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牧骑礼赞连载
小草最大的膂力,不过是挑起一粒露珠;小花最大的功能,不过是散发一缕幽香;可是无数的草和花连在一起就会成为广阔无垠的草原。
——作者题记
草原上有一种花叫萨日朗,花瓣鲜红,开的普遍。当新中国成立的第八年,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率先成立了乌兰牧骑,这支民族艺术之花就像草原上的萨日朗,并迅速红遍草原。即便是到了现代化、信息化的今天,乌兰牧骑生命力依然旺盛,红的姹紫,红的鲜艳。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深秋,泛黄的树叶纷纷飘落,草原变成金黄色,秋风里携裹着成熟的味道。我们与朱嘉庚先生面对面坐着,顺着他的语序,去追随流逝的岁月,过往云烟,如白驹过隙,故事的开头衔着春天的讯息,结尾耐人寻味。作为乌兰牧骑诞生及成长的见证者,朱先生娓娓道来,涓涓细流发出叮咚悦响,每个音符都是时代的注解。人生犹如一台戏,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站在舞台的中央,眼前浮现出生动的一幕幕,乌兰牧骑向我们走来了,我们迎着阳光拥抱乌兰牧骑……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无疑是最幸运的,他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鼓励他们永葆乌兰牧骑本色,让乌兰牧骑精神持续光大。队员们读着总书记的信,激动的热泪盈盈。
朱嘉庚的老伴宋正玉时常翻看一幅幅黑白照片,其中就有与伟人的合照。进京演出,见到了毛主席,见到了周总理,那绝对是她人生的高光时刻。
赤峰市宁城县乌兰牧骑赶排的话剧《热土》,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在全国巡回演出受到热烈欢迎。沈阳知青徐刚在乌兰牧骑吹小号和拉手风琴,对那段人生十分留恋,回城时痛哭一场,他爱这个集体,更难以割舍乌兰牧骑。
乌兰牧骑,历史将永远记住她的名字,就像草原上年年盛开的萨日朗,漫山怒放时,释放的是色彩,收获的是欢快,原野尽是红色的摇曳。
学者风度的朱嘉庚78岁,精神依然矍铄,说话语丝不乱。时间,地点,人物,发生的故事以及故事细节,从记忆的湖底翻卷出来,宛如山涧小溪流淌,清清亮亮,记忆力惊人,他就是乌兰牧骑的活字典。
岁月是一条河,潮涨潮落,过往如云烟。此时的他摇身成为向导,当阳光普照时,酣睡的历史醒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