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淳熙八年春,江南的微风如丝缕般轻柔地拂过,携带着缕缕温润的水汽。辛弃疾孑然立于带湖之畔,眼前的这片土地尚在雏形,却已能让人依稀想见未来的模样。
广袤的土地上,初现的小径蜿蜒曲折,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新生的草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嫩绿的叶片闪烁着晶莹的露珠,宛如细碎的宝石。尚未完工的屋舍错落有致地分布着,虽然此刻略显粗糙,但已能让人感受到日后的温馨与宁静。
带湖的水面波光粼粼,在阳光的映照下,恰似一面巨大的银镜。湖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时而跃出水面,溅起一朵朵晶莹的水花。湖畔,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舞,宛如绿丝般的长发轻轻摆动。
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青葱的树木覆盖着山坡,仿佛给山峦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绿毯。山与天相接之处,云雾缭绕,如梦如幻,给人一种神秘而又悠远的感觉。
庄园内,各色花卉争奇斗艳,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散发出阵阵迷人的芬芳。花丛间,蝴蝶翩翩起舞,蜜蜂忙碌地穿梭其中,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夜晚,明月高悬,银辉洒遍整个庄园。屋舍在月光下投下淡淡的影子,显得格外宁静。草丛中的虫鸣声此起彼伏,宛如一首动听的小夜曲。偶尔有一阵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与这美妙的夜曲应和。
辛弃疾独立于带湖之畔,望着眼前这片尚未完全成型的土地,心中满是憧憬与忧虑。
他身着一袭素袍,身姿挺拔却难掩眉宇间的疲惫。那双曾经在战场上杀敌无数、炯炯有神的眼睛,此刻望着这片荒地,目光中既有对未来的期许,又有对过往的感慨。
“将军,此处真能成为您的安身之所?”身旁的随从忍不住问道。
辛弃疾微微仰头,长叹一声:“吾一生以抗金为志,奈何朝廷只求议和,吾与这世道格格不入。如今,也该为自己寻一处归所了。”他的声音坚定而又带着几分无奈。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带湖的庄园渐渐有了雏形。辛弃疾时常亲自参与劳作,他挽起衣袖,与工匠们一同搬石运木。汗水浸湿了他的额头,他却毫不在意,脸上反倒洋溢着一种满足的神情。
“哈哈哈,吾亲手所建之居,定当与众不同!”他爽朗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
然而,每当夜深人静,独自一人坐在尚未完工的屋前,望着那一轮冷月,他的心中又会涌起无尽的愁绪。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辛弃疾低声吟诵着自己的词作,月光洒在他的脸上,映照出他紧锁的眉头和落寞的眼神。
秋风渐起,吹得树叶沙沙作响。辛弃疾站在高坡之上,俯瞰着整个庄园的布局。他的衣袂随风飘动,仿佛一位孤独的守望者。
“这园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皆是吾心之所向。”他喃喃自语道。
时间匆匆,转眼到了十一月。新居终于落成,红墙绿瓦,错落有致。辛弃疾满心欢喜地在新居内踱步,每一处角落都仔细端详。
“此乃吾之稼轩,吾之归宿。”他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可这份喜悦并未持续太久。不久,朝廷的弹劾之书如一道惊雷,打破了他短暂的宁静。
“大人,这可如何是好?”随从们面露忧色。
辛弃疾神色一凛,目光坚定地说道:“吾早料到有此一日,无妨,吾便去这稼轩居住,远离那是非之地。”
他带着简单的行囊,踏入了稼轩的大门。初入新居,一种宁静而又陌生的感觉扑面而来。
园中,秋菊绽放,金黄一片。辛弃疾俯身轻嗅,花香沁人心脾,却难以驱散他心头的阴霾。
“吾一生壮志未酬,如今竟落得这般田地。”他望着天空,喃喃说道。
夜晚,他独自坐在窗前,听着窗外的虫鸣,思绪万千。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他的声音在寂静的夜中显得格外苍凉。
日子一天天过去,辛弃疾逐渐适应了在稼轩的生活。他晨起漫步于小径,看着露珠在草尖闪烁;午后坐在树荫下,翻阅着书卷;傍晚时分,站在湖边,望着那波光粼粼的水面,心中的烦闷也渐渐消散。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他对着远处的青山高声吟道,脸上终于又有了几分洒脱之意。
在稼轩,辛弃疾虽远离了官场的喧嚣,但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从未冷却。他时常与来访的友人谈论天下局势,感慨着山河破碎,盼望着有朝一日能重回战场,收复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