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一是郑老师母亲生日,他弟弟一家三代人从花城回家。晚饭后,弟弟请郑老师到海边走一走。郑老师的弟弟得知家乡有可能建成经济开发区,也很高兴。他说:“这样乡亲们可以借这个机会,来个大翻身了。我一个大学同学家住郊区,村子拆迁,一下子赔偿了十来套房子,马上成了千万富翁。”郑老师说:“那是城郊,这里的情况不一样。想靠赔偿来发家致富不现实。”
郑老师弟弟说:“至少大家能住上套房,乡村城镇化,对乡亲们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郑老师说:“这话说得对,这也是不少人的梦想吧。”弟弟说:“不过,以后回来就找不到老家的感觉了。”郑老师笑着说:“八字还没一撇,或许只是一个传言。”弟弟说:“无风不起浪,肯定是谁从内部得到信息传出来的。”郑老师说:“我倒是很希望这是真的。虽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有的乡亲还没有达到小康水平,如果真能成为经济开发区,这部分乡亲就有望早日过上小康生活了。”
弟弟一家回花城后,郑老师接到一个名叫闵楠的学生的电话。这个学生据说在做大生意,以前郑老师只听别的学生说起。寒暄之后闵楠说元宵节想来郑老师家,让郑老师发了个定位给他。
元宵节那天,闵楠开着奔驰车来。没有随从人员,自己双手拧着伴手礼走进郑老师家。
闵楠说:“很不好意思,之前没有混出一个样子来,所以不敢来见老师。现在稍有起色,想起班主任郑老师您来了,如果没有您当时一直帮助我,我估计就成人渣了。”郑老师听了自然很高兴,笑着说:“俗话说‘恨铁不成钢’,你能成钢,不管怎样,我心里高兴。”
闲聊了半个小时左右,郑老师问:“你今天来不会只是来见一下我吧?”闵楠说:“我本来不想着急给老师您添麻烦,既然您提起了,我不能不直说了。是有一件事和老师您探讨,我现在筹备办一个厂,需要买一块地,有个地理先生告诉我东庄村很适合我发展,于是我打听到您正是这里的人,便来找您了。”郑老师说:“你是想买我们这边的地?” 闵楠说:“是。”郑老师说:“买地找我是找错人了啊。” 闵楠满脸堆笑:“这边我人生地不熟的,得有人引荐,所以还希望老师能帮一忙。”郑老师想:假如要建经济开发区,上面应该不会再批准建什么厂了。是不是闵楠打了歪主意,想圈地。郑老师听说过有人在得知某地要拆迁抢先向被拆迁对象买地或者买房。他不能不警惕帮人做了不该做的事。郑老师来个缓兵之计,说:“我先帮你了解看看,能帮到你再跟你联系,可以吗?”尽管不能如意,闵楠也只能止步于此,先告辞回家再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