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云中客的头像

云中客

网站用户

小说
202408/30
分享
《辛弃疾传》连载

第九章 数度出山志未已 治理地方展才能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这阕《贺新郎》道尽了辛弃疾心中的愤懑与壮志。

淳熙五年春,也就是公元 1178 年,江南的春寒料峭,丝丝细雨淅淅沥沥地下着。

三月初七这一天,辛弃疾身着官服,骑马行于泥泞的官道之上。路旁的柳树在风雨中微微颤抖,嫩绿的枝叶被雨水打得低垂。

他望着四周荒芜的田野,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忧虑与焦急。“这民生凋敝,若不尽力整治,何以安百姓?”他喃喃自语道,紧抿的嘴唇透露出他坚定的决心。

他心中暗想:我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如今这地方如此荒凉,百姓受苦,定要尽我所能,让此地重现生机。只可惜这朝廷,一味求和,不思进取,空负我满腔热血。

到任之后,辛弃疾立即着手治理荒政。

四月初八,阳光偶尔从云层中透出几缕,他每日奔波于田间地头,与农户交谈,了解他们的疾苦。他蹲在田埂边,仔细查看秧苗的长势,泥土沾满了他的衣摆。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关切与忧虑,“乡亲们,莫要担忧,本官能做的,定当竭力而为。”那真诚的神态让百姓们心中燃起了希望。

一日,五月十二,阳光炽热,府衙内气氛凝重。

辛弃疾召集了当地的乡绅富户,于府衙商议救灾之事。大堂内,众人神色各异。辛弃疾端坐在堂上,目光如炬,扫视着堂下众人。

“如今灾荒肆虐,百姓苦不堪言。诸位皆是本地有头有脸之人,当以救民于水火为己任。”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有一富户面露难色,眼珠一转,“大人,小的家中也不宽裕啊。”辛弃疾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怒目而视。

他心中愤怒不已:国难当头,这些人竟只想着自己的私利,全然不顾百姓死活。而那朝廷,也不知民间疾苦,只知偏安一隅,真是令人心寒。

“国难当头,若不携手共度,何以为家?”他的双眉竖起,额头上青筋暴起,众人皆不敢再言。

在辛弃疾的努力下,六月十八,救灾的粮食和种子得以分发到百姓手中。田间,绿油油的秧苗逐渐生长,微风拂过,泛起层层绿浪。

辛弃疾望着这充满生机的景象,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他的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仿佛看到了丰收的希望。

然而,好景不长。七月初五,烈日炎炎,当地的匪患日益猖獗,扰乱百姓安宁。

辛弃疾听闻此事,怒不可遏,“此等贼寇,竟敢在我治下为非作歹!”他紧握拳头,牙关紧咬,眼中燃烧着怒火。

他暗自思忖:这些匪寇,扰我百姓,坏我治理成果,定要将他们一举歼灭,还此地一个太平。可恨朝廷,对匪患重视不足,也不增派兵力支援,让我处处受限。

他亲自率领官兵,日夜操练。八月十六,训练场上,骄阳似火。

辛弃疾身姿矫健,亲自示范战术,“众将士,保一方平安,乃我等职责所在!”他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场地,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他的脸上却毫无疲态,只有坚毅和果敢。

终于,在一次精心策划的围剿中,九月初九重阳佳节这一天,金风送爽。辛弃疾带领官兵一举歼灭了匪寇。

百姓们夹道欢呼,“辛大人威武!”辛弃疾望着百姓们喜悦的面容,心中感慨万千,他的嘴角上扬,眼中满是欣慰与自豪。

他心中欣慰:虽历经艰辛,但能保百姓平安,也算有所值。只盼朝廷能看到我的努力,支持北伐。可那朝廷,只知享乐,对我的功绩视而不见,实乃昏庸至极。

时光荏苒,辛弃疾在任上兢兢业业,政绩斐然。然而,他的刚正不阿却又引来了朝中权贵的忌恨。

淳熙七年秋,公元 1180 年,又是一年秋风起,树叶飘零。

十月二十一,辛弃疾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

 天边的晚霞如血,秋风卷起他的衣角。

他的脸上写满了惆怅与无奈,“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他的吟诵声在风中飘荡,透着无尽的沧桑与不甘。

他心中悲叹:我一心为国,奈何奸佞当道,壮志难酬。这朝廷,懦弱无能,对金人卑躬屈膝,却对忠良百般打压。我辛弃疾空有一身本领,却无处施展,可悲可叹!

不久,一道弹劾的奏章呈上了朝堂。

十一月初五,寒风凛冽。辛弃疾再次被罢官,离开了他苦心经营的地方。

他独自一人走在返乡的路上,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身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他神情落寞,脚步沉重,却依然挺直了脊梁。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