖父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书房,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兵书,那书页边角已然卷起,褶皱里藏满了岁月的痕迹,却也承载着无尽的智慧。祖父轻轻在案几前落座,将兵书缓缓翻开,柔和的烛光洒在书页上,映出一个个古老而神秘的战例。
“弼儿,来,祖父今日给你讲讲这古之大战。” 祖父的声音低沉而醇厚,宛如古钟长鸣,在这静谧的书房里悠悠回荡。李光弼听闻,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只欢快的小鹿,蹦蹦跳跳地跑到祖父身旁,乖巧地坐定,双手托腮,眼睛睁得滚圆,一眨不眨地盯着兵书,满是期待。
“看这儿,长平之战,那白起可真是用兵如神呐!秦军与赵军对峙,白起佯装败退,引得赵军主力倾巢而出,却暗中派奇兵绕到赵军后方,断其粮道,将那四十万赵军困于长平,动弹不得,最终赵国元气大伤呐。” 祖父的讲述绘声绘色,手指沿着兵书上的文字缓缓划过,仿佛将那千年前的战场,在这小小的书房里徐徐铺开。李光弼听得入神,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黄沙漫天、金戈铁马的画面,秦军的黑旗烈烈舞动,赵军的呐喊声震耳欲聋,虽似懂非懂,却兴趣盎然,眼中满是好奇与思索。
讲罢长平,祖父又翻到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对阵曹军,曹操拥军百万,战船相连,气势汹汹。可那诸葛亮、周瑜何等聪慧,巧借东风,一把大火烧得曹军战船灰飞烟灭,赤壁江水都被映得通红,曹军丢盔弃甲,狼狈逃窜,此乃以弱胜强之妙策啊。” 祖父说得兴起,手在空中比划着战船、火势,李光弼的小脑袋也跟着晃悠,想象着那满江大火、曹军的惨叫,一颗心被这精彩绝伦的故事紧紧揪住。
待祖父讲完,李光弼还沉浸在那些波澜壮阔的战事之中,久久回不过神。祖父见状,笑着起身,带着他来到书房一角的沙盘前。沙盘之上,山峦起伏,河流蜿蜒,仿若缩小版的万里山河。祖父拿起几枚小石子、几根树枝,递到李光弼手中,“弼儿,咱现在就用这些当士卒、器械,来模拟一番攻防,看看你可有学到祖父讲的妙处。”
李光弼兴奋不已,小脸涨得通红,郑重其事地将小石子摆成方阵,当作军队,树枝则当成攻城器械、防御栅栏。他学着祖父讲述中将领的模样,皱着眉头,冥思苦想,时而挪动石子,模拟军队进攻;时而调整树枝,加固防线。当己方 “军队” 成功突破对方防线,占领 “城池” 时,他兴奋得跳了起来,拍手欢呼,小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可若是 “作战失利”,被对方 “围歼”,他便会眉头紧皱,小嘴嘟囔着,复盘思考自己的失误之处,那认真劲儿,活脱脱一个小军事家。就这样,在这小小的书房与沙盘之间,军事智慧的种子悄然扎根于他心底,汲取着知识的养分,慢慢萌芽生长。
岁月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李光弼已然七岁,到了能在马背上驰骋的年纪。这一年,家族举办了一场小型骑射赛,消息传来,李光弼兴奋得小脸通红,仿若熟透的苹果,整日里盼望着赛事快快到来。
终于,赛期至,演武场四周彩旗飘扬,族人们身着盛装,围聚四周,欢声笑语与骏马嘶鸣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李光弼早早起身,精心挑选马匹,在马厩里来回踱步,眼睛像探照灯一般,仔细审视着每一匹马的身形、毛色、精气神。最终,他选定了一匹通体黝黑、四蹄雪白的骏马,那马眼神明亮,身姿矫健,透着一股灵动劲儿。
李光弼轻抚着马鬃,凑近马耳,轻声低语,似在与它诉说着悄悄话,安抚着它的情绪,又似在许下并肩作战、夺取佳绩的诺言。随后,他利落地翻身上马,稳稳坐定,双手紧握缰绳,身姿挺拔,虽身形相较于成人还略显稚嫩单薄,但那股子自信与果敢,已然初露锋芒。
随着一声响亮的号角声划破长空,比赛正式开始。李光弼一夹马腹,黑马如离弦之箭般飞奔而出,蹄声哒哒,扬起一片尘土。他快速取弓,搭箭上弦,动作一气呵成,虽姿势尚显青涩,却透着与生俱来的果敢决绝。拉弓,满月般的弓弦紧绷,箭头在日光下闪烁着寒光,瞄准靶心,松手,利箭 “嗖” 地一声飞射而出,划破空气,直直冲向靶心。
“中了!”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李光弼看着箭稳稳扎在靶心,脸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眼中满是喜悦与自豪。那支箭,仿若承载着他多年的梦想与努力,在这一刻,绽放出璀璨的光芒。比赛结束,李光弼凭借出色的表现,赢得了长辈们的夸赞与一份小奖品,那是一把精致的小匕首,刀刃锋利,寒光凛冽,刀柄上刻着家族的图腾,寓意着荣耀与传承。
自那以后,李光弼练骑射愈发勤苦,草原之上,常能见到他飞驰的身影。他与黑马默契日深,人马合一,驰骋间,百步穿杨渐成他的 “拿手戏”。无论是静止的靶标,还是风中摇曳的草人,亦或是低空飞过的飞鸟,在他箭下,皆难以遁形。那呼啸而出的利箭,如同他追逐梦想、守护家族与大唐的决心,坚定、迅猛,势不可挡,在辽西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属于他年少的辉煌篇章,也铺垫着未来踏上烽火征途的坚实基石。
随着年岁渐长,李光弼不再满足于家族内的小比试、小演练。他听闻周边部落时常有小规模冲突,或是马贼袭扰之事,便瞒着家人,带着几个年龄相仿、志趣相投的伙伴,悄悄溜出柳城,想去那 “实战” 之地历练一番。
起初,他们不过是在冲突边缘观望,看着那些部落勇士们挥舞着兵器,你来我往地拼斗,心中既紧张又兴奋,仿若置身于一场宏大的实战演练之中。李光弼瞪大了眼睛,仔细观察着他们的招式、战术,分析着双方的优势与劣势,手中不自觉地握紧了刀柄,跃跃欲试。
一回,正碰上一伙马贼劫掠归来,满载着财物,得意洋洋地哼着小曲,驱赶着抢来的牛羊,大摇大摆地路过。李光弼见状,心中怒火中烧,与伙伴们迅速商议对策,决定给这群恶徒一个教训。他们利用地形,潜伏在马贼必经之路的草丛之中,待马贼靠近,李光弼一声令下,众人如猛虎出山,呐喊着冲向马贼。
李光弼一马当先,挥舞着手中长剑,直扑马贼首领。那首领见是一群毛头小子,起初并未放在心上,可交手几招后,便被李光弼凌厉的剑法惊得瞪大了眼睛,慌乱抵挡。李光弼毫无惧色,剑招凌厉多变,时而刺向对方咽喉,时而挑开其防御兵器,步步紧逼。伙伴们也不甘示弱,与其他马贼混战在一起,虽年纪小,却凭借着平日里扎实的武艺训练,倒也不落下风。
一番激战,马贼们被打得落荒而逃,丢下抢来的财物和牛羊,狼狈逃窜。李光弼和伙伴们望着远去的马贼背影,欢呼雀跃,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可同时,他们也深知,此次不过是侥幸获胜,外面的世界危机四伏,若想真正守护一方安宁,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回到家中,虽因私自外出受了长辈一顿责骂,可李光弼心中,那团尚武、护民的火焰却越烧越旺。他更加刻苦地钻研兵书、苦练武艺,白日在演武场挥汗如雨,夜晚于书房烛下苦思谋略,只盼着有朝一日,能以己之力,护得辽西柳城太平,为大唐边疆铸就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防线,续写家族荣光,在那烽火连天的时代,镌刻下属于自己的不朽传奇。
日子在这般忙碌与期待中缓缓流逝,李光弼也在不断成长蜕变。他的武艺越发精湛,骑射、剑术、长枪之术皆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军事谋略更是在一次次的模拟推演、实战观摩中日益成熟,分析战局、调兵遣将,已然有了大将之风。而此时,大唐的天空,却悄然涌起了阴云,一场惊涛骇浪即将席卷而来,而李光弼,也即将踏上那充满硝烟与热血的烽火征途,去书写他波澜壮阔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