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许新栋的头像

许新栋

网站用户

小说
202207/22
分享
《连根拔起》连载

第五章

这天,谭公华去了趟曹利济的化铅厂。他先在院子里转了转,见杀树的大锯还撂在那里,跟一个工人说:叫你们厂长来。

不到一分钟,曹利济出现在他面前。谭公华问:忙啥的?曹利济说:报社正在采访的,他们开办一个专题,采访咱们敕水县的一些知名企业。

谭公华冷冷一笑:你也成了知名企业?指指那台电锯,说:哪天我用用,杀棵树!曹利济说:谭主任也要杀树?要我说,杀树不如连根拔起!

谭公华会意地点点头:还是你小子聪明!走,上屋看看去。

进了屋,谭公华见一个小伙子正坐在那里写。曹利济说:这是敕水报社的陈亚记者。又给陈亚介绍了谭公华。陈亚一听是村主任,忙说:刚才还和曹老板聊起,曹老板也为村民们的整体收入作了贡献,都是村里支持啊!谭公华冷笑道: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么!

陈亚说:是是。这不,我们敕水报社正在开办“敕水名企行”专版,通过采访敕水县的一些先富起来的企业家的成长经历,见证敕水县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具有历史意义。特别是近几年,各村各乡镇的特色小企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改变了经济格局,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使农村经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日后,我们还要结集成册《敕水名企录——见证敕水的成长》。

曹利济说:其实这几年,我一直在想这事。说着,摆摆手:我并不是为自己有多大能耐说话,而是想表达下一个人奋斗的历程。前几天我看电视剧《男儿女儿好看时》,上面说着江汉平原那些奋斗的人们,还有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临沂西郊大棚底的发展,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呀!说着,大家都坐下来。

谭公华没接曹利济的话,而是直接抛出了自己的观点:陈记者,咱们敕水最近几年大发展是不错,但是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环境严重污染、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农村经济发展秩序混乱等,这个你们得考虑一下啊!

主任,这不是我们的活动内容,但您的意见我会向领导反映,可以开个这样的专题。陈亚微微一笑。

曹利济没想到他会提出这个问题,他瞄了眼谭公华。

谭公华点点头,问:附近几个厂子都采访?

陈亚埋头在那里写,边写边说:只采访曹厂长。说着放下笔,说:那些建厂虽然比较早,但规模都太小,没有特色。曹厂长建厂时间短,做得比较大,肯定有与众不同之处,这是新闻的亮点。

“嗯”, 谭公华板着脸,若有所思。

果然没几天,曹利济的报道《利民化铅厂的利民之路》刊登出来了。陈亚去利民化铅厂给曹利济送了二十份样报。曹利济分发给村民和工人们。

顿时,消息像一个煤气罐子突然爆炸,刘家坞村犄角旮旯都燃烧着一股子熊熊烈火,曹利济怎么都无法掩住内心的骄傲和嚣张,撇着嘴乜斜着眼跟工人们指手划脚,说:你们都得好好干,现在咱们利民化铅厂可是名企,你们都很光荣的。

当然,晚上回家还要整上一口。纪一艳见他得意忘形的样子,埋怨起来:别光自在,小河的事还得抓紧,啥病都耽误不起的。下个星期,我想带小河到省城去检查下。

小河的病像一根无情的钢针,瞬间扎破了曹利济膨胀的心,可是想到要为小河多赚钱看病,便又觉得更要努力!想趁这个契机大赚一把。便说:为了小河,我要好好赚钱,现在我要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宣传,好好发展。只是看我这手头上这些事儿,要不你带着小河去吧?好老婆!

纪一艳白了他一眼,咳了几声:我知道什么都指望不上你。我和洋洋她妈一块去,她从今年春上也是咳得厉害,在县里、市里几个医院都查了,医生说是肺炎,没啥事,药吃了一大堆,但就是咳得止不住。她想去省城看,上次给我说过,我答应了,正好做个伴。话音落下,又咳了几声。

曹利济忙问:你怎么老是咳啊!一块去看看吧!

嗓子眼里还甜丝丝的。还有,给你说个事,上报纸这事不见得是好事,你得注意点,树大招风。纪一艳边收拾边说。

这事我早就想到了,趁这个机会,我再跑跑那些门子,咱不学他刘大牙抠门抠到家!

纪一艳有些怨气:省着点花,别拼死劳命的,钱都给别人挣了!

知道!纪一艳一唠叨,曹利济就有些烦,还不能表现出来,但这两个字,纪一艳听出来了。她想,老曹这样的人聪明,给他点到为止即可。

这天早上,纪一艳带着小河和洋洋妈收拾完准备去车站。两个大人,一会儿这个咳,一会儿那个咳,此起彼伏,小河默默地跟在后面。

曹利济送她们到村口,她们走了很远,曹利济才转过身来返回。却忽然感觉眼前空荡荡的,才发现老爷爷不在。心里嘀咕起来:这老爷子,今天怎么没来?

那娘俩走了,回来不管什么结果,曹利济在家里该干什么的还要继续做,生活还要继续。

这天,陈亚又来到利民化铅厂,还领来了一个戴着圆圆的厚厚镜片的中年男子,脸圆得像圆规画的。男子不时托托镜片,似乎随时都要掉下来。陈亚给介绍说:曹厂长,这是咱们县里的作家李平老师,专门从事报告文学创作,正符合你的要求。李平稍稍弓腰,冲曹利济点点头,说:也写诗。

陈亚一拍脑门子:对对,著名诗人,最著名的就是那首什么来着……

李平谦虚地笑笑:《东河,我的母亲河》,好多年了。说正事吧!

原来,上次陈亚来送样报时,曹利济就有了个想法,自己这几年的努力,也算是小有成就,在陈亚的激发下,觉得自己够典型,便想出本书,并附上家谱,以示光宗耀祖。也让自己在刘家坞村扬名立威,这样才在村里才有存在感,才算扎下根了,不再是别人眼中的倒插门了,便悄悄跟陈亚说了这事。本想一时半会儿不一定有结果,没想到陈亚这小了真办事,几天功夫就请来了作家。

曹利济忙站起身伸过手去,热情地邀李平坐下。三个人坐那里边喝茶边交流了想法,曹利济说:这个集子,除了我给您介绍的内容以外,我还想让您到我老家去看看,毕竟我爷爷小时候从那里出来的,掐指一算也有一百年了,无论走多远,无论走了多么长时间,那里总是祖籍,写一写也算是寻根吧!

说到寻根,李平托了托眼镜,滔滔不绝起来,唾沫星子乱飞:寻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清朝著名学者张澍说过: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是谓寻根。曹厂长很懂我们中国的文化,看得出也很有文化底蕴。您的生意做得这么好这么大,光宗耀祖,势在必行。相信我,绝对能把这份材料写好。

出家谱集子的事搞定了,陈亚看到曹利济很满意,便顿了顿,说:曹厂长,这次来,还有个重要任务,领导硬派的,没办法。年底了,我们报社想开展一个公益活动,就是为敕水县梨花乡寨子联小的贫困儿童捐款的事儿,希望您能献点爱心,不用太多。其实,我在想,最近给您的报道,如果再加上这次公益活动,这宣传是持续的,效果肯定是最好的。不仅让百姓看到一个奋发努力的曹厂长,还看到一个富有爱心、社会责任的曹厂长。

曹利济脑子马上转起来,现在正是宣传的重要阶段,陈亚说的是,持续宣传效果是最好的,最好是铺天盖地之势。而且这也要写进集子里。曹利济马上想到了一些企业名家在社会上的地位,不仅是企业自身带来的优势,更多的是社会认可,怎么认可?就要多做一些有社会影响的事儿!

想到这里,曹利济笑起来,说:没问题,公益活动咱们都得支持。小时候咱们也是从穷日子里过过来的。知道那个难劲儿,现在有这个机会,做,绝对做!

陈亚没想到曹利济答应得这么爽快!

晚上回到家,曹利济简单整了两个菜,边喝酒边浮想联翩:上报纸,出书,出家谱,参加公益活动,以后还要上电台、电视台……晕晕乎乎的曹利济似乎还看到自己成了敇水县的名人,披红挂彩,被人前呼后拥。长长舒了口气,我曹利济他妈的这些年寄人篱下,说我倒插门!让你们狗眼看人低!我曹利济就是能,闪瞎你们的狗眼!说着,一仰脖,一牛眼盅酒下了肚。

夜里起了风,不一会儿,裹挟着豆大的雨点子噼里啪啦地砸下来。曹利济边喝着酒边嘟囔。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