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鱼乐的头像

陈鱼乐

网站用户

剧本
202406/22
分享
《巴蔓子将军》连载

第七章 片尾

片 尾

镜头(显现一古墓) 墓碑上篆刻:巴国将军蔓子墓。同时叠印字幕:楚葬其头于荆山之阳(今湖北宜都)《明一统志》

画面(晚上.临江城) 巴国军民涌向署衙,呼号哭泣……万人空巷,人人披麻戴孝,泪眼红肿,长长的队伍慢慢蠕动,顺着街道,来到署衙外肃立,吊丧送葬。副将甲双手捧着一个描金漆盒由内堂而出,在灵堂前跪下,副将乙打开棺木,转身从副将甲手捧的盒内取出一颗用沉香木雕刻的巴将军头颅,双手捧着,然后轻轻安放于棺内,与将军的尸身颈项衔接安放,身首合并,放出耀眼金光。(特写木刻头颅与真像无异)。盖棺后,司仪官大声宣布:起灵!送葬!深身素孝的兵卒八人,抬着灵柩,出了署门,在众百姓、兵丁的哭泣声中,长长的送葬队伍渐渐远去……

同期屏幕字幕:唐贞观八年,太宗皇帝念巴将军的忠仁,改其故里“临江”为忠州。

送葬的队伍变为游行纪念的队伍:前面抬着巴蔓子将军和萧夫人的塑像,随后是纸扎的车、马、兵卒以及幡、旗、伞盖,三牲、果品等祭礼,吹奏着巴族乐器(内有巴国代表性的乐器——虎钮镦于。)敲锣打鼓,长长的队伍绕着忠州城的街道游行。纸钱抛飞,锁呐呜咽,悲戚沉重,天地为之昏暗……特写巴蔓子将军和夫人的塑像,栩栩如生,含笑向着人群……

同期屏幕字幕:《忠县志》字幕,据明代史籍记载:“每值三月会期,旗帜塞巷,金鼓鸣街,彩亭锦棚,相望盈道……”

镜头移至巴国都城江州(今重庆) 城廓,街市,渐渐推向巍巍巴山,滔滔渝水……最后显现实地拍摄的重庆七星岗将军坟。墓联两副(特写)其一:霸业久销沉,楚子何曾留寸土;荒坟犹耸峙,将军依旧镇三巴。其二:头断头不断,万古须眉宛相见;城许城还在,年年青草青墓门)

同画外音 庄重、响亮。两千多年过去了,在历史的长河中,后世对巴蔓子的赞颂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永恒不息。尤以“首身离兮心不惩”“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九歌·国殇》中的佳句令人叫绝;三国名将严颜的一句“我州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成为弘扬巴蔓子英雄气慨的千古名言。以至抗战时期面对日寇飞机狂轰滥炸的重庆名流在聚会演讲时多次引申——“中国自古有断头将军,无投降将军”。这正是纪念巴蔓子的铮铮誓言。……

忠勇诚信的巴国雄魂,早已融入到重庆乃至华夏人文精神之中……

画面 展现巴山渝水的壮丽景色,旭日临空,大江滔滔。继而转为月朗星明,斗转星移,后又朝霞满天……

同时豪迈、响亮的片尾歌启:

巴山渝水,连绵不断,万古长流。巴渝文化,灿若星辰,光耀千秋。

巴渝儿女,生生不息,孜孜追求。咱重庆人,危难时刻,阵阵声吼:

输龙头也不输码头!不输码头!

【上两句可为歌中夹白,用重庆口音庄重威严的男女齐声高诵——

热血奔涌从何出?是那不灭的雄魂,

在我心头!永远在我心头!

在悲壮、激越的乐声中打出黑体字幕:

周之季世,巴国有乱。将军有蔓子,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救巴。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籍楚之关,克弥祸难。诚许楚王城,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头授楚使。王叹曰:“使吾得臣若巴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礼葬其头,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华阳国志·巴志》

剧 终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