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冯子豪的头像

冯子豪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06/14
分享

竞争连载

把握人物命脉   道出人生本质

一一读冯子豪中篇小说《竞争》

 

孙拥君

 

        在金融文学创作中,银行文学的份量比较重,又不好写。近读冯子豪的中篇小说《竞争》,这是一部百分之百的银行题材的佳作。作者财校毕业,长期从事银行经营管理,十分熟悉银行业务和社会变迁,所以执笔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最令人难忘的是他洞悉人心,擅长把握银行竞争中的各种人物的命脉,继而启迪人们关注企业的命脉、经济的命脉、社会的命脉,对涉及利益、权力、名誉、道德、律法、欲望诸方面的问题,乃至致命的罪过,层层剥茧,进行深入的思考。

        从人物出场次序和布局来看,这部小说规避了对主要人物刻意雕琢的写法,颠覆了大家习以为常的过度典型化的塑造,在对主角的演绎方面出现了新突破。州分行公司部副经理李明华,出身微寒,没有后台,完全凭自已的本领撑起营销重大业务的天空,却一直是个副职,当主任是副的,当行长是副的,从支行到分行工作算是上来了,可经理还是副的。他年近半百,在银行可谓功勋卓著,具有突出的贡献,但一直没有摆脱副职的追缠,在几次貌似转正的关头,总是上级安排进来一把手,对此虽有不悦,但总的来说能够理性对待,显示了他任劳任怨、足智多谋、攻坚克难、忠诚履职的作风。然而,这种内部人事变动不是作者重点关注的,实际上靠上面委任的职务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竞争,真正的竞争是两军对磊,即在州城,州分行与海城分行两个大银行之间的市场竞争,这里主要围绕争取财政局统管国库资金基本户、州河治理项目两个重大业务的竞争。

       市场经济应是法治经济,这是为了减少市场本身盲目性对经济活动的伤害,同时限制权力的寻租和滥用。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明这样的题旨,而是让各种人物的不同表演,在业务营销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真实的心态、真实的言行,目标很明确,目的只有一个,但是手法却有多种。如果说第一次针对开立国库资金基本户的竞争,两家实力旗鼓相当的银行在策划营销方案、人脉资源调动、寻找权力保护伞等方面,虽有瑕疵和灰色,但还算理性的话,那么到了第二次州河项目治理业务的竞争,则暴露出不择手段,如马克思所说的每个资本的毛孔都流着肮脏的血,海分行在竞争形势对自身不太有利的情况下,设计收买对方银行的女客户经理和酒店领班小姐,里应外合,促使误入温柔乡的州银行公司部副经理李明华,这个四两拔千斤的营销顶梁柱,关键时段以不作为的消极方式放弃了竞争,从而严重削弱了州分行的竞争力,耽搁了竞争的最佳时间,使对手海城分行出奇制胜拿下了这块业务大肥肉。

        作为一个懂业务、擅管理、会经营、重实效的银行领导,又不忘学习传统与现代文化的金融作家,冯子豪在银行文学的通途驾轻就熟,在社会思考的沙场纵横驰骋,通过《竞争》这部小说传递了诸多信息,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但他始终让人物带动剧情的化,使各种人物的形象真实可信,发人深省。州分行行长秦安与海城分行行长胡忠,这两大银行的竞争对手的代表,为了各自银行的发展尽心尽力,有时直接进入公关第一线实施高层营销,前者按照基本章法,后者突破游戏规则底线,结果大不相同,不正当甚至非法竞争的策划取得胜利。在两度核心业务竞争中,我们可以看到寻求权力干预的影子,市场竞争沦为表层假相,权力竞争才是根本所在,这对深化改革完善竞争机制提出了真诚而严峻的历史命题。

        柳思雨这个冒充银行职员的酒店女领班,成为海城银行的杀手锏,作为该行收买的特勤,她拉拢李明华下水,使他放弃了主动出击攻关,导致本行争取河道治理项目败走麦城。这一重大失败看似竞争对手精心设计的陷阱,且很有可能把银行功臣李华明推向吃里扒外的道德沦丧的镜像,但究其深刻原因,暴露了银行人事机制乃至社会人事管理的弊端,干的干,看的看,干的不如看的,对上负责对下管制,干部考察和任用流于形式等,长期困扰着人才队伍建设,在一定程度挫伤了公平竞争的积极性。李华明充其量是不作为,就造成了大业务的流失易主,他的道德良知使其为之困惑精神一度失常,弄清陷阱真相后,他又能表示理解,祝愿本单位参与策划挖墙脚的女客户经理卢娟,在叛逃投奔对方银行的经理的岗位上好好工作。这部小说渐次推出了一系列当代人物的艺术形象:稳健而睿智的分管巿长潘浩,平和而参与设计阴谋陷阱的纪委副书记水道明,正直而懂得权术的财政厅长刘彦明,灵活机制而热心待友的财政局科长沈峰,四平八稳而毫无工作建树的银行公司部经理白延辉,勤快忠厚的退休女工艾霞等,他们都有效地烘托主要人物的成型,推动了主要情节的展开。

       《红楼梦》中一首《好了歌》道出人生的本相和人性的本质,爱因斯坦"人们应知道能做什么而不是为拿到什么"的哲语穿透生存的过客现象,启迪深远。高尔基的"文学即人学"的论断深化了文学的内涵。读完冯子豪的《竞争》,我不由想到上述议题。这不是市场业务中的专业知识所能解决的,也超越了资金竞争、人才竞争、文化竞争、利益竞争的边界。这是我推荐金融小说《竞争》的最后的想法和理由。

                              2019,1,31,于南京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