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庄镇是个靠海的镇,有十九个村。
东庄村是东庄镇唯一靠海的村,四个自然村分布在海边。一条县级公路穿过海岸,因此驾车走这条路,可以看到大海。
2017年春节,和往年不同的是,东庄村过年炮仗少了,烟花多了起来。
不知从哪里传开的信息,县里规划东庄镇为经济开发区。
郑强邦是个退休教师。六十几岁的人,走起路来让人感觉像个五十来岁的中年人。郑老师听到整个镇要规划做开发区,心里自然有说不出的高兴。他考上大学后,就想着如何帮家乡改变面貌。大学毕业,他当上高中数学教师,之后,一直致力于辅导村里的孩子。他老婆长期住在村里,因此他每个周末都回村。在村里人眼里,他是数学教得最好的人,于是一到周末,总有中小学生登门求教。郑老师则来者不拒,悉心指导。在他的帮助下,村里上大学的比率远超过周围的村庄。几年下来,他成了东庄村名望超过村长的人。但郑老师为人谦逊,从不自傲。
善有善报,郑老师的作为,得到最大的回报是村民选郑老师的老婆柳珍梅当了村长,一当就是二十年,后来工作需要,珍梅当了党支部书记。
郑老师意识到建经济开发区对东庄镇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会大大加速本镇城镇化的进程。他对因年龄原因已经不再当党支书的老婆说:“这个信息应该是真的吧?如果是真的,那对村里镇里是大好事啊。”珍梅说:“应该是真的,你忘了几年前就有政协委员提了议案?”郑老师说:“记得啊,希望是真的。”
邻居庄海兴吃过晚饭,来找郑老师闲聊。海兴说:“我站在门口看了很久,没有人来找你补课才进来的。”郑老师说:“这几天过节,孩子们没来找我。”郑老师请海兴坐下喝茶。海兴问:“强哥有没有听说我们这里要拆迁的事?”郑老师答道:“有听说要建经济开发区,但不知道是不是真有此事。如果是真的,那应该就会拆迁吧。”海兴说:“那拆迁应该会比之前修铁路补偿得多吧?” “这我不清楚,得等上面的说法。” 郑老师说,“你愿意不愿意拆迁?”海兴说:“我不想被拆迁,一直在海边住,住惯了,到别的地方去说不定水土不服。”
海兴比郑老师小两岁,早年是船员,五十岁后就长期在村里,他老婆一直在村里种地。海兴的两个儿子都上了大学,现在都在县城上班。
住郑老师家右侧楼房的惠生也进门来了。惠生今年六十岁,是个泥水匠,老婆在家务农,有一男一女,女儿嫁到外村。儿子职专毕业,在建筑工地当管理员,已经在夏市买了房子。
惠生喝了茶后,说:“我家去年才装修,要是拆迁,真的舍不得。”
郑老师说:“舍不得,大家都会舍不得!只是要大发展,就须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