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散关在宝鸡城南,秦岭北麓。沿着清姜公路,在崇山峻岭中穿梭,一路蜿蜒曲折,越往前走,道路越险,不多久,就看见路边一座古色古香的牌楼,旁边立一“古大散关”的石碑。大散关到了!据说大散关的由来与周天子姬发有关。当时姬发身边有四个重要的谋士,其中一个叫散宜生。姬发被纣王扣押囚禁的时候,散宜生等人设法营救。周朝建立过程中,散宜生立下大功,为此,周天子把陈仓一带分封给他。散宜生以姓为国,建立了散国。由此,散国所在的山叫大散岭,清姜河流经的溪谷被称为散谷。
大散关是陕西关中四关之一,古称散关,被称为“秦蜀襟喉”,虎踞于莽莽秦岭之中的雄关峻岭之上。作为关中西南的唯一要塞,大散关“关控陡绝”,自古以来就是巴蜀、汉中出入关中的咽喉。正如《史记》记载一般,“北不得无以启梁益,南不得无以固关中”,真是一个绝对的战略要地。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走到这里,总能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陆游的《书愤》。
昔日的金戈铁马、撕杀惨斗,早已了无踪迹,块块碑文,留下的只有道教的传说……
相传当年老子骑青牛西行,途经大散关,当时守卫大散关的关令叫尹喜,他拦下老子,并请老子写点什么,不然不给老子颁发通关文书。老子无奈,于是请尹喜代笔,口授了五千言的《道德经》。《道德经》惜字如金,却字字经典,给我们构建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世界,让人总能从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事的精髓。
上关口,左右两道。从左上,坡度超过六十度的台阶引导游人向上爬去,大概六十六级,取六六大顺之意!从上往下看一层层的台阶,晃得人眼花,陡仄的天梯让人冒出了虚汗,真的好险呐!
向前走,峭壁之上,曲径通幽,古木森森,拾级而上,凉意阵阵。行至最高处,一座烽火台傲然屹立。站在烽火台上,向周围看去,巍巍秦岭,铜墙铁壁,如铮铮铁骨的伟男儿屹立人间,清姜大河在我们脚下奔涌而去,如果不是宝成铁路和212省道穿大山而过,这里可真是鸟雀难飞。脚下,天然隘口横跨眼前!这里,不做战场,岂不可惜!
难怪人们称得散关者得天下。好一道雄关,好一派景致!
下行,往隘口的古战场走去,先见龙泉一眼,一汪泉水叮叮作响,跃下池沿潺潺向前,这一潭碧绿,这一溪灵动,让人忘了这里曾经的金戈铁马、硝烟弥漫。
但自古至今,英雄总能被人铭记!比如陆游的二位好友,抗金英雄吴玠、吴璘两兄弟!也正因为他俩的英勇善战,以有利地形,选强弓劲弩分番迭射,密集如蝗虫而至,纷繁如大雨倾注。并用骑兵断其粮道,连续抗击三天,大败十万金兵,让敌将金兀术中箭负伤,狼狈逃走,宋军才得一洗“靖康之耻”,稳固了南宋偏安江南的局势。而这次大散关大捷也因成为影响中国的一百次重要战争被载入史册。
其实自古以来,大散关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载入史册的战斗就达70多次。大散关第一次融入兵事,就见证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军事传奇。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采纳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谋,派将领烧毁褒斜栈道,以示忠心去迷惑项羽,麻痹镇守关中的大将章邯等人。待到几个月后,刘邦一面派人去修复需要花费几年时间才能修好的褒斜栈道,一面命大将韩信率领精锐部队奇袭大散关,夺取战略要地陈仓,一路进占关中,夺得天下,成就了一段千古传诵的军事经典。
由于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曹操西征张鲁途经此地时也留下了“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的诗句,抒发胸中的感慨。公元228年,诸葛亮在重新加强了吴蜀联盟的基础上,趁曹军于东吴交战之机,集中数万兵力挥师散关,攻打陈仓。由于曹军顽强固守,诸葛亮连续攻城20多天未果,只好引兵退走,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壮一幕。唐天宝年间,风流三郎李隆基弃都城长安西逃,在马嵬驿为兵士所逼,赐死杨贵妃。李隆基背负亡都之耻与丧妃之痛继续西逃,穿越大散关而流亡蜀地。从此,风华绝代惊艳了世界的唐王朝也随着他穿过大散关的背影而走向没落。
在新中国建立的过程中,也有着大散关的功劳。1949年12月11日,扶眉战役胜利结束后,人民解放军18兵团在贺龙率领下经大散关入川,参加解放大西南的战役。这是大散关至今最后一次在军事上发挥作用,当然也期待从今以后,散关失去它的军事作用,让和平幸福永驻我大中华!
从刘邦项羽的两雄相争到诸葛亮的北伐失利,从曹操的西征张鲁再到南宋军民的抗拒金兵,历朝历代在这里都曾上演过一幕幕悲壮的战歌,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也有老马失蹄扼腕叹息……在那铁马金戈的战争岁月里,大散关一直以己之险守护着关中的安宁。
大散关,一座英雄的关!
牛顿不起,车堕谷间。昔日,大散关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理优势佑护了关中千年的太平,使得繁华盛世得以传承;如今,大散关遗址掩埋着历史的串串碎片,只有宝成铁路、川陕公路与之相交而过,但这里,却依然不断地在向人们展示着它的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