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梁爱琴的头像

梁爱琴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4/09
分享
《云水谣散文集》连载

第一十九章 养蚕与J教育孩子

养蚕与孩子

作者:梁爱琴

我小时候经常养蚕,自我感觉受到了教育和影响,是对成长极为有益的事情,于是继续给孩子养蚕,想让她也受到熏陶。我并没有刻意要求孩子去干什么,我只是在影响,我深知言传身教的道理。

从小小的蚁蚕开始,换桑叶要谨小慎微到观察蚕蜕皮、吃桑叶、消食、排泄、饥饿、触摸蚕的身体、感受蚕吸盘的力量、柔软的身体和蠕动的感觉,还有清凉到不思饮食与吐丝结茧,我在看,在做,在描述……孩子也完全进入我养蚕的模式,会学着我的模样铺张白纸给蚕换桑叶了,扫蚕室会仔细看有没有遗漏的生命,会静静地观察蚕的生活,会看着蚕吃桑叶的样子,竟然自己也想吃一口桑叶了……能分清蚕在干什么、想干什么,会给蚕配音了,诸如桑叶真好吃呀,我吃饱了,我要消消食去,拉个臭臭,别理我,我要蜕皮了……也会抓着蚕在手上爬动,感受生命的蠕动,感受蚕的绵软,吸盘抓紧的感觉和求生的欲望。

在换桑叶的时候,我讲:“聪明的蚕都知道向上爬,向新鲜的桑叶上爬,这样就不会被淘汰和死亡,那些反应迟钝的蚕爬不上来的,会因为缺少食物而饿死的;人也一样要努力,别掉队,要向上攀登,不能傻傻等待。那些蜕皮的蚕一般都要爬到高处安静的地方,静静地等待蜕皮,这样不至于蜕皮之后身体虚弱却找不到吃的,也爬不上来了。人在脆弱的时候要找个安全的地方,不能在危险的外面。”

这次养蚕出了个意外,因为我采了路边的桑叶,蚕吃了之后大部分死亡了,我很难过。害怕孩子看到太惨的状态,我清理了大部分蚕的尸体,只留了几只,孩子知道后还是哭了。任何一场遇见都是命中注定,哪怕是死亡。我进行了很多自我反省,对于孩子,我只能劝慰这是场意外,我试图乐观地说:“瞧,这不是还有几只活下来了吗?它们该是吃得少,或是在消食、蜕皮的几只吧。”在死亡面前,在灾难降临的时候,总有幸存者,总是有希望。人还是要乐观一些,这是死亡教育,不止有悲伤和痛苦,也一定有希望和美好。孩子哭过之后,又哭过一次,就再没哭了,而是说:“多亏还有几只活着。”

看着蚕宝宝无忧无虑,傻乎乎地吃桑叶和休息,我讲:“人就要像蚕一样单纯地做事情,执着地做事情,投入地做事情,像吃桑叶一样咬出一片天地,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好好玩耍,好好享受。”

终于蚕宝宝吐丝结茧了,蚕宝宝在茧屋里美美地睡觉,做梦和蜕变,待破茧而出时,就是美丽的飞蛾了。飞蛾经历爱情,繁殖后代,完成蚕的一生,完成生命的里程,重回起点。我告诉孩子:“你看生命就是这样轮回,生生不息,有死亡,也有新生!”

作者简介:梁爱琴,山西晋中人,现居青岛,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山东散文学会会员,青岛城阳区作协成员,文章发表于齐鲁文学、胶东文学、烟台散文、海龙屯文艺、白水文艺、知彼、黄河文艺、情感文学、山东精短文学、井冈文学、乡土文学等平台,有作品入选《西部散文选刊》、《梅川》、《胶东散文年选》、《井冈文学》、《富家滩人的故事》、《哈达铺》、《家乡》,简书平台发表70万余字文章,个人微信公众号:初心活着。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