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云中客的头像

云中客

网站用户

其他
202208/30
分享
《大唐浪漫主义诗人——诗仙李白》连载

第二章 李白家族的身份背景之谜

 


陇西成纪在今天的甘肃天水秦安县一带。东晋十六国时期成纪人李暠(hào)建西凉(400—421)政权,初都敦煌,405年迁至酒泉。李暠自称是汉将军李广十六世孙,这在李白诗《赠张相镐二首》中的诗句:“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 即有体现。

陇西李氏后发展成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名门望族。上面的身世说法与其他材料可以互相佐证,如曾为李白迁墓的范传正所作《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中,根据李白子伯禽所记有:(李白) 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於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故自国朝已来,漏於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

不同的是这里明确了家族流落西域和归蜀后的具体地点。江油属古广汉郡;又根据郭沫若考证,条支是更大范围的地理概念,碎叶属于条支,即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关于这一点上面我们在考究李白出生地时也已经得到了明确肯定。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李白的家族出身和生平经历其实有很大关系,可要弄清原委却很不容易。用李白自己的话说,“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苦战竟不侯,当年颇惆怅。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英烈遗厥孙,百代神犹王。”(《赠张相镐二首》),这几句话意思是他们一家祖上来自陇西成纪,是汉代名将李广的后人,今天属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如果李白的话属实,历史上的陇西李氏长期是名门望族。这么讲似乎滑稽,但在唐朝,尤其文人的作品里,充满很多浮夸和虚饰的内容,所谓文学夸张手法非常明显,而李白,众所周知他是一个最喜欢使用极度夸张修辞手法的诗人。

李白宣称包括唐高祖李渊也号称来自这里(可见新旧《唐书》开篇的高祖本纪),所以追溯渊源的话,李白一家和李唐宗室要算出于一门。

可事实上李渊的祖父李虎是在代北武川镇出生,也就是今天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北魏末年著名的六镇边民大起义其中领袖之一。李虎一家好几代都是武川镇的草莽武人,和陇西成纪从来没什么关系,甚至根据六镇边民安置情况,他还有可能原本就出自鲜卑族,至少李家因为婚姻关系带有混合血统是铁定的事实。

假如李白这一家当真属名门之后,或者是李唐宗室后裔的话,为什么会来到西南蜀中绵州这样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定居,多少就很让人好奇和疑惑了。江秉福老师认为在平武,尤其在南坝(古江油关)无人不知牛心山,但那独立于山侧的龙迁祠、龙迁庙、龙迁楼,则知者甚少。此祠、庙、楼所祀对象为李龙迁。那么李龙迁又是何许人也?

李龙迁其实就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为西魏(公元535—557年)重臣号称八柱国之一。《资治通鉴》之《唐纪》中胡三省注说,李虎死后葬于龙州江油县(今平武南坝镇)西1里的牛心山,同时又指出李虎又名李龙迁。胡三省是宋元之际一代史学大家,其一大贡献就在补充遗漏。他擅长地理注释。对其求真求实的学术品格,历来评价相当高。他对李虎下葬的揭示当然值得重视。

那么李虎为何改名呢?据《元和郡县志》及《读史方舆纪要》载,李虎与李弼等八人“佐周伐魏”之后即入蜀占据龙州,并“臣梁”于僭主萧纪。李虎身为西魏太尉,位高权重,却“佐周伐魏”及臣服梁王萧纪,当属叛逆行为;其中举一郡之地以臣僭主萧纪尤为不光彩,故改名以匿之。唐朝的史书统统没有他入蜀以后的事,是为先祖讳。

其次,唐末五代道士,能诗善文,传奇小说《虬髯客传》作者杜光庭(公元850—933年)编撰的《道教灵异记》载,梁武陵王纪理益州,使李龙迁筑城于牛心山。龙迁既殁,即葬于此山侧。乡里立为祠,唐武德(公元618—627年)中改為观(玉虚观)。安史之乱明皇幸蜀,有老人苏坦奏曰:“牛心国之祖墓……”。杜光庭生于唐末,避乱入蜀后,脚迹遍于蜀中。《龙安府志》之《艺文志》载有他的《窦圌山记》及《李白读书台》诗一首,可见他也到过平武。后蜀何光远《鉴戒录》卷五《高尚士》称他“学海千寻,词林万叶,凡所著述与乐天齐肩”并不过誉。他的记载绝非无稽之谈。

证据三:宋乾道七年(1171年)州守史祁葺词,常百祥《李龙迁祠记》:”……龙迁,姓李氏,陇西成纪人也。自神君之上,则有元元皇帝(太上老君),以大道为万世师表。自神君而下,则有唐太宗,以神武而定天下,因知李氏世生哲人矣!当梁之末,神君龙阳大姓,举郡以臣梁,靖忠大义充塞宇宙。及武陵王萧纪镇蜀,谓龙阳为邓艾征西取蜀捷径,遂委神君筑城于此,以捍蔽川蜀,有大功于民,既殁,葬山下,邦人祠之,号李古人庙。”

以上三则史料说法基本一致,足以证明李龙迁本名李虎。他就是李渊的祖父。文章到这里,我们解决了李白当属李氏皇族的一枝,那么,天宝元年,唐玄宗下诏让李暠后裔中的绛郡、姑蔵、敦煌、武阳四支编入宗正寺,算是认可他们为李唐皇室的金枝玉叶,偏偏李白一家没有通过审核,被排除在外,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尤其令人费解的是,这时候的李白因为名声远扬正被皇帝欣赏,恰恰在长安京师,为什么这么重要的历史性时刻反而会将他们一家排除在外?如果李白这一家真的是李唐同宗,那么李白缺少了什么关键证据呢?他到底隐瞒了什么?

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介绍李白的身世:“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硅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彖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

这里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李白一族到底是什么罪导致举家流放,还是流放的那么远,还要更名换姓。郭沫若先生认为李白先世移居碎叶并非因罪窜谪,盖“古时凡由汉民族居地移往外域,便说是窜谪或降居。”。又认为李白自称凉武昭王九世孙的说法,“看来是李白本人或其先人所捏造,目的就是抬高自己的门第。”如果郭沫若先生的说法是正确的,这就很好的解决了李氏家族有罪说法的错误,无非就是搬迁了一次。那么,另一个问题又来了,李氏家族又问什么改名易姓呢?如果李氏家族改名易姓只是为了要合乎当地人的生活习惯,这样猜测应该更吻合郭沫若先生认为的无罪说法。

我们从李白的生平经历来说,看得出他十分关切李唐王朝命运,他的内心不是不想做官,众所周知,李白曾经急切的想要接近同样好道的唐玄宗李隆基。在长安待了两三年,也在翰林院供奉待诏,成为皇帝身边的文学侍从。

李白虽然在京师皇帝身边遭到一次挫折,但他满腔的豪侠义气,对唐朝命运依然十分在意,在安史之乱中,他又兴奋地参与永王李璘的勤王行动。

李璘为唐玄宗的第十六子,自小随着兄长李亨长大,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按说兄弟之间感情很好。但不能忽视的是,安史之乱中的唐肃宗是擅自登位,唐玄宗相当于和当年高祖李渊一样被逼逊位,父子关系已经被严重破坏,最后唐玄宗怎样死去也几乎是一个谜团,疑点很多。而李璘先前是跟着唐玄宗逃亡蜀中,在路上正式接受唐玄宗任命为山南节度使,前往荆州江陵招兵买马勤王护驾,他可以统山南东路及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不久,玄宗又再次下诏,任命李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

显然,逃到四川的玄宗对身处江南的永王李璘寄予相当厚望,希望他能扼守江淮,出兵北上,剿灭叛军。此时唐肃宗在北方灵武登位,仰仗郭子仪和李光弼等“朔方军”在中原抗击安史大军,他自己是孤家寡人,一切成败都还未定。而李璘身处江淮,行动十分迅速,很快就拥有一支强大的水军,形成一股势力。李白前往李璘的阵营,就是希望跟着李璘建功立业,捍卫李唐王朝,至于将来谁应该做皇帝,或许并没考虑太多,但当时他对永王是十分期望的,这一点毫无疑问。李璘选择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作为据点,这就是李白著名的《永王东巡歌》的“永王东巡”事件。这一行动被官方定性为“割据自立”,又和当年徐敬业、骆宾王等人联系到了一起,引来官军的围剿。然而,李璘当真有割据作乱的意图吗?

据说李璘相貌丑陋,身体似乎有些缺陷,小时候颇受歧视,不过这些在他金枝玉叶的身份之下都不算什么“缺点”,最不幸的缺点是头脑也很简单。《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记载几乎一样,都称李璘有“窥江左之心”,也就是说想占据江南一带,成地方割据势力。这无疑是刚刚坐上龙椅的肃宗所不能容忍的。李璘大军进发江南原本是来自玄宗的授意,当然也或许玄宗依赖李璘招募兵马,南下江淮原本就有要对付肃宗这个儿子的可能性。总之,头脑简单的李璘遵照玄宗的旨意前往扬州,吴郡(今苏州)太守兼江南东路采访使李希言即致信李璘,责问他为何擅自发兵东下。李璘行至当涂,见李希言在信中对自己直呼其名,甚为恼怒,随即兵分两路,前去攻打吴郡和广陵。李希言从吴郡赶至润州,闻讯后随即派遣大将元景曜和丹徒太守阎敬之前去抵御,爆发一场战斗,官军大败。这一冲突更加坐实李璘有拥兵作乱的嫌疑,后来招来更多大军围剿。最后李璘被杀,李白遭到流放夜郎的结局。

就是因为肃宗的皇位是趁安史之乱逼玄宗逊位而来,并非名正言顺,而率师北上想平定安史之乱的李璘是玄宗亲自任命的,东往扬州然后北上出兵也是玄宗授意安排的,当时李璘招兵买马一呼百应,出兵行动也很迅速,假如让他北上成功,这天下还能再留给肃宗吗?这种结果显然令孤家寡人的肃宗很是担心。而肃宗出于保全皇位、戒备玄宗的阴暗心理,很自然会诬陷李璘大军为叛逆,进行剿灭。如果李璘果系叛乱,满腔热忱的李白怎会追随在他左右?《永王东巡歌》中的“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等语,显然这可都是是堂堂正正,意气风发,李白渴望跟随永王建功立业后回到长安回到玄宗身边。这可是满满的慷慨激昂的“正能量”啊!

 李白性格和杜甫很不一样,他在诗文中更多时候都流露旷达、超然的精神,但其实是典型的“精神分裂”。李白在诗文里经常提到自己为“布衣”,又与身为豪放不羁的“谪仙人”气质完全相矛盾,这种文学语言大多真真假假。

因此,当初陪伴唐玄宗的时候,李白相对谨慎,野史说排下来李白辈分似乎比玄宗高)。就好像编草鞋出身的刘备在汉献帝跟前认皇叔是属于小说情节,再说李白也不是刘备,而唐玄宗更不是那个可怜的汉献帝。所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说法完全是一种伪装,李白并没忘却自己的身份,他和杜甫一样关心朝廷和天下苍生,只不过“角度”可能不同。

李白很多诗文都是献给“权贵”的,巴结的人实在不算少。李白将自己装扮成世外高人的模样,看起来和朝廷没有多少关联,这一点和孟浩然似乎是一样的,还是想以“终南捷径”获得朝廷器重。

这在唐朝也是一种风气,还成为一种“求官”方式,如李白是通过贺知章这样的前辈带入京城士大夫圈子,以及受宠的道士吴筠的推荐来到天子身边。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