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郇如启的头像

郇如启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105/28
分享
《翻阅地层》连载

第三章 探寻地层深处的奥秘

探寻地层深处的奥秘

经进一步的地质勘查得知:马陵山下的金刚石矿藏并不丰富,而且是金刚石砂矿,开采价值偏低。而金刚石原生矿才是八〇九地质队要寻找的宝藏。

既然在马陵山下找到了金刚石砂矿,那么与马陵山属于同一地理脉系的沂蒙山簏是否有金刚石原生矿呢?如果有,沂蒙山也许就是马陵山金刚石的供源地。这是一个大胆的推论,敢闯敢干的地质队员决心用实地的勘查来证实这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推论。

60年前,一群血气方刚的地质队员扛着地质探测设备,顶着七月流火,从马陵山麓的郯城县辗转130公里来到沂蒙山腹地——蒙阴县。目的就是用实地勘查,来证实沂蒙山区的地下有金刚石原生矿。

在队员们到来之前,作为开路先锋的八〇九地质队尖刀兵已在蒙山勘察了很长时间。地质队员怀揣金刚石之梦,沿着东汶河流域溯源而上,寻找着金刚石矿可能显露的蛛丝马迹,荆棘划破了手臂,泥浆浸湿了鞋袜,他们全然不顾。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是一个万里晴空的日子,地质队员在东汶河畔附近发现了几十颗镁铝榴石,这是金刚石矿藏的先兆啊!队员们按捺不住激动地心跳,但他们又不愿过早的庆贺尚无最终结果的消息,继续在周围,左右逢源的找寻着金伯利岩石以佐证。

在浅层发现镁铝榴石,只是论证了蒙山盆地有金刚石矿的理论,也许这只是个别的偶然发现,要证明金刚石原生矿就在此处,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地质勘查才能确定。

吃苦耐劳的地质队员置身山花烂漫,溪流淙淙的蒙山麓下,像上足了劲的钟表发条,早出晚归,奔波于蒙山深处、东汶河岸畔。果然,以后的几天里又在蒙阴盆地第四系的采样中选到了金刚石大量存在的实据。地质队员长舒一口气,他们再次找到了镁铝榴石,用事实证实了“蒙山盆地是马陵山金刚石供源地”这一推论。这个证实意义重大,为在沂蒙山区的找矿奠定了基础,增加了自信。

草是羊的迷恋,云是鹤的故乡,金刚石矿是地质队员的向往。于是和当年南征北战的解放大军一样,八〇九地质队留下少部分人在马陵山麓继续找矿,并奋战已建成的八〇三矿;其他大部分队员随勘探重心的北移而转向蒙山进发,地质队的指挥部当然要靠前指挥,随之也迁往沂蒙山深处的蒙阴县。

翻开地层的扉页

蒙山,有中国第五大岩石的造型地貌——岱崮地貌。岱崮就是指山峰顶部平展开阔,而峰巅周围陡崖峭壁的山峦。沂蒙山区岱崮层叠,怪石嶙峋;森林茂密,灌木丛生。

为防勘查时的意外事故发生,地质队要求,进山勘探时队员至少3人一组,不许单独行动。队员们除随身携带找矿工具,还要带绳索、刀具、棍子等器械,以对付野兽、辅助上下陡坡等。岱崮顶边缘灌木杂草掩映,往往被误为实地,一脚踩空就会跌下峭壁,摔伤致残。在群山环抱里,白天,地质队员如果不结伴行走,不依靠罗盘辨认方向,很容易迷路。晚上,山风夹杂着狼嚎狐啼萦绕耳旁,不由使人毛骨悚然。

地质队员每开辟一块新的矿藏,都意味着要在陌生的山坡沟壑里奔波,在渺无人烟的荒野上宿营。简陋的帐篷就是他们的家,冷馒头、干煎饼、咸菜疙瘩就是填饱肚子的最好食物,渴了到山沟里舀一茶缸泉水,咕咚咚灌下去,这,对地质队员来说就是无比的爽!那时候手电筒的电池不是无限供应,而是按时派发的,这就需要节约着使用,能借月光就不使用手电筒。否则,关键时刻没有手电筒,在荒郊野外就很麻烦了。

一天,分到八〇三地质队实习的大学毕业生小李子,拿着地质锤沿山谷寻找矿石,不知不觉脱离了队伍,走入草茂林密、灌木掩映的深谷迷路了。那个时候可没有现代化的联系方式,他喊破了嗓子,只能听到自己的回音;队员们四下散开、拉网式寻找呼唤,也只能听到山谷的回荡。直到夜幕降临,蝙蝠横飞,狼嚎狐叫时,精疲力尽的小李子看到四下里手电筒发出的交织晃动的光亮,才哭着喊着连滚带爬的扑上来……有了这次的教训,在山谷里,谁也不敢再单独行动,都是三三两两的结伴而行,这样即使迷了路,也好商量着辨别进出的方向。

身处野外,危险也常常降临。那是盛夏的一个夜晚,没有一丝风,青蛙擂着热鼓,金蝉在枝头聒噪。劳累一天的队员们在帐篷里热汗津津的睡不着,有队员违反野外就寝规定打开了帐篷。谁料睡梦中的一名队员感觉小肚子上凉飕飕的,迷迷糊糊的抬手拂拭,那凉飕飕的东西一下缠住了他的手,原来是一条蛇爬进帐篷盘在了小肚子上!这名队员失魂落魄的边嘶喊甩手,边本能的跑出帐篷外。队员们被惊醒,懵懵懂懂爬起来,用手电筒照着把蛇打死。这幸亏是一条无毒蛇,蛇侵袭的危险排除了,队员们感觉帐篷垫下湿漉漉的,仔细观察,不好!上游下了雨,谷涧的水漫上来了,马上就要水淹帐篷。队员们再没睡意赶紧收起帐篷,收拾勘探设备,爬到山坡上。

地质队员的野外生活就是这样在辛苦和危险中一天天的度过。

为了尽快圈定金刚石原生矿,八〇九地质队以东汶河为轴心,南扩到祊河、东延到莒南,找矿范围达5000平方千米。他们分成4个分队,17个普查小组,地质队员达到400余人,可以说地质勘探队员足迹几乎遍布金刚石矿可能隐身的角落。在勘查区域,队员们树立了长期作战的准备,搭起了茅草屋,离村子近的就借住牛棚,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人喊苦叫累,他们白天奔走于崇山峻岭;夜晚挑灯研究,悉心探寻着地层这部远古史书深藏的秘密。

这天地质队员在常马庄附近发现两颗红色矿物和一颗白色矿物,地质队员一下兴奋起来,谁都想对这两红一白的矿物先睹为快,放大镜在大家手里传递着……

“这红色的矿物和东汶河发现的镁铝榴石是一样的。”

“这白色的就是金刚石吧?”

“还是送到蒙阴县城的实验室做鉴定吧。”

于是,勘查组长决定送矿物去实验室鉴定。

金刚石实验室在30里外的蒙阴县城,当时偌大的地质队连一辆自行车都没有,去县城也只能靠徒步行走。临行前,勘查队员毛寿广脱下贴身汗衫将矿物裹了一层又一层,捧着矿物的队员们,就像捧着突然降生的几代单传的婴儿一般,小心翼翼,呵护备至。恐怕走路摔倒了、磕坏了。几个队员分工协作:力大腰圆的在前面开路,个子高高的队员在两旁护卫,年长一些的两个队员殿后,夹在中间的毛寿广激动地泪水就要溢出,心里陡生出一股庄严、骄傲和自豪!

急匆匆徒步30余华里,傍晚时分毛寿广一行到达蒙阴县城。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哪敢怠慢,立即拿起显微镜观察,拿试剂做物性测试。送检的队员忘记了饥饿,趴在窗口焦急的等待着结果。尽管厨房催了多次吃饭,尽管他们早已饥肠辘辘,可实验结果出不来谁也不愿意离开。

漫长的2个小时后,令人振奋的消息从实验室传出:红色矿物为镁铝榴石,白色矿物就是金刚石!专业人员推论:这两颗镁铝榴石是典型的金刚石伴生矿物,它的发现说明金刚石原生矿就在附近。

金刚石矿找到啦!金刚石矿找到啦!送检队员高兴啊,在实验室的大院里狂奔三圈后,还是余兴未尽的站在院子里议论,被厨师生拉硬拽到食堂,他们高兴地举起热了几次的稀粥,以粥代酒——干杯!

好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夜间,驻在沂蒙山区的所有地质人都知道了这个盼望已久的消息。第二天一大早,实验室和分队所有在家的地质队员相约,怀着虔诚之心向拜神一般前往常马庄,百里之外的郯城地质大队人员听到这一消息也乘公共汽车赶来,一起参加原生矿的追索,确认金刚石原生矿的确切位置。

追索行动分为勘查组、重砂组、钻探组、淘洗组等职能不同的组,每个组都有勘查队员做向导、做地质情况介绍。

烈日当头,闷热难耐。重砂组的队员沿着冲沟向上游取样,冲沟里像蒸笼炙烤一般,队员们顾不得形象了,穿着裤衩、光着脊梁,一丝不苟的观察着脚下的岩层。有人被树叶上的洋辣子蜇了,钻心的痛痒,就抓一把淤泥糊在伤处,用土法子减缓痛痒。

对追索组来说,每一处裸露的岩石、每一处碎裂的风化层都是可疑点,值得驻足观察、品读、细究。

几天下来,每个人都晒的黑黝黝的,胳膊腿上破皮红伤,脊梁上脱了一层皮。吃再大的苦、受再多的累队员们不怕,就怕忙碌一番后,徘徊在原地没有新发现,没有新进展。晚上,辗转反侧的队员苦苦冥思:国外介绍的金刚石矿伴生的“红土”或“蓝土”到底藏在哪里?

几天追索毫无结果,现实无情的打击着满怀豪情壮志的地质队员。几天下来,队员们除了发现裸露的花岗片麻岩和冲沟里散落的砂石,还有一条风化的岩石破碎带横亘在队员们眼前外,没有发现国外介绍的金伯利岩存在的特征——“红土”或“蓝土”,没有发现储纳金伯利岩的负地形,其他特征也是一无所获。难道那几颗镁铝榴石和金刚石只是陨石撞击而产生的偶然散落?难道那几颗镁铝榴石和金刚石在此孤独的躺了数亿年,就没有一处相关联的亲家?疑问随山谷的迷雾飘荡……

无情的冷雨,浇向队员急切如火的心……

希望,在日复一日的无果中磨损、渺茫……

捧读金刚石华章

常马庄到底有没有金刚石原生矿?地质队员在心里打起问号,自信和豪情一时间坠入迷雾之中。

激情和喧嚣代替不了现实。找矿队员们开始平心静气思考,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地层深处的奇奥。八〇九地质队静下心分析:国外的找矿经验只能借鉴不能照搬,不能一味用地表的“蓝土”或“红土”作为是否存在金刚石矿的判断标准。常马庄发现的镁铝榴石和金刚石决不是陨石撞击产生的偶然散落,之所以没有进展,是因为我们疏忽了科学、精细、合乎实际的找矿方法,现在必须实施科学、耐心、实际的找矿措施,针对可疑点,在深入普查上做文章。是的,办任何事情,如果采取的措施不对,现实与理想往往会大相径庭。

大家重新又将目光聚焦到那条破碎的岩石带上,这条风化岩石层就是深入普查、追索、研究的重点,也许碎石带只是迷惑人的表象,碎石带下可能隐藏着巨大的秘密。对,就从那条风化的岩石破碎带的精细取样入手,叩开地层下的奥妙。

那条风化的岩石破碎带犹如沙土,在普通的山岭沟壑常常见到。只因附近发现了镁铝榴石,才显得格外特殊。在岩石破碎带的取样工作重又启动,队员沿着冲沟底部向顶部上溯,取样的间隔距离由原来的50米,逐渐缩短到20米,10米,5米,所有风化破碎带掩盖的岩石都纳入可疑点。精细的寻找中,疑点也在一点点的显露。在一条北东向破碎带以东的坡下方向是风化碎岩,而越过破碎带则呈坚硬的岩层。

这是地层深处传递来的微妙信息,这是显示金刚石原生矿藏的微妙信息。

为进一步探究岩石破碎带下隐藏的秘密,一场特殊的地质现场会在常马庄召开,现场会除找矿组长参加外,还有地科院和成都地矿院的部分技术骨干应邀参加。与会人员在现场边查看,边开始了激烈、科学的辩论,从国外传来的找矿方法到地理环境,从金刚石矿藏的特征到常马庄破碎带的实际情况,每个人都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对破碎带进行深度取样,在附近山上的取样也同时进行。

会后毛寿广、陈林本、孟兆洲、万清隆和余义生5人将破碎带的表土挖来一大桶,回到驻地淘洗、手选……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颗镁铝榴石闪耀而出!

希望之火被重新点燃,干劲在希望之光里振作。队员们奔向破碎带近乎疯狂地开挖表土,带回来淘洗、手选。破碎带下的十几厘米黄沙土很快被挖尽,一片深绿色的斑状岩石暴露出来。这不就是日思夜盼的镁铝榴石和金伯利岩石吗?这“蓝土”,这就是金刚石的伴生矿啊!看来国外积累的“蓝土是金刚石伴生矿”的经验没错!

更多的“蓝土”被挖来,在水中淘洗,这天46颗伴生矿物和1颗金刚石在淘洗后闪闪发亮,队员们震惊了!同时开始反思:这两个多月咱不是枕着馒头要饭吃吗?原来咱脚下的破碎带就是金刚石原生矿啊!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两个多月照搬国外描述的金刚石矿的特点在金刚石矿藏上面忙碌奔波、苦苦寻觅,想不到含金刚石标示的蓝土被金伯利岩风化表土覆盖,让队员误当成了岩石破碎带。目光被浮云遮住,雾里看花,居然没有感受到金刚石矿就在脚下,居然没有认识金刚石矿的欲掩琵琶半遮面的状态。这说明找矿队员在苦干、奔波下还缺少深度的细挖和深究,说明凡事都不能套用现成的经验,根据实际找矿才是根本。

在反复细致的论证追索后,地矿专家确定:长1450米,宽0.4米金伯利岩脉就足够说明,常马庄矿就是富含金刚石的原生矿体,这个金刚石矿具有工业开采价值。

1965年8月24日,是值得地质界记住的日子,是金刚石界人士值得记住的日子。这一天,中国第一个具有开采价值的金刚石原生矿横空出世!从此,我国有了自己的金刚石原生矿,这和1959年发现的大庆油田一样令国人振奋。

当初,八〇九地质队曾立下铮铮誓言,三年内在中国大地、在沂蒙山区找到金刚石原生矿,为国争光,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如初所愿,不到一年时间,一座金刚石原生矿就被找到。打破了国外专家所谓的中国不可能有金刚石原生矿的断言,破解了外国人妄图紧紧卡住中国发展高端科技、发展高端国防的魔咒。第一个被发现的金刚石原生矿被命名为“红旗1号”,它像一面旗帜,飘扬在祖国上空,飘扬在沂蒙山区。

采访时,地矿七院领导余西顺说起最初寻找金刚石原生矿的酸甜苦辣,仍然历历在目,萦绕心怀。

1965年8月28日,细雨如丝,酷暑的热浪渐渐消退。山东地矿局党委领导来了,他们要在“红旗1号”矿所在地召开找矿经验分享会,召开成功找到金刚石原生矿的表彰会。会前,大家先是攀岩越壑,沿着地质队员找矿的路线溯源那刚刚过去的苦涩和艰辛,分享刚刚到来的成功和喜悦。然后返回会场开会,会上山东地矿局党委给予八〇九地质队201勘探组记大功一次,奖金2000元;奖励全组17人每人一套《毛泽东选集》,在那个时代,这是最高的政治奖励。接到奖励的那一刻,地质队员的心里涌动着暖流,两腮挂着激动地泪花。

晚上,秋雨停歇,云层消散,圆月从东山坳里冉冉升起。山东地矿局向地质队员们分发了带来的月饼,队员们坐在岩石上吃着香甜的月饼,平生第一次感觉天空的月儿是那样的亮,那样的圆。

随之“红旗1号”矿进入了实质性的开采阶段。亿万年沉睡的大山,被隆隆的机械声唤醒,一车车的矿石运出,一块块的金刚石闪耀在世人面前,被应用到机械制造、石油钻探、高端国防工业中,展示出大国创造的风范。天然金刚石在现代化建设中,正发挥出任何材料都无法取代的作用。

人不停步,马不卸鞍,地矿七院的勘探队员继续行进在勘探路上。找矿经验的积累,加上艰难、科学的追索,蒙山深处的金刚石原生矿渐次展现于尘间:凝聚着地质勘探队员心血和汗水的“红旗2号”矿、“红旗3号”矿、“红旗4号”矿在其后的三个月内接连问世,更为以后金刚石原生矿的发现注入了自信和能量。

向地层的纵深、宽泛处翻阅

相继发现的4个矿藏,无疑增添着地质队员们的自信。向更高、更大的发现迈进,成为每一位队员的自觉行动。而西峪村金伯利岩管群的发现,就存在着偶然中的必然,也是地质队员在金刚石地质史上书写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章节。

这个故事要从1965年11月10日说起。

傍晚,勘探队员拖着疲惫的身躯渐次离开群山走回驻地。队员王聿进边走边观察着路边裸露的岩石,慢慢地落下一段路程,而一心想着找矿的王聿进并没有感觉到自己落在了队伍最后。这时,路旁一块绿色的岩石借夕阳的余晖映入眼帘,他紧跨两步捡起那块绿石,像得到宝贝一般用衣袖擦了又擦。随后掏出带在身上的一小块金伯利岩石与捡到的绿石放在一起,反复观察、对比。

“咦——这两块绿石怎么越看越是亲兄弟,是一母所生啊!”举着绿石的王聿进自言自语,“如果这是一块金伯利岩石,那这地方就不止这一块了,肯定会有很多。”后来的事实,印证了王聿进的判断。是的,这块绿石成为金刚石原生矿重大发现的前奏。

那天正值附近的高都镇逢集,赶集的村民散集后都在急匆匆的步行着往家赶。王聿进拿着绿石问走过来的一位村民,那村民停下急匆匆的脚步看了一眼说:“这有什么稀罕,这样的石头西峪村的山岭上多的是。”

王聿进一听,心快跳到了嗓子眼,他掩饰着内心的激动连忙问:“西峪村的山岭在什么地方,请您带我去寻找可以吗?”

那村民为难的扬了扬肩扛、手提的物品说:“我手提肩扛的不方便,天快黑了,明天吧,家里人在等着俺回家呢。”

找矿心切的王聿进可等不得,好像等到天亮,那些石头会遁入地层深处,再也无法寻找一样。这时太阳即将落山,赶集回家的人已变得稀疏。王聿进呆呆的立在路中央,拦截着往家走的路人。

一位叫张义录的村民手提在集市采购的物品走来。王聿进手持绿石急匆匆地迎了上去,张义录一看王聿进那架势,心想坏事了,遇到拦路抢劫的歹人了。吓得躲闪到路旁,待战战兢兢的再抬眼看时,只见王聿进眉开眼笑的并无恶意,这才放下悬着的心。张义录静下心听王聿进说明来意,再审视那块绿石,不屑一顾地说:“这样的石头俺西峪村有的是。”

“您就是西峪村的?那可太好了!带我去看看吧。”王聿进吸取上次的教训,先介绍了自己的工作,接着宣讲找矿对国家建设的重要性,末了他还告诉张义录如果找到金刚石矿,那是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国家还要对引荐找矿的人给予表彰奖励。淳朴、耿直的沂蒙人存有一副热心肠,张义录听完介绍后说:“奖不奖励的俺不计较,既然找矿这么重要,那我就晚回家一会儿,带你到西山岭看看那些绿石。”

此时,王聿进高兴啊,他紧紧跟着张义录来到西峪村附近的山岭上。晚霞将山岭镀上了一层金色,视线即将进入模糊,站在山岭的王聿进放眼望去,还是震撼的目瞪口呆,山岭上一块块石头都呈墨绿色,裸露的岩层也是墨绿色!这么一大片绿石,是地质队员做梦都想找到的啊!

王聿进心里悠然升起自豪和满足,他有充分的理由肯定:这些都是金伯利岩!

王聿进贪婪的捡了一块又一块绿石,一会儿堆成了一座小山。当西天的晚霞被最后一块墨云吞掉,王聿进才消停了捡拾的忙碌。脱下外套包上几十块绿石托到肩头扛起,由张义录引领着走下山。

再说回到宿营地的队员迟迟不见王聿进回来,以为王聿进人生地不熟的走迷了路。队员们顾不得吃晚饭,走出驻地撒开人马四下寻找。两个队员在进山的路上遇到了扛着石头、大汗淋漓的王聿进。

队友们看到笑嘻嘻王聿进生气了,你一个人落下,知道我们有多担心吗?你还有没有集体观念?似乎听不到队友的责问和埋怨,王聿进等着队友发完火,兴奋地向队友描述着在西峪村山岭上的意外发现。队友们一听连忙抢过他肩上的绿石,抱着跑到驻地。

宿营地的同事们听说王聿进捡到了一大抱绿石,纷纷围上来拿着绿石辨认、观察,哪还顾及肚子发出的咕咕抗议。直到确认了这些石头就是金伯利岩,大家才端起饭碗,晚饭后,大家仍围着那么多的绿石议论。期盼着漫漫长夜过去,向西峪村山岭开拔。

终于挨到天明,队员们匆匆吃过早饭,扛着勘测器械,穿过缭绕的晨雾,向着西峪村的山岭进发。跟随而来的地质专家一看这么多的金伯利岩石,欣喜若狂,在山岭上来回奔波、丈量、钻探,一番慎重鉴定后,一口气划定“红旗5号、6号、7号、8号”4个金伯利岩体矿。这是找矿以来遇到的最大的“意外”收获!

西峪村的金伯利岩很典型,首先是裸露面积大,山上成大片的金伯利岩展现在眼前,蔚为壮观;再就是岩石类型多,在不足1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有岩管10个,岩脉1组。根据金刚石原始矿的显示特点判断,这两大特点都符合高品位、富含量原生矿的特点,那些岩管群就是在世界金刚石发现史上也属罕见。专家们经过勘探、讨论后,一致认为:西峪矿是可供工业化开采的金刚石原生矿。

这是一个重大的好消息。西峪矿的发现证明了一个道理,专业找矿队是根本,群众辅助是基础。生于斯长于斯的当地百姓,对本地的一山一水一草一石都了如指掌,他们的搜索面是无穷的,心中潜在的矿源是无穷的。依靠群众找矿这个基础,就会事半功倍。

蒙阴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们筹军粮、做军鞋支援前线,建设时期,这里的百姓们参加大生产运动,把收获最好的粮食献给国家。而今找矿,同样要依靠他们啊!淳朴、善良的百姓任何时候都是取得胜利的基础,都是可以依赖的力量。

自此,发动群众向地层的纵深、宽泛处翻阅的计划启动。

尝到甜头的八〇九地质队员们加大了与当地百姓的联系与沟通,每到一处都找当地村民座谈,搜集村民提出的对找矿有利的意见;队员们还到集市、电影场散发找矿宣传单,一时间找矿成为当地群众议论的热门话题,村民们发现哪里的岩石不同寻常,哪块石头异样,都要报告给地质勘探队。群众发动起来了,这是一个规模庞大的找矿群体,遍及各村各户各个沟沿地块,山巅谷壑。千军万马寻找矿藏的意识深入人心,也见到了效果。地质队以群众报矿为线索,发现金伯利岩达8处,这既扩大了找矿战果,又减轻了地质队员的劳动强度。

两个月时间,一条更大的金伯利岩带被清晰的勾勒出来,在西峪矿的北北东方向,一条长12千米、宽1千米的地带内竟然找到岩脉、岩管16个。具备了筹建大型金刚石矿的基础,一番筹措后,开采进入实质性的运作阶段。

字符生根——解读勘探队员们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八〇九地质勘查队员一直保持着进取的姿态,乐不极,志不满,脚不停,向着广阔、纵深探索是他们追求的目标。1966年新春刚过,八〇九地质勘查队员没有留恋节日的温馨,走出家门向蒙山深处的野店乡进发。野店处于草茂林密,群山环抱中,这里民风淳朴,文化底蕴厚重,有名的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的英雄事迹传遍神州,撼人心魄。

顶着萧瑟的寒风,地质队员在山巅谷壑追索、在陡坡小河寻觅。那天在冲沟里发现了一片裸露的岩体与西峪村的岩体类似,队员们如获至宝,将破碎的岩体装了一桶又一桶,背到河边淘洗。春寒料峭,河水冰封,队员们拿起地质锤砸开冰层,那个时候物质贫乏,条件艰苦,没有长靴,队员便挽起裤脚淌在刺骨的河流中,尖利的冰块刺破了脚掌和小腿,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痛,一小时、两小时……可能是寒风和冰冻麻痹了神经,队员没有一个喊冷,硬是轮换着把几十桶的破碎岩石淘洗出来。

淘洗的结果让队员们兴奋,这是一条比西峪矿还要大的金刚石原生矿,其金伯利岩带长18千米、宽1千米,岩脉25条,矿藏绵长、宽阔,极具开采价值。接着通过1000磁法测量并配合人力钻,找到了金刚石原生矿的岩管,这岩管遂被命名为“胜利1号”,随即进入开采程序。这座矿成为我国品味最高、资源储量最大的金伯利岩体矿。

“胜利1号”的发现,改变了七〇一金刚石矿濒临垂危的命运,眼看13.9万克拉的矿藏储量失去了继续开采的价值,而附近的“胜利1号”丰富的资源储量则一下提高了七〇一矿的生存身价,于是重新调整生产结构和选矿标准更新,七〇一矿重又迎来生机与活力。

找矿的前景越来越宽阔,1971年山东省地矿局将番号式的八〇九地质队更名为山东省地矿局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队。勘查队终于实至名归,具有了相对独立的地质勘探色彩,具体任务是以寻找金刚石原生矿为主,力求突破一个新区,努力扩大建设一两个金刚石原生矿区。

前景一片光明,找矿的任务艰巨。勘查中,明显的地表破碎带容易鉴别是否为金伯利岩体,从而寻根溯源找到金刚石原生矿藏。实际上,金伯利岩体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就能在地表找到的,这就要对疑似岩体开展钻探。钻探牵扯到成本核算,有时钻近千米会劳而无功,造成巨大浪费。地层深处到底有没有金刚石?要不要钻探?这就要用地质理论和实践经验对钻出的岩心予以鉴定、分析、研究,才能走上向科学探矿之路。

山东地矿七队在平邑县发现一片岩体疑似金伯利岩,表面裸露很少,地下是否蕴藏?谁也无法做出判断,只有靠钻探提取岩芯才能研判金刚石的寻觅蛛丝马迹。这就如同医生看病,对病人的病情必须在做了CT、化验后才能做出判断一样。钻探开始,在带出的岩芯中发现了一颗铬铁矿石,经电子探针测试认为是金刚石的指示矿物,大伙一阵兴奋,“这离金刚石原生矿不远了!多加钻孔。”

可是以后的几天时间,多数钻孔延伸到200米后劳而无功,毫无收获。是钻孔偏离了方向还是当初判断失误?一时间,地下是否存在金刚石像迷雾般笼罩在人们心头。队员们开始缩手缩脚,不敢发动钻机了。隔皮猜瓜,谁也不敢明确下结论啊。

如果判断失误继续钻下去,那么千米钻孔就毫无价值,造成的浪费是巨大的,谁来承担费用?处在风浪的小舟该何去何从?撤下钻塔,这样谁也不担风险,但是可能与矿藏失之交臂;继续钻探,如同一叶扁舟漂泊在茫茫大海,见不到目标。关键时刻,专家和技术人员冷静的坐下来,再三类比、推敲、研究,最后拿出“找金刚石矿我不担责谁担责”的无畏精神,决定继续钻探!

深钻过程中,几个下决策的人心悬到了嗓子眼,提取的每一节岩芯都吸引着他们的眼球,就像在球场,球迷们狂喊着:“进球,进球,进球!”一样,在勘探现场,决策者同样在内心呼唤:“镁铝榴石,镁铝榴石,镁铝榴石……”

钻到300米,依旧是普通岩层,钻到350米依旧是普通岩层,钻到400米依旧是普通岩层……这时,决策者脑门的汗珠子直冒,难道判断失误?难道真的像人们所说,决策者是像赌石那样在赌?

不,我们是在科学论证基础上的大胆决策。破釜沉舟,继续钻!决策者理智的做出了大胆的决定,就是这个大胆的决定才避免了与金刚石原生矿擦肩而过的遗憾。奇迹,终于在钻到垂深580米时出现,红褐色的岩芯被提取上来,这是镁铝榴石——是金刚石的近亲!决策者紧蹙的眉头舒展,随着一节节镁铝榴石岩芯被提取上来,地质队员圈定了金刚石原生矿的范围,具备开发前景的又一个金刚石原生矿展现在世人面前。

由此可以看出,勘查过程中,是否能抓住机遇,往往建立在决策者科学、大胆、负责的基础上;如果决策者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则将留下功败垂成之憾。

谈到找矿的酸甜苦辣,山东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党组书记、院长余西顺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与骄傲,他说尽管找矿充满艰辛,但是矿藏的新发现即刻会洗掉队员的艰辛和苦涩,心里顿时洋溢着满满的幸福。从1979年到2020年,地矿七队取得了大量的找矿线索——新发现寒武纪李官组成砾岩、石炭纪本溪组砾岩、侏罗纪三台组砾岩、古近纪固城组砾岩、新近纪白彦组砾岩等6个层位含有金刚石。

余西顺说起地矿七队的成绩如数家珍:40年来,七队发现金刚石出土点220处,选获金刚石5593颗,重31858毫克。发现含铬镁铝榴石出土点489处,共选获镁铝榴石10477颗,铬铁矿696颗,铬透辉石16颗,利马矿62颗,对鲁西地区的地层、构造和岩浆活动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成功和汗水的付出是成正比的,一份汗水一份收获,那一颗颗璀璨的金刚石是勘探队员汗水、心血的结晶,是勘探队员智慧的凝聚。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