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董刚的头像

董刚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11/11
分享
《伊尹传》连载

第一章 万古长河

圣母怀娠匪凡色,一霄忽梦令逃厄。侵晨亟往东方行,十里回首水洋溢。 俄然身化为空桑, 枝叶交加盈涧测。有莘氏女采桑来,独见婴儿心感测。挈归乳哺浙宁馨,长大贤明躬稼穑。成汤革命顺天人,宵旰求贤询治策。殷勤莘野聘师儒, 壮志幡然进忠赤。 致君尧舜慰黎元,伊训轲书垂典则。 嗣王不惠阿衡心,奉处桐宫守陵陌。三年怨艾能自新,冕服祗迎成令辟。始终匡辅纳嘉猷,拜手彤庭尽臣职。有商基业自兹隆, 国祚绵绵延六百。 功勋不让皋夔俦,烨烨芳名昭简册。 我来涧畔重感伤, 庙貌多年毁兵革。 叮咛守土军民官, 速剪荆榛除瓦砾。 复兴祠宇神奠安,五谷丰登时不忒。岂惟一邑利群生,亿万斯年存古迹。

这一首七言古诗,乃大明永乐年间的礼部尚书胡濙所作,名曰《奉题伊尹祠诗》。此诗全面而扼要地记述了伊尹的生平功德,由其降生于古有莘国空桑之中的神话传说写起,到其躬耕乐道成为贤士,再到被商汤聘为师臣,佐汤伐桀、匡辅太甲的不凡一生,盛赞其为殷商基业的奠定建立了不朽功勋,流芳千古。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对黄河的赞叹。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自治区,最后注入渤海。

今人亦有诗云:北走黄河道,南饮长江水。二龙育华夏,血流同一脉。美丽而古老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其实,黄河之水并非一直往东流,而是先北流,之后往东流,接着又往南流,最后才东流入海。中游自河口镇急转南下,直至禹门口,飞流直下725公里,水面跌落607米,滚滚黄流,奔腾不息,将黄土高原分割为两半,构成峡谷型河道。以河为界,左岸是山西省,右岸是陕西省,因之称晋陕峡谷。

龙门是晋陕峡谷的末端,这里水流湍急,相传鲤鱼如果能跃过龙门就可成龙,因而有“鲤鱼跃龙门”的动人传说;又相传是大禹治水所凿开的峡口,因而又称禹门口。这里地势险要,两岸断崖绝壁,犹如刀劈斧削。左岸的龙门山与右岸的梁山隔河对峙,使河宽缩至100米左右。龙门是连接晋陕交通的古道渡口,历史上靠木船摆渡。解放后西安至侯马的铁路和公路,都在此通过,建有现代化的桥梁。

然而出了晋陕峡谷,河面豁然开阔,水流平缓。从禹门口至潼关,河道长125公里,平均宽度8.5公里,有的地方竟达13公里。河道滩槽明显,滩面宽阔,高出水面0.5至2.0米。本段河道冲淤变化剧烈,主流摆动频繁,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属游荡性河道。这一段流域面积18.5万平方公里,汇入的大支流有渭河和汾河。

走过历史的群山,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来到3600年前。出了禹门口不远处,黄河滚滚南流,万古不变。在黄河的西岸,有一东方古国,名曰“有莘国”,亦作有侁、姺、莘、辛,姒姓,夏禹之后,为少昊的母系世系。 “莘”,即通天地之人的意思。

据史书记载,有莘国是个盛产美女和贤人的国度,妺喜、伊尹、太姒、辛甲、辛由靡、辛有、辛伯、辛廖等均来自有莘国;大禹、夏桀、商汤、商纣王及周文王、周武王等亦与有莘氏通婚。

有莘国故址在今天的陕西省合阳县一带,亦有在河南之说。其实,古人逐水而居,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的黄河两岸一线,均是有莘氏的活动区域,这个区域与夏商时代的华夏民族地域基本相符。

那时的气候,要比现在温暖湿润得多,虽有沟壑纵横,然平旷之处水草丰茂,湖泊星布,有大片大片的灌木、森林,牛、羊、马、鹿、雉、豕等在此觅食活动,悠然自得;虎豹豺狼常出没,象鳄蟒猿偶可见。又有黍米、小麦等庄稼成片相连,乃是畜牧业与农耕并重,并由以游牧为主向种植业为主过渡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时此地人烟阜盛,屋舍鳞次栉比,民风淳朴,老幼咸乐,一派上古繁荣景象。

上古农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圈养鸡豕,男耕女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林中打柴,崖上采药;河中捕鱼,洞中打猎。虽是平民,却也无忧无虑,其乐融融。就中有一伊姓人家,因屋外有一大片桑林,家中男人就叫做伊桑。

其祖源于伊祁氏,出自远古帝王唐尧,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相传,古帝唐尧生于伊祁山(今河北顺平),他出生时,寄养于伊后长孺家,因此称他为伊祁氏,其后裔子孙便以伊为姓氏。上古之民,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是以有这一支流落于此。

伊桑有一女儿,唤作伊姑,长得是冰肌藏玉骨,披毛露酥胸。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虽是深山农家女,看形态疑是九霄天仙落人间。其与一姒姓男子相爱,并苟合于桑林,遂有身孕。

中国上古神话传说,有一种生命神树,叫作“太阳树”——扶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能栽植这种神树,于是图腾太阳神的先民就用桑树作生殖神树扶桑的替身,遍种华夏大地。

桑树是落叶乔木或灌木,最高可达15米。夏天是桑树生长得最茂盛的时候。树枝先粗后细,一棵树枝可以长出许多桑叶,所以一棵树的叶子数都数不清。桑叶的形状千姿百态:它们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心形的,有的像小扇子……摘下一片,用手一摸叶子非常光滑,有光泽,像涂了蜡一样,叶子背面的叶脉上有一些疏疏散散的小毛,摸起来软软的。

《淮南子》记载:“桑林者,桑山之林,能兴云作雨也。”说的是桑林在远古时代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提供男女自由交合的场所。每到春暖花开时节,先民们在桑林中圈地筑台,让青年男女在其间自由欢爱,歌唱情歌,模仿性爱舞蹈,崇祭生殖神,直至发生关系,形成了叫作“春社”的千古民俗,并把“太阳神”降临人间的这个季节命名为春天。

古代男女就是在村野树林举办爱情嘉年华,借桑林围筑春台而狂欢的。这种“春台”之会的一个著名故事,就发生在治水英雄大禹的身上。

相传,大禹在治水路过涂山时,与涂山氏的女儿相遇,遂把她引到一处春天的桑林,并在春台上交通了男女之事。屈原曾在《天问》中就此发问说: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方。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意思很清楚,大禹治水立功,获得涂山美女的爱慕后,就是与她在桑林的春台上进行男欢女爱的。

自此以后,不仅“春台”成了自由恋爱的媒婆,青年男女开爱情派对、搞性爱嘉年华的场地,“桑林”“桑间”也成了古汉语中表示“野合”和“淫逸”的隐语,就和“云雨”的意思一样。甲骨文中,“丝”字便是两个恋人缠绕纠葛在一起的形象。

是以伊姑怀孕,家中并不大惊小怪,只等这姒姓男子送牛皮与黍麦,然后带伊姑回家。这男子倒也倾心,然而他的父亲却不愿与伊姓通婚,为其子迎莘女而归。

伊姑伤心欲绝,几欲投身大河,只是每次来到河边,似有人在耳畔殷殷叮嘱:汝腹中所怀,非常人也,善抚育,勿轻生,是以作罢。十月一恍而过,瓜熟蒂落,伊桑恨婴儿无父,弃之桑林之中,以飨豺狼之兽。

商时诸侯称伯、后、男、甸、卫。伯、后为较大的诸侯,男、甸为较小或较远的诸侯。而夏时仅有伯、后。伯是一方之长,有相对的独立性,但要受夏王的制约。有,是对向夏王朝贡诸后的敬称。有莘氏是比较大,实力也比较强的部落,国君被赐以 “伯”的爵位。

说来也怪,就在前夜,莘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鸡鸣时分,朦胧睡去,却梦见一神人告知曰:“有莘之地,将有大圣人出。出门向东,莫回头,遇水即止。圣人已天降水边百步桑林,速去寻之。”

莘伯当即命一宫人前去察看。宫人到林边,听见不远处有婴儿的啼哭声。她循声而觅,发现有一个胖娃娃,被放在一株老桑树的空心中,赤裸着身子,摇手蹬足,张着嘴巴大声啼哭。

宫人便将娃娃抱起来,去献给莘伯。莘伯命御膳司的厨子把婴孩带去抚养,并再三叮咛:“小心伺候。如有意外,定不饶恕。”

不必多言,这个婴儿便是伊尹了。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