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鱼乐的头像

陈鱼乐

网站用户

剧本
202406/11
分享

巴蔓子将军连载

题记

巴蔓子刎首留城的历史典故,千百年来在巴渝大地乃至全国范围广泛流传。巴蔓子的忠勇爱国精神滋润着历朝历代的仁人志士救国救民的赤诚之心,激励着千千万万英雄好汉为祖国为人民甘洒热血染山河的献身壮举。为进一步弘扬光辉灿烂的巴渝文化,发掘巴渝儿女的人文精神,渝东石柱县陈鱼乐和汪茂祥先生共同以著名历史学家童思正先先所著《古代的巴蜀》一书中论证的古巴国的史料为依据,结合地方史志和民间传说,撰写成3万余字的影视剧本《巴蔓子》。

主要人物:

巴蔓子:巴国将军,男,40岁许

巴 王:巴国国王,男,60岁许

楚 王:楚国国王,男,60岁许

梁 和:楚国大夫,男,40岁许

底 玛:巴国国师,男,70岁许

樊 濮:朐忍侯爷,男,50岁许

萧夫人:巴蔓子将军之妻,40岁许

賨廷尉:巴国一廷尉,30岁许

文臣、士兵、侍女、百姓众人

序幕

片前主题歌词

刚烈血,威猛魄。忠魂千秋留巴国。

同宗祖,共族脉,岂容骨肉相分裂。

铁臂擎天纾国难,刎首留城耀史册。

忠勇诚信国之魂,世代传承魂不灭。

镜头(早上.署衙)巴蔓子走到梁和面前,面对着梁和,坚定、沉重地说:“梁大夫你我朋友一场,我决不为难于你,定会让你对楚王有所回复!”

梁和点头感叹,但表情木然,猜不透巴蔓子究竟怎样回复了断,惶惑不解地默然坐着……

巴蔓子(走到众人中间的空阔处,忽然提高噪音情绪亢奋地): 父老乡亲们!巴军将士们!许城之事是该了断了。拖延和拒绝,对于楚王这种人是无济于事的。在这个列国纷争,风云变幻的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生存繁衍下去,光靠忠勇是不够的。在国家交往中,讲诚信是很重要的。但是,民族、国家的核心利益这根底线决不能突破,我巴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决不能损害。今天,我巴蔓子面对祖国人民,勇于承担许城的全部责任,既要为国为民,也不失诚信于天下!

巴蔓子(转脸面对梁和):梁大夫!请你回复楚王:巴蔓子宁肯献头!决不献城!说罢毅然抽出宝剑,断然喊道:“梁大夫!请来接头!”

【话音一落,他左手抓住自己的发髻,右手横剑猛地一划,只见一道红光喷射而出,直冲厅樑。那道红光映照得大厅一片红霞(特技)。只听宝剑嘡啷坠地,巴蔓子身躯却直立不倒,将军双手捧着自己的头颅,作献与梁和状,头颅的双眼直盯盯地看着梁和。

【梁和对这突如其来的场面吓得瞠目结舌……

字幕:公元前四世纪中叶(战国晚期),西南巴国。

字幕淡出,渐显明亮的阳光照耀着古老的巴渝大地。起伏连绵的武陵山脉,雄伟壮丽;滔滔长流的巴夷水,奔腾向前。远景隐约中雄关漫道蜿蜒曲折,迎面逶迤而来。间或可见关前的石垒寨墙、栅栏,以及山瘠上木构的瞭望哨台上滚滚的烽烟,弥漫整个画面。

画面(突然间)喊杀声起,由远及近,震耳欲聋。画面摇近大江边上的战场。几十面战鼓声响,地动山摇。一个面目可憎的侯爷——樊濮,挺胸凸肚站在江边小岗上舞动指挥旗,只见江面上十数条小船上箭如飞蝗,全都向着岸上一个王冠袍带的人——巴王的上身飞来。幸有身前一虬髯虎目、全身甲胄的将军——巴蔓子,手舞长剑,一团白光,罩住巴王和自己。只听叮叮当当一阵声响,飞箭全被打落地下……

推出片名《巴蔓子》

 

第一幕   借游行刺

 

画面(外景.白天.驿道)巴山渝水远景,驿道上尘头起处一队骑兵飞驰而来,蹄声如急风骤雨由远及近。队中“白虎图腾”旗帜迎风飘扬,旗下一位将军顶盔贯甲,挥鞭催马。

镜头特写 到了近前才看清那将军是一个典型的巴人英雄形象:身材伍短,头角峥嵘。那张威猛刚烈、英气逼人的脸庞——正是那个挥剑保驾、虎目虬髯的将军——巴蔓子。身后的副将、骑士一行紧马跟随。

画面(外景.白天.大江)骑队冲过驿道,沿着江岸急驰。马蹄踏过浅溪,转过山嘴,前方渐次显出大江,江岸,船桅,楼船和船队。骑队在江岸沙滩上一阵疾驰,眼看快与江中船队平行了,但那船队从中流直下,风鼓帆满如箭离弦。骑队速度虽快,但随岸曲折绕行,又远远地落在后面。冲在前面的巴蔓子皱一下眉头,略一带韁,果断地向山丘小路驰去。显然是取捷径,向大江廻环的弓弦交汇处,飞奔而去……

字幕:朐忍(今重庆·云阳)

镜头(外景.白天.春天)——武陵山水,三月春景,花红柳绿,草长莺飞。镜头摇至朐忍(云阳县建县时之名,地点在今该县双江镇)江岸一个回水沱形成的天然港湾。港湾的江面宽阔,沙鸥成群飞翔,时而停落聚集在沙滩上,忽又“蓬蓬”地飞散。原来是有一队官船渐渐驶进港湾。镜头摇向江岸后方(远景),隐约可见朐忍古朴的城廓、城墙、城门。门洞里渐次出现坐(马)车、骑马的官员和跑步跟随的军士队伍,出城向港湾沙滩而来。

【江中船队速度放缓,慢慢靠岸,落帆,下锚。水手忙用篙稳船,抛缆,另有水手早已纵身腾起,跃出船头,轻轻落在岸上,接住纤绳,拴住船身。转身又与船上水手配合着搭跳板。出城来的队伍,来在沙滩上号角齐鸣,鼓乐喧天,列成两行,夹道迎接船队登岸。

镜头(早上.船上)王冠袍带,体态雍容的巴王和身穿太极八卦法衣、头戴巴族羽冠的国师底玛,在侍臣簇拥下走出楼船船舱,来到甲板上。岸上队伍前面的马车上,朐忍侯樊濮内着戎装外罩朝服,用鹰隼般的目光盯住巴王和国师,不由得心中一阵暗喜(特写)。随即下了马车迎向前去……

镜头(早上.江岸)巴王、国师在侍臣搀扶下踏上跳板慢步下船。岸上侯爷及随从官员齐行巴礼(左手扪胸,右腿单膝跪地)口称:“臣,朐忍侯等,恭迎大王!”夹道的军士全都双膝跪地高呼:“跪迎大王!跪迎大王!”巴王一行每走过了一段后,跪拜者才站起。蔓子将军紧跟巴王身后按剑而行。后面的底玛走过樊濮身旁时,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樊濮横眉一立、眼珠一瞪,底玛略点了一下头(特写)。巴王身后的一个戎装廷尉,有意凑近蔓子将军身边也与将军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将军也略微点头示意(特写)。

镜头(早上.凉棚内)在旗手、乐队和卫队的引领下,巴王和官员们走向沙滩后边一个临时搭成的芦席凉棚(木柱支架、藤蔓缭绕)。巴王和将军,国师与侯爷相继进入凉棚落座。按照巴国礼制,要在这里举行迎接巴王的仪式。巴王居中端坐,近侍捧上绢巾拈拭脸上汗珠。三月的江南艳阳已有些热气。

樊濮(离座,走近巴王座前,装腔作势):大王东巡朐忍,朐忍军民荣幸之至,今特献上歌舞以表朐忍军民的忠心!

巴王(大喜):如此甚好,甚好。

樊濮(即转身传令):下面尔等快快演出献来!

只见棚外沙滩之上,值星指挥使舞动手中旗帜,军兵队伍急向后退,腾出一片方圆二三十丈的宽阔场地。紧接着牛角号吹响之后,又有十面牛皮大鼓,十面铜锣迭声响起,声势急骤宏大,洞心骇耳。指挥使令旗一挥,大鼓和铜锣声止。

画面(上午.凉棚内)舞队上场首先表演的是巴人最为原始古老的《茅古斯》舞:舞队约二三十人人,一人领队饰老茅古斯,代表巴族祖先;其余的为小茅古斯,代表子孙后代。他们全身都捆着稻草,头上扎有棕树叶子拧成的五根辫子,老茅古斯头上另插有彩色雉翎。舞队在场中表演了诸如“砍畬”“挖土”“打猎”“捕鱼”等创意动作,舞姿合着轻击轻打的锣鼓节奏。展现巴人勤劳勇敢的原始生活情景。当下,看得军民众人不住拍手称好。

画面(上午.凉棚内)接下来是古老的《傩面戏》:一群戴着不同面具的舞队入场,绕场一周,做着与各自面具相应的动作,手执相应的道具牛角、司刀、令牌、卦卜等物。有的小丑嘴脸滑稽可笑;有的男扮女装粉颈桃腮笑容可掬;有的鬼怪狰狞凶神恶煞;有的甲胄鲜明勇武神威。虽然光怪陆离但和着锣鼓舞步和谐一致相映成趣。众人发出一阵阵的尖啸欢呼。

镜头(上午.凉棚内)樊濮(高声道):大王、国师,下面请看经我精选训练的武士,表演我巴人的祖传绝技:独木行舟,百步掷剑!

指挥使传令所有军兵退至江水边扎住阵脚。

镜头(上午.凉棚内)樊濮(对巴王):请大王出棚近前观看,才能看得真切!

巴王:很好,很好!说着走出凉棚,在众人簇拥下来到江边举目观看,巴蔓子不离左右凝视观察小心护卫。

樊濮 走上江边小岗,亲自指挥。

画面(上午.江面)只见港湾里宽阔的江面边上,排着四只独木凿成的小船。每只小船上各站一个武士,左手握浆,右手从腰间豹皮囊中抽出一支短剑(类似飞刀)站立船头待命。离开百步远的水面上排开同样的四只独木小船,船上武士左手握浆右手执盾。一声令下,攻守两方八只小船,齐齐举浆划向江面,但保持着百步距离。小船离岸二十多丈后,传令官大喝“掷剑!”

号令一出,攻击方四人手中短剑同时飞出,直向防守方四人前心飞来。但听得镗锒锒几声响亮,四支飞来的短剑被四面盾牌一一拍挡,击落江中。攻击方连发三次,防守方连挡三次无一失误。

镜头(远景)岸上众人齐声喝采。

传令官(大喝):射靶!

防守方的船尾各竖起一个红心剑靶。攻击方四支短剑同时飞出,每支短剑都从红心穿过落入江中。

【岸上又是一片喝采。

特写镜头 巴王看得手舞足蹈兴奋异常,众官员张口咋舌,啧啧称赞。

一个个更凑近江边瞪大眼睛盯住江面八只小船。

传令官(高声喝令):攻守互换!八人八船攻守互换如前演绎了一回。

岸上这才鸣锣收场。八条小船齐齐向岸边回划,岸上军兵欢呼雀跃,拍手欢迎武士回程……

刺杀镜头(上午.船上.岸上.近景)正当八只小船徐徐靠近岸来之时,突然,江边小岗上,二十面牛皮大鼓骤然响起,樊濮手舞令旗指向巴王急急挥舞。顿时八条小船上齐齐掷出短剑,迎面直向巴王飞来。与此同时,小岗后一下子出现许多弓箭手也都千箭齐发,也全都向巴王射来……。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