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邱平祥的头像

邱平祥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405/08
分享
《塘河纪事——1990》连载

第一十九章 人性的光辉(二)

在塘河大地震现场,34 岁的原二大队服刑人员裘丁根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裘丁根原籍浙江慈溪人,1985年遣来青海哇玉香卡农场继续改造。在农场,他利用自己特长,在政府的支持下,在监狱大院里设了一个简陋的家用电器修理间, 免费为干警职工们修理家用电器。后来,农场还在茶卡镇设立一个修理点,为他接活。由于表现突出,1988 年,海南州中级人民法院依法给他减刑2 年。1988 年,由于劳改系统机构改革,裘丁根转监到塘格木农场继续服刑,成为这个场唯一能修理家用电器的“土专家”。1989 年,海南州中级人民法院依据其本人改造表现,再次依法减刑一年。

4 月26 日,强烈地震发生前的几分钟,裘丁根正在为中心监狱看押武警中队修理彩色电视机,突然,地动山摇,轰鸣声震耳欲聋,营房在剧烈摇动,他踉踉跄跄地跑出房门,顷刻间,房屋裂缝了,倒塌了。他向几十米外的中心监狱望去,坚固的围墙在倒塌,十几米高的哨楼在倾倒,正在上面执勤的三位武警战士倒栽了下来。有两名战士可能伤轻,很快爬了起来,另一名战士却动也不动。这时二次强震又开始了,大地在抖动,烟尘弥漫。裘丁根的脑海里忘了惧怕,“救人要紧,快去救人! ”

大地裂开道道深隙,抖动转向水平运动,剧烈摇晃中他又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向伤员处奔跑,监墙、哨楼倒塌时飞起的砖石,砸在他身上,他全然不顾,终于挣扎到了伤员处,这时强震减弱了,身体有了自控的机会。他费力地把战士的枪支挂在脖子上,背起颈椎严重受损、几乎已瘫痪的伤员,向千米外的场部医院跑去, 可是医院早已是一片废墟,医院没有了,伤员无法抢救。他又背起伤员跑步向武警大队部奔去,然而这里也是一样,无法抢救伤员。他又背上伤员,在两个战士帮助下奔跑到场部院内,这里的景象更惨烈。危难之中,管教科向省上报灾车辆开出来, 他们把这个重伤员放在了车上送往海南州人民医院。

裘丁根顾不上擦把汗水,转身又向农场中学、小学坍塌的教室跑去。在那里,他又扒出2 名小学生,送到了急救处。

正当他埋头寻找其他遇难小学生时,场管教科的刘本良副科长急匆匆赶来,叫裘丁根跟他走,去完成一项更为重要的任务——恢复与外边的通讯。

经过数小时的连续奋战,中断了的联系终于沟通了,第一份灾情通报发出,上级一个个抗震抢险的指令传来,灾区的人心里踏实了。抗震抢险斗争终于进入有序状态……

而这时的裘丁根, 唯一的奢望是能喝上一口水,然而,何处有水呢?他只好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又埋下头去修复损坏更为严重的电台。从那时起,他留在了场部,为保证通讯联络的畅通,日夜坚守在这个重要的岗位上。

裘丁根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表现,通过新闻媒介传向社会,受到了社会的赞扬。5 月23 日,塘格木农场在监狱废墟上隆重召开服刑人员抗震救灾表彰大会。海南州中级人民法院根据他在抗震抢险中的突出表现,依法给予他减完三年一个月的余刑,当场释放。

终于可以回家了! 终于可以回到向往阔别多年的上海市了! 终于可以同亲人、朋友团聚了!

然而……

裘丁根惊艳了所有人的价值观。他郑重向组织报告,要求继续留在灾区,帮助政府完成抗震救灾。

“农场正面临着劫难后的巨大困难,几百户干警职工有那么多彩电、录音机、收音机损坏了;医院、电影院、场部那么多的电器设备损坏了,修复后,可以减轻农场、干警、家属的损失。我不能走,我留下来, 可以为农场重建家园贡献出一点自己的微薄之力……”

裘丁根留了下来。他只简短地写了一封信,向家里告诉了他留下的意图。然后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修复工作中。地震给塘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在这困难重重的时刻,留下来,意味着他要吃苦,他要受累。在困难与幸福之间,他选择了困难;在欢乐与吃苦面前,他选择了吃苦。他新生后的第一步,迈得是那样坚实,那么有力。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