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杜崇斌的头像

杜崇斌

网站用户

小说
202307/29
分享
《《大儒张载》密码》连载

第二十一章 你的人生信仰是什么

63

郑磊最近在读存在主义的哲学书。在读这些书的时候,他读到了萨特、加缪和尼采这些西方的著名大家。存在主义,就是关于人的存在的问题,这一哲学流派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特别是存在主义先驱德国哲学家尼采(1844-1900)的观点令他耳目一新,大为惊叹。

尼采对存在主义哲学影响很大,他认为欧洲人两千多年的精神生活是以信仰上帝为核心的。既然人们相信人是上帝的创造物和附属物,那么,在信仰上帝的时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便寄托于上帝。但他“一声断喝——上帝死了”,他认为在没有上帝的世界上,人们必须重新建立新的价值观。

在一个信仰沦丧的时代,真诚的人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信仰?应当如何生活下去?这是尼采苦苦思索并试图解决的问题。尼采曾绝望地祈求上帝赐他以疯狂,因为他说,只有他疯狂了,才能继续信仰上帝。这样,真诚探索和苦苦求索的尼采被说成疯子,甚至成了欧洲第一个虚无主义者。

人生是痛苦的,世界是荒诞的。既然上帝已经死了,那么,在没有上帝的痛苦而荒诞的世界上,你的信仰是什么呢?如果没有信仰,那么是什么支撑你活下去呢?这是每一个人都难以回避的问题,也是一个多么深刻而又难以回答的问题啊!

那天读到这儿,郑磊轻轻地合上书,走出了办公室,他望着校园里几棵高大的水杉树,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下课了,他看见小丽腋下夹着几本书从教室走出来,就走过去说:“小丽,下课了?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可以吗?”

“小郑哥,刚下课,你有什么问题,就说吧,呵呵。”小丽略带羞涩地说。

“那好,我想知道你的信仰是什么?”

“信仰?你今天怎么会问这样的问题?我又不是宗教信徒,我的信仰嘛,呵呵……”小丽笑了,欲言又止。

“不是宗教信徒也应该有信仰呀!难道你没有信仰吗?”郑磊紧追不放地问。

“要说信仰吗?我开始的信仰是为人民服务,我每天尽心尽力为孩子们上好课,看到孩子们健康成长,我就很高兴,这就是我的信仰,”小丽微笑着说,顿了顿,她用沾满粉笔灰的手指理了理垂下来的头发又说,“但自从我读了《大儒张载》这本书后,我的信仰就变成了‘横渠四句’了,我还把这四句话工工整整地抄写在我笔记本的扉页上,每天都要默诵几遍呢。”

“这就是你的信仰吗?真的吗?”

“当然啦!你是说这个信仰目标太大了吗?”小丽认真起来了,她继续坚定地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一个非常崇高的人生目标,可能终其一生,我们都不能达到百分之一,但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就是信仰吧?”

“对呀!这就是信仰!还是非常崇高而伟大的信仰呢!”郑磊竖起了大拇指说,“看来,我真的应该向你学习呢!”

……

64、

过了几天,郑磊休假回到了城里。这天下午他去听了一位著名作家的文学讲座。

现在是晚上,夜幕已经降临了。此刻他坐在电脑前,真是感慨万千,心情复杂烦乱到了极点,不知是忧郁、愤懑呢、还是一腔莫名的惆怅和伤感,总之,他对当代文学已经彻底失望了。

这位主讲的作家据说是当代文坛的一位很著名、很有实力的作家,他曾写了一本被称为史诗性的小说《XXX》,而且还获得过XX文学大奖。因此,郑磊他们这些文学爱好者是冲着他的名气和文学才华才去听讲座的。

作家大约有六十多岁的年纪,秃顶,满脸的皱纹如山梁上的一道道沟壑,穿一身皱巴巴的灰色西服、蓝灰色衬衣,没扎领带。整个人看起来干枯而苍老,没有一点文人的气质。说实话,如果不说他就是著名作家XXX的话,他会以为他是一位西北农民,而且还是一位没一点风度的农民。但他认为不能以貌取人,特别是不能按衣帽取人,这是郑磊一贯的生活准则。

郑磊记得梁实秋先生曾说过,一位诗人只能存在于历史里才能有无限的风度和气质,也才能令人们敬仰,一旦这位诗人住在你的隔壁,可能你会觉得他很庸俗,和你的生活观点格格不入,可能你永远也不会崇拜他,甚至不会去读他的一首诗。可能这就是说距离才产生美吧。他想眼前这位作家大概也是这样吧。于是他撇开这些对他的视角印象,等待着他精彩的发言和文学讲座的开始。

开始照例先是由组织这次讲座的文化部门的领导讲话。三位领导,都是说事先没有作充分的准备,随便讲讲,但可能是由于骨子里的权势欲在作怪吧,还是不放过这次难得的讲话机会,非得讲一点什么。于是,你讲了我讲,都是先对作家恭维一番,然后说几句雷同的废话,好不容易他们终于讲完了。

半个多小时过去了,作家终于要讲话了。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啊!

作家同样也没有免俗。他先说这个地方人杰地灵,历史上曾经出了多少著名人物,对中国的文化界和思想界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影响,就是在当代文学人物也不断涌现,有影响的作品也不少;然后说这里的政府领导、文化界的领导对文学艺术事业很重视,又恭维了一番各位出席讲座的领导;总后他总结说,可以说,这里的文学和文化的环境、氛围很浓,很适合文学青年的成长。因此,所有这些,都对培养文学青年、对从事文学创作是多么的有利!

65、

“中国当代文学最缺乏的是什么?这是去年在中国作家节上的一个话题,莫言说最缺乏的是想象,铁凝说最缺乏的是,嗯,我一时想不起来了,还有XX说最缺乏的是XX,但我说最缺乏的是思想!”作家好不容易才切入了今日讲座的主题了。

接下来他说,当代中国文学的表面现象是很繁荣的,而且这种繁荣似乎是空前的,大概这种繁荣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唐朝才可以比拟。因为,现在每年要出版1000多部长篇小说,换句话说,平均每天要出版3部长篇小说。但真正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能震撼读者心灵的优秀小说却是凤毛麟角。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作品大多是写生活的原始形态,写农村、写城市、写机关、写工厂、写官场、写政治斗争等等,可以说写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各种人群生活的细枝末叶,当然还有大量的写底层人群、写怪异的、野蛮的、没有开化的落后生活方式和落后的处世行为,写社会的阴暗面等等,而且还是大篇大篇地写,没有一点节制。虽然文学可以反映社会现实的,但透过这些作品我们看到了什么?这些文学作品的思想在哪里?作者要通过自己的作品寄托什么、说明什么?我们看不到!

他说作家的感受和体验可能只是浅层次的,如果不加选择地直接写感受和体验,也就是直接写生活的原本和原始状态,作品中就看不到作家思想的光芒,而只有作家的思想才是穿透本源生活层面的最有力的东西,因此作家要用思想来组织、筛选生活素材,要用思想来写作。也就是说,作家要让思想来照亮自己的作品!

然后他又谈到了当代文学作品中大量写性的问题,批评了当前文学作品的低俗化和文学的商业化倾向。说这些都是作家缺乏思想,作品思想空虚、苍白,但为了书的销路、印数和稿酬的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也可以说是缺乏思想的那些作家的一种黔驴技穷的行为!

但他并没有回避自己的作品中也写了性的问题。他说他的作品中的确也写了性,但那是由作品的主旨和思想决定的,是出于文学审美的需要而写的,不是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也不想做吸引读者的钓饵。但郑磊对他的这种解释持怀疑态度,总觉着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最后他谈到了如何磨砺作家的思想,如何提高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如何完成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突破等等几个问题。郑磊觉得这些还谈得不错,有一定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接下来的安排是解答文学爱好者的提问。郑磊用纸条写了两个问题,但可悲的是他回避了这两个问题,没有做答,而只是回答了几个学生写的不痛不痒的几个小问题。因此,郑磊怀疑他以上的关于思想的讲座是夸夸其谈,因为连这两个问题都无法回答,还谈什么作家要有思想,文学作品要有思想性等等。

郑磊提的两个问题是:1、一百多年前,哲学家尼采说“上帝死了!”,从而引发了一场思想界的大地震、大革命,从此,人们不再信仰上帝,也不再崇拜任何领袖、某某思想、某某主义了。特别是在当代,世界越来越喧嚣、越来越浮躁,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发生异化,有人说当代是信仰危机和精神危机的时代。那么请问,在当代,青年人还应该追求什么?还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去信仰?2、有人说,随着后工业化时代和信息电脑时代的来临,纸质载体的文学(如文学书、文学报刊)正在被电子载体的文学(如电子书刊、网络文学)所代替,请问你对此有何评价?再就是,当代网络文学方兴未艾,那么请问,网络上会不会产生划时代的大作家?

在他回答别人提的问题的时候,郑磊一直焦急地等待着,希望他能圆满地回答自己的提问。因为这两个问题(特别是第一个问题)已经困扰他很久了,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或者没有一个比较令人信服的答案的话,那么,我们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

在信仰沦丧的时代,真诚的人如何生活下去?这是尼采苦苦思索并试图解决的问题。不是吗?在今天,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上,真诚的人怎样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怎样积极乐观地度过每一天?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都与这一问题有关吧。

这位作家曾是郑磊心目中的大师啊,所以郑磊认为他有责任、有义务回答他的问题。但最终他只字不提这两个问题,使他很失望和伤感,也使他对以上他的夸夸其谈感到可悲、可笑。 

郑磊不由得感叹:悲哀的当代文学啊!你的希望在哪里?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